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马崖和百香果
2020-06-19田兴家
田兴家
1
李健,1985年出生于贵州省关岭自治县岗乌镇新发村,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和所有农民一样,他们都是靠微薄的务农收入供孩子读书。从小在农村生活的李健,看到了农民的艰辛,他便发奋读书,因为他坚信只有文化才能改变农村的现状,只有知识才能让农民富裕起来。
大学毕业后,李健选择回到老家镇上工作。他兢兢业业,处处为乡亲们着想,努力做好每一件别人认为不起眼的小事,获得了同事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三年后,李健调到关岭自治县机构编制政务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从此李健工作就更加努力了,因为他觉得一定要对得起组织对他的信任。
2016年4月,单位要派一名干部到普利乡马马崖村驻村任第一书记,当领导找到李健问他愿不愿意时,李健毫不犹豫就回答:“我愿意!”领导愣了一下,说:“你要不要先和家里面商量?”李健笑了,说:“我家里面都会支持我的。”
当天晚上,李健回到家就把事情跟父母说了,父母都表示支持。父亲再三对他说:“记住,你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是一名共产党员,下去工作后,要对当地老百姓好一点,该帮他们做的事情一定要帮。不要把自己当成官,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把工作做好。”李健一一答应着。
孩子入睡后,李健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查看马马崖村的相关资料。一直到晚上九点钟,下晚自习的妻子回到家,李健迫不及待地把事情说给妻子听,并补充说父母强烈支持。妻子没有回答,坐在床边,默默地看着熟睡的孩子。李健急了,赶紧给妻子说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妻子打断他:“你别说了,我懂的,只是……”妻子没再说下去,夫妻俩就这样无言地坐着。许久后,妻子打破了沉默:“睡吧,我明天早上有第一节课,七点半就要到学校上早读。”
第二天早上李健醒来,发现妻子在忙着给他收拾行李。妻子终于同意自己去驻村,李健心里倍儿的喜悦。吃过早餐,一家三口就出发了。夫妻俩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然后李健又绕一段路开车送妻子去学校。把妻子送到学校后,李健在导航里输入“马马崖”三个字。
2
“你是来帮马马崖脱贫的,刚到村里面的时候,应该受到很隆重的欢迎吧?”我问。
李健笑了起来,说:“你想错了。”
接着李健给我讲他刚到村里时的情形。
初到马马崖村时,村支两委干部并没有李健想象中的热情,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一时让李健感觉自己可有可无。
在第一次会议上,李健要求对马马崖村所有农户重新进行入户调查。他话音刚落,马上有人反对:“你来之前我们就已经调查好了。”会议场面一时有些乱。李健说:“我们现在的第一步工作叫‘摸村情,察民意,在你们以前的工作基础上进行调查,全面掌握村上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基本情况,了解农户心中最想改变的村级面貌和最想发展的产业。”场面气氛缓和了一些,李健马上点名,要村支书和一个最年轻的小伙子跟他一起入户调查,吃过中午饭就着手工作。
“‘摸村情,察民意花了多长时间?”我问李健。
“整整两个月。”
“这两个月你回过家没有?”
“回过一次。有一次孩子生病在医院输液,妻子给我打电话,我晚上回去看了一眼,又匆匆赶回来。”说到这,李健的声音有些低沉。
我怕勾起李健的更多心事,便赶紧转移了话题:“通过这两个月的调查,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有。最主要的就是之前的‘精准识别没做好,该进贫困系统的农户没有进,不该进贫困系统的农户反而进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会引起民怨,造成国家资金流失,脱贫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也不高……”
李健明白,脱贫攻坚工作,精准是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经过第一轮摸排分析后,李健掌握了部分识别不精准的农户名单,于是大胆向村支两委建议删掉识别不精准的建档立卡户增加新识别的贫困户。当时李健的想法没有得到村干部的支持,他们担心这一举措会激发更多矛盾,但经过李健耐心讲解分析后,村支两委全部赞同。
“马马崖村一共有458户2012人,通过这一次增减以后,建档立卡贫困户183户802人,贫困发生率39.86%。”李健说。
“这贫困率确实有点高,可以想象工作难度很大,当时你的工作思路是哪样?”我问。
李健告诉我,在一次工作调度会议上,他大胆向村支两委提出“求精准、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十二个字的工作思路,并结合村情告知村支两委干部这“十二字工作”的方向和重要性,通过举实例、说实情,得到了村支两委干部的一致同意。
