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问诊,会让互联网医疗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2020-06-19懂懂本尊

记者观察 2020年3期
关键词:轻症医疗症状

懂懂本尊

“在家宅的时间长了,有点儿头疼脑热就担心自己是不是中招了。”最近,不少微博网友表示,在家待久了,一有咳嗽、打喷嚏的状况就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有不少人还仔细查询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试图通过自行对照排除感染,以求安心。

怀疑自己感染病毒的话题甚至曾一度冲上微博的热搜榜。尽管有心理专家称,通过转移注意力可以稳定情绪,从而减轻“疑病状态”,但还是有大量网友因为咳嗽、咽痛十分害怕。这种焦虑促使众多线上医疗服务平台纷纷上线在线问诊功能,供网友咨询,判断一些简单、常见的疾病。有的线上医疗应用更是从最初的有偿诊疗开放为全民免费在线诊疗。有数据显示,某线上医疗服务平台号召全平台21万名公立医院医生加入在线义诊,每日的问诊患者总数均在12万以上,每日上线进行回复的医生数在2万以上,已为全国百万人次提供免费医疗咨询。

根据平安好医生APP后台大数据显示,疫情期间,40%的平台用户关心如何预防冠状病毒感染;25%的人咨询出现咳嗽发烧是否意味着感染新冠病毒;10%的人询问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而丁香医生的相关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在线咨询问题主要集中在判断自身症状是否为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口罩常识及低热处理方式等,占比高达50%左右。

在线问诊的热度高涨,会让互联网医疗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从焦虑、怀疑到信任

“那天出门买东西,回家后就咳嗽,而且干咳没有痰。”这几天,家住宁波的张女士差点被自己的“疑心病”吓死。因为家中生活用品消耗殆尽,几天前她戴着口罩驱车出门到某大型超市去购物。回家后,她发现自己有咳嗽畏寒的症状。因为疫情的因素,她开始担心是否是出门购物的期间被他人传染了病毒。起初,她的爱人提议她通过医疗APP在线诊疗,但被她直接否决了。张女士笃定,看医生重点在“看”,没有实际的“望闻问切”,没有医学检查设备,诊断结果是不可能靠谱的。

但现实是,如果去医院看病,就要面临着密集人群和交叉感染的隐患,如果自己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岂不是自找苦吃。纠结犹豫之下,她决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试试原本不信任的在线诊疗。“我把爱人、孩子都赶进另一个卧室‘隔离后,开始上网咨询医生,没有踏实的结果之前,我们三口就各住各的。—下载了两三款线上医疗服务APP,都注册之后,张女士开始在线寻找呼吸科专业医师进行咨询。经过一番在线问诊,几位医生给出的判断基本一致:因为外出购物室内外温差太大,导致着凉引发了咳嗽、畏寒症状。张女士按照医嘱选择了感冒药品,并接受了多喝水、多休息的建议。“买药可以在线下单,然后选无接触配送,比线下去药店买药方便多了,风险也很低。”随着咳嗽症状好转,张女士的焦虑也随之消失不见。

同样害怕上医院看病会引发交叉感染的,还有网友“采小风”。她长假期间宅在家里跳绳时不小心崴伤了脚踝,焦虑纠结之下也尝试了在线诊疗。“在线医生让我拍了脚踝的照片给他,然后让我简单做点动作,大致确定了伤势。”经过一番诊断之后,医生告诉“采小风”并未伤及骨骼,在进行冷敷以及用绷带固定脚踝后,她购买并外敷了一些外用消炎药膏。其中有一个口服的消炎药是处方药,通过在线医生开具的处方,“采小风”在线下的药店得以购买,让她感觉很方便,“这两天认识的朋友有些感冒、发烧或者肠胃不舒服,我也开始安利他们在线去看病,看一些小病真的比去医院方便太多了。”

长达半个月的宅居生活,让不少普通用户开始尝试用互联网医疗工具在线寻因司药,能够在家就诊、上门送药,省去了去医院挂号、就诊的时间精力,自然让不少用户感受到了便捷。但是,互联网医疗、在线诊疗也不是没有短板。在医生看来,这种方式的缺点又在哪里?

