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实时教学系统在超声诊断学见习课中的应用

2020-06-19陈成彩李丽珍钟秋红蓝家富罗雪清崔翠新

右江医学 2020年5期

陈成彩 李丽珍 钟秋红 蓝家富 罗雪清 崔翠新

【关键词】 超声诊断学;网络实时教学系统;见习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0.05.018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由超声工程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组成的临床学科,该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过程由理论教学和见习教学组成,学生在进入医院实习之前必须通过见习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因此如何提高见习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将理论知识转化应用于临床,一直是超声诊断学见习课改革的焦点[2]。我科将网络实时教学系统应用于超声诊断学见习课中,旨在提高见习课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右江民族医学院2016级医学影像本科专业学生共12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网络实时教学组60人(男28人,女32人),传统教学组60人(男29人,女31人)。所有研究对象在完成超声诊断学相应的理论课学习之后开始上见习课,理论课的授课教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都相同。见习课课时为33学时,分11次进行,每次完成3学时。两组学生的性别及入学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网络实训室基本配置

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实训部超声实训室配置:120台可用于网络实时教学系统的电脑、3套用于直播的摄像仪器及电脑(安放在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8台彩色超声诊断仪(在实训室用于学生练习技能操作)。

1.3 教学方法

网络实时教学组:见习课在实训室授课,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1个学时):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7~8人,由两名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正常切面,规范操作手法及切面图讲解。第二部分(2个学时):将学生集中在同一个教室,每人一台电脑观看实时操作图像(可以同时观看切面图像以及教师的操作手法),由一名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在附属医院超声科诊室进行病例图像的实时操作及讲解,讲解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互动。每次见习课前准备典型病例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用于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传统教学组:见习课在附属医院超声科诊室进行授课。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约15名同学。分别由4名带教老师在不同的诊室进行带教,老师在给病人做检查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图像及操作手法。由于患者较多,学生基本不能上机操作。

1.4 评价方法

所有教学内容结束后,进行见习课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在超声实训室进行,设备使用实训室配备的超声诊断仪。选择男同学作为考试模特,以肝脏和心脏超声切面作为考核项目,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前准备10分;(2)仪器调节15分;(3)检查方法与要求20分;(4)操作步骤、规范15分;(5)超声报告描述20分;(6)超声诊断5分;(7)提问相关问题15分。满分100分。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是否提高学习兴趣20分;(2)教学课时安排是否合理20分;(3)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场地使用是否满意20分;(4)学生对教师操作过程的讲解和回答是否满意20分;(5)指导学生的操作手法是否到位20分。每个问题满意20分,较满意15分,一般满意5~10分,不满意0分。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两组见习技能考核及满意度调查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实时教学组的学生成绩及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见表1。

3 讨论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见习课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做好见习课带教工作对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在开展教学改革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虽然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超声诊断学见习课堂,譬如PBL教学法、PDCA循环管理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1],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超声诊断学见习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4]:(1)见习课教学内容较多,包括腹部、妇产、心脏、浅表血管及小器官、超声介入等内容,大量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见习课课时不匹配,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以上教学内容。(2)临床工作繁忙、医患关系紧张、诊室空间有限等原因,限制了见习课的开展,学生很少有上机操作的机会,严重影响了见习课的教学效果。(3)传统的见习课主要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缺乏上机操作,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4)临床带教老师肩负着繁重的日常临床诊疗工作,同时受到客观条件影响,很难完成高质量的见习课带教工作。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超声诊断学见习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本教研室购买了网络实时教学系统,同时配备8台高档超声仪器,构成了超声影像实训室,专用于超声诊断学见习课。与传统见习教学相比,网络实时教学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增加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解决了教学场地限制和复杂的医患矛盾;(4)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实时教学组的超声见习技能考核得分和教学满意度调查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调节、扫查切面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对图像解剖结构的理解、回答问题等方面得分均较高。传统教学组见习技能考核普遍存在的问题:(1)医患沟通欠缺;(2)仪器使用不熟悉;(3)扫查切面不完整。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见习课缺乏上机操作造成的。在进行教学满意度調查时,学生普遍认为网络教学系统能提高学习兴趣,其中对教学场地空间自由度、教师操作手法演示、指导学生的操作等方面满意度均高达100%。研究结果说明网络实时教学系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网络实时教学系统为超声诊断学的见习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不用到医院就能见习到临床工作的“情境再现”,解决了保护患者隐私、教学场地限制、教学课时有限等问题。但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网络实时教学系统传输图像的分辨率差;学生上机操作仅是正常的模特,不能操作异常病例,对异常图像的理解不够深入;师资的规范化培训问题等。网络实时教学系统符合目前超声影像网络数据化的时代要求,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网络实时教学系统的优势,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超声教学工作实践中去深入地探索与验证。

综上所述,网络实时教学系统能提高超声诊断学见习课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陈蕊,赵佳琦.基于智能便携彩超云技术的实时远程教学系统在超声诊断学实践带教中的初步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21(4):309-311.

[2]  姜岚,朱梅,彭娟, 等.多模式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1):3-6.

[3]  李清锋,黄斌,黄德尤, 等.综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右江医学,2013,41(2):300-302.

[4]  高静,李玉宏.移动PBL在医学超声诊断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5):17-19.

(收稿日期:2020-02-12 修回日期:2020-03-10)

(编辑:梁明佩)

基金项目:右江民族医学院教改研究资助项目(J2013-12)

作者简介:陈成彩,男,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超声诊断。E-mail:108363047@qq.com

通信作者:钟秋红。E-mail:zhouqiuhong7879@163.com

[本文引用格式]陈成彩,李丽珍,钟秋红,等.网络实时教学系统在超声诊断学见习课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20,48(5):39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