3
“通过两个月的调查,‘求精准做好了,那接下来的‘強基础从哪里入手?”我问。
“两不愁,”李健说,“一不愁吃,二不愁穿。”
我有些惊讶:“老百姓应该早就不愁吃穿了吧。”
“但有个别例外,我就遇到一户人家,半个月没吃上油了。”
说是一户人家,其实长期只有一个人住在家里,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村里人都叫他的绰号“老蛇”。“老蛇”有老婆和两个孩子,孩子正上初中,家里的收入仅靠夫妻俩务农。“老蛇”做活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年前老婆一气之下外出打工了,两个孩子在县里读书很少回家,他一个人在家整天吃了睡睡了吃。
李健走访到“老蛇”家的时候,了解到他已经半个月没吃油。第二天,李健买了两斤猪肉去“老蛇”家,给他上了“勤劳可致富”的一课。终于“老蛇”憨厚地笑起来,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共产党帮助我们,我们也要行动起来,才能脱贫。”
在李健的调解下,“老蛇”和妻子和好如初,妻子同意他去外面一起打工,共同赚钱供孩子读书。
接着李健给我讲“两不愁”中的“不愁穿”。马马崖村的老百姓确实已经不愁穿,但他们常年劳作,衣服比较容易坏,花在穿衣上的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李健跟几个在城市工作的大学同学联系,希望他们发起募捐,捐一些不穿的衣服,寄过来分给马马崖村的老百姓。不到一个月,衣服就寄到了。
4
“如果我没猜错,你工作思路里面的‘强基础还包括‘三保障。”我对李健说。
李健点点头:“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这三保障中,我认为教育排在第一位,扶贫先扶智嘛。”
我对李健的话表示赞同,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通过先前的走访,李健发现几个十四五岁的孩子长期待在家里。李健跟乡中学的校长联系,拿到每一个学生的班主任电话,向班主任打听这些孩子的情况,记录在记事本上。晚上睡觉前,李健就翻开记事本,想着该用什么方式让这些孩子重回学校。
就这样,每天睡前拿出笔记本拟方案,拟了几个晚上,李健走进了第一个辍学生的家中。经过耐心的劝说,这个辍学生终于答应第二天就回學校。第二天起早,李健亲自开车把他送到学校。
当天回到马马崖村,李健安排了一下日常工作,又急匆匆赶往另一个辍学生家中。这些辍学学生,辍学原因各有不同,李健都想方设法,把他们全部送回到了学校。
“目前,马马崖村有学生44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75人,其中学前教育35人,义务教育阶段107人,中职学生10人,高中学生12人,大专以上学生11人。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贫困学生补助均已发放到位,非义务教育阶段(指的是大专以上)未得到教育补助学生4人,经过学习文件知识,主动收集相关资料上报,截至2019年4月,大专以上建档立卡学生补助全部发放到位,村里无因家庭贫困造成学生辍学情况发生。”李健说。
接着他又给我讲“医疗保障”这一块的工作。
“马马崖村现有建档户802人,合医缴纳802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大、慢病共计53人,医生签约服务53人,签约服务率为100%,实现全村建档立卡农户医疗保障全覆盖。”李健说道。
“你们在宣传合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难忘的事情?”我问。
“有。”李健在记忆里搜寻一下,开始给我讲。
有一户建档户,老两口在家,两个孩子在外打工,一时没发工资,因此无法寄钱回家交合医。这时候,一个老人突然摔伤,需要住院。李健了解情况后,赶紧自己掏钱为老人把合医交了,还亲自开车送老人到县医院。老两口对李健感激不尽。
我说:“从教育保障和医疗保障,我已经看出你对工作的认真态度,现在住房保障这一块,我想听一下结果。”
李健再一次脱口而出:“截至目前,马马崖村已改造危房95户、透风漏雨整治86户,移民搬迁23户123人,村集体闲置空房安置5户12人,全面实现安全住房保障。”
“在改造危房工作上,你亲自参与进去的吗?”我问。
“肯定的。”李健说,“在我的带动下,村支两委干部都参与进去。过程确实很辛苦,比如帮村民联系泥瓦匠等等杂事,但看到农户的房子经过改造后,变得安全又整洁,大家都很高兴。”
5
我问李健:“马马崖村的主要道路都已经硬化了吗?”
李健说:“肯定的,这些都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嘛。截至目前,马马崖村新修建沟渠3000余米,硬化机耕道2000余米,辐射农田600余亩,开挖机耕道(护林防火带)30余公里,庭院硬化和串户路硬化6000余立方米,受益农户450余户2000余人,实现全村全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的改观,接下来搞产业发展就方便得多。”
“刚开始搞产业时,所有村民都支持吗?”
