APP下载

温州企业内部创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0-06-19鲁青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模式管理

鲁青

摘 要:温州市民营企业98%以上是中小微企业,许多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强、机制灵活、市场敏锐的优势,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仍显示出较强的生机和活力。现阶段如何加强温州企业的内生动力,引导中小企业加大创新创业投入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要通过内部管理模式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和企业内部创业,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创业;管理;模式

一、温州企业创业环境及现状

(一)高校创业人才集聚,政府优惠措施多

温州高校把温州创业文化基因和温州人创新精神嵌入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了一批大学生创业典型,也吸引了不少外地学生留温创业,在温高校毕业生中每年超过800人选择自主创业。近三年来,11所在温高校每年毕业生留温率约在37%左右,数量上有一定流入。自2017年至今温州市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路费补贴、就业补贴等16项优惠政策,这对人才留温、来温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创新创业平台覆盖广,租金优惠年限长

温州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众创空间”,二是“孵化器”,三是“加速器”。温州市“双创”服务平台涵盖12个县市区、3大类型服务平台网络,带动社会各类服务资源近2000多个。

(三)发展行业范围宽,产业集群效果好

经调研走访发现,温州“内部创业”成功的企业分布在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新兴材料行业、数字媒体和文化创意行业。以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内部组建2支团队,使用项目择优注资的方式在2015年1月成功孵化两家创业型公司。分别是注册资金1980万的温州市魔豆科技有限公司和注册资金100万的温州市维斯顿节能服务有限公司。这两家“内部创业”筹建起来的公司,打开了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电子信息行业跨入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制造的新局面,形成了良好的共生生态圈。

(四)科研人员参与度高,企业内部创业激励多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集聚人才的前提下,大力鼓励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多渠道多方位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优势,促使企业内部不断推陈出新。以温州国技互联公司为例,该公司已成立梦想基金和创新基金,并开创了“总经理与你约下午茶”的创业交流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国技互联现已成功孵化3家企业项目,3家企业均已实现盈利并独立核算。

二、温州企业“内部创业”的发展趋势

(一)实行“内部创业”企业行业范围不断扩宽

自2014年至今,实行“内部创业”的企业数量由最初的2家增加到目前的11家。企业类型也从最初的制造型企业延展到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内部创业”成功案例从无到现在超过10家的全资独立子公司,实现了“内部创业”公司从财务、人事和运营的独立核算。不仅实现了数量的突破,也实现了质量了提升。

(二)“内部创业”企业参与人员不断增多,并呈现年轻化的态势

根据调研走访发现,直接参与“内部创业”的员工由最初5%的企业高层决策者发展为98%以上的公司员工。全资子公司员工从初创的3至5人,均成长为50人以上的人员规模。员工平均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文化层次60%为大学本科及以上。

(三)“内部创业”模式不断多元化

温州企业的“内部创业”由于业务范围和进货渠道的限制,采取的方式较为单一。近几年,随着国际化程度和业务范围的拓展,企业对“内部创业”的态度也从最初的遏制转变为鼓励,从实际出发设立各类项目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从申瓯通信的事业部制到思珀传媒的合伙人制,都是使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对企业的内生动力发展、企业活力的激发、业务范围的拓展等进行一次洗牌和换新。

(四)“内部创业”衍生产品与母公司产品关联度不断下降

经调研发现,由于新能源、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在创新创意程度上要求较高,新出现的内部创业项目往往与母公司产品关联度不高。如创力电子的衍生产品为安防产品和节能产品,与母公司电脑电池参数测量系统关联性较小。这一转变也为母公司在产品销售和技术人员支持中提供了保证,以免出现华为公司“港湾劫”的覆辙。

三、温州企业“内部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外部资源难整合,创业科技内涵待提升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创业,都需要创业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具有敏锐的市场直觉和破釜沉舟的决心。而内部创业者因为身处企业内部,而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和收集更困难,包括企业外部人际关系、跨企业的关系、行业关系。此时,如果没有合适的交流平台和促进机制,外部资源难以顺利对接,反而还可能成为企业内部创业者的竞争对手,加之温州企业大部分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其科技内涵亟待提升。

(二)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创业活力待激发

在内部创业创业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做好心理引导和持续激励,激发内部创业者的创业信息和创造活力。温州企业如想“内部创业”获得成功,应该抛弃传统,让员工获得经济或者职位上的真正激励,鼓励企业采取奖励激励、量子激励和协同激励。激中有励,励中有激,激励两者互相耦合,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员工从合约制为核心的密闭集中式转向大数据时代下激励机制为主导的自助协作式众包。同时,绩效评估机制越简单,也越能激励员工的自主创新性。

(三)市场环境需拓展,知识产权待保护

当前市政公共服务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尚未开发,而教育、医疗等领域由于技術门槛和知识产权问题也具有各种隐性壁垒,上述企业内部如有创业意愿者也会受限于体制要求,成为体制内的“牺牲者”。如何在相关的体制规则下设计国企的“内部创业”计划,调动相关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同时做到知识产权归属明确,是当前以上领域实行“内部创业”的第一大难题。

猜你喜欢

模式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