“不,没有。”李健摇摇头。
李健给我讲搞产业发展的经过。最初,村委鼓励村民们养关岭牛、养猪、养鸡鸭鹅,但只有几户人家尝试。村委帮这几户人家申请补助,还邀请专家到村里为他们培训。一年下来后,成绩出来了,这几户人家的收入明显提高。其他人家开始动心,来到村委找李健,李健感到非常高兴,鼓励他们向那几户人家学习。后来,马马崖村搞养殖的人家就越来越多了。
“2017年,马马崖发展关岭牛养殖114头,短平快产业养猪100余头,鸡鸭鹅养殖2000余只,扶贫光伏项目安装21户,直接增加建档农户年平均家庭收入1500余元。”李健说。
后来村里又开始搞合作社。村里多数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很多土地都闲置着,村委便向村民们把土地租过来,种上农作物,收入用来给贫困户分红。这项工作刚启动时,好些农户认为不划算,都不愿把自己的土地租给村委。李健给他们分析:“一亩地产苞谷600到800斤,一斤苞谷的市场价才是一块到一块二。而村委以800元一亩的价格把土地租来,入合作社,如果你们想做活路,还可以到合作社来打工,80块钱一天。”经过耐心的分析与劝说,村民们都同意把土地租给村委。
“2018年,种植黄瓜100余亩、早熟玉米80余亩、西瓜30余亩、辣椒10亩,种植丑柑165亩、百香果500余亩,带动贫困农户就业50余人,年终贫困农户分红3.66万元,平均增加每户建档农户经济收入2000余元,增加村集体资金8000余元,实现村集体资金‘零突破。”李健说。
“现在还在继续种早熟蔬菜吗?”
“种,但是种得少了,我们改变了方向。2019年我们种植花椒1000亩,锦绣黄桃650亩,带动就业50余人,短平快项目覆盖143户,直接增加每户建档农户平均收入2500余元,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李健说。
稍一停,李健又补充说:“其实百香果是我们现在打造的精品水果,你也看到了。这种水果结果快,农历十一月开始栽,第二年农历六七月份就可以收了。”
“卖多少钱一斤?”
“刚开始卖5块钱一斤,现在卖10块钱一斤。”
我震惊了一下,心想只要把百香果产业好好发展下去,马马崖村一定会很快就脱贫,并且生活会越来越富裕。我问:“以后应该还会种更多的百香果吧?”
李健点点头,笑着说:“肯定的,要让百香果的香飘出马马崖。”
6
接着,李健给我讲两户人家。
第一户人家户主是陈富荣。陈富荣今年40岁,妻子精神失常,偶尔发病会到处乱走动。不知是哪一方的原因,他们生育不了孩子,便收养了一个小男孩,今年已经9岁,读二年级。一家三口靠陈富荣种庄稼生活,勉强能填饱肚子,是村里最典型的贫困户。
李健动员陈富荣买两头小猪回来养,为他申请了1000塊钱的补助。到了腊月间,陈富荣留一头当作年猪,一头卖了出去。又买回了两头小猪,村里又帮他申请了1000块钱的补助。
过了不久,陈富荣到村委找李健,说还想养牛。李健听了很高兴,对他说:“只要你努力,我们永远支持你。”果然一个星期后,陈富荣就买回了两头牛。看他做活路越来越勤快,村委又为他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是护林防火员,800块钱一个月。这样下来,陈富荣在养牛养猪种苞谷的同时,又多了一笔收入。没有文化的他现在都会对别人说:“能有今天的生活,我真的非常感谢共产党。”
第二户人家户主叫罗昌国。罗昌国家有八口人,夫妻俩,两个老人,四个孩子,是一个大家庭。由于人口多,劳动力少,这几年来家庭都很贫困。大的孩子正在读高二,李健跟学校联系,把他应得的补助落实到位。
李健介绍罗昌国到附近的大理石厂上班,基本工资是3000元,再加上加班等,一个月下来能收入6000元左右。罗昌国的妻子到合作社里打工,她做活路踏实,合作社有活路时,她几乎每天都在,一个月下来有21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生活过得好起来,一家人经常都是满脸笑容的,孩子读书就更加上进了。
“在2018年1月,马马崖村在迎接2017年度国家第三方扶贫成效考核评估中,未出现错评、漏评、错退情况,得到了评估组和县委的一致肯定和认可。为此,马马崖村集体荣立‘三等功1次。截至2018年底,马马崖村建档立卡户已经脱贫168户760人,现有贫困人口15户42人,贫困发生率从39.86%降到2.1%,成功实现出列。”李健说。
“做出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今年六月份你获得了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的称号。”
李健说:“要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信任和肯定,马马崖村这些成绩的取得只能证明过去的工作做得好,面对新的征程,我将团结好马马崖村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确保马马崖村与全县实现同步小康。”
7
采访结束,我说我要赶回去了,李健叫来村支书,一起把我送到楼下。
我说:“我通过了解,马马崖村和以前相比,变化真的很大,下次我再过来,估计又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村支书骄傲地说:“我们一天一个样。”
李健笑着说:“欢迎你再来,我们在马马崖村等你。”
握手道别后,我开车往回赶。爬到半山腰,我停下来往下看,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百香果。我突然想起李健的话:“要让百香果的香飘出马马崖。”我瞬间闻到了一阵阵百香果的清香。
哦,是的,百香果的香气正飘出马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