在线诊疗的利弊与短板

“大家最近都选择在线看病,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张趣(化名)是浙江金华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去年年初,他“兼职”加入了一家线上医疗服务平台,成为该平台在线诊疗医生队伍中的一员。本着“合法”挣点儿外快的初衷,他利用休息、业余时间为平台上咨询的用户进行简单的疾病诊疗。但在疫情之前,付费在线诊疗的用户的确少得可怜。

“在线医疗模式的短板,在于医生只能通过询问用户症状、看手机拍的图片进行简单的诊断。甚至不能说诊断,只能是给一些治疗建议。”张趣表示,无论是中医的切脉,还是西医的验血验尿等都不可能在线完成,医生唯一能够做的,只有通过问诊以及观察用户提供的图片判断一些轻微、簡单的疾病。这些轻微病症主要是普通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等轻症,严重一些的流感和发烧医生都不敢建议用户在家治疗,“这电是过去用户普遍不信在线医疗、在线医生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线医疗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张趣表示,以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有不少普通市民一有咳嗽、打喷嚏、低烧的症状就十分紧张,恨不得立马到医院去看发热门诊,“一般的发热、咳嗽都去医院就诊,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说,本身发热门诊现在就有很大的风险。”如果通过线上问诊,大多数情况下,医生是能够通过分析判断确认用户是否有必要前往医院作进一步确诊和治疗的。“即便没有新冠肺炎疫情,冬季人们也容易感冒和咳嗽。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入神经绷得紧,一发烧一咳嗽就焦虑和害怕了。”张趣表示,近一周在线上咨询的大部分都是发热用户,但询问症状后几乎都是感冒症状。“想想看,这几天向我咨询的就有上百位咳嗽、发热用户,在线平台问诊的量有多大?如果大家都往医院就诊,情况会怎么样?”

正因为有了在线问诊手段,才让人口数量众多的一二线城市中那些“疑心重”的用户避免因普通的发烧、咳嗽症状往医院扎堆就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减轻了医院和医生的负担。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疫情之后在线问诊医疗领域势必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那么,这种观点是否过于乐观?

在线“分级诊疗”大势所趋?

“在线问诊最大的意义,是减轻一二线城市中医疗系统的重负。”闫佳(化名)是深圳一家互联网医疗机构的合伙人,她表示,以前很多用户都不信任在线问诊医疗,认为没有检查、化验流程,仅凭“三言两语”就确定用户的疾病显得有些儿戏。然而,这次疫情让很多城市的居民响应要求宅在家中,也因此“被迫”了解和接受了在线问诊方式。因此,业界也认为这次疫情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大考”和契机。如果能在当下给广大用户良好的诊疗体验,应该能很快培养起更多用户应用在线医疗的习惯。

“这里面的意义是深远的,如今深圳随便看个病都要抢号、挂号、预约,让不少市民感到头痛。”闰佳强调,由于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压力大,市民日常看病难普遍存在,除了重症急诊,很多轻症疾病也要预约,造成很多患者就诊不及时的难题。在她看来,很多人嫌麻烦对轻微症状采取自行服药治疗,由于缺乏科学用药指引,运气好的轻症自愈,运气不好的把轻症拖延成了慢性疾病,“如果通过完善的在线医疗体系,做分级诊疗筛选,看病难的情况就会好很多。”

闫佳表示,“如果市民一有咳嗽感冒就都往医院、社康(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又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扎堆,建多少医院、社康都是不够的。”线上医疗对于轻症疾病具备社区医疗门诊相似的诊疗效果,如果轻症疾病患者通过在线问诊,在专业医师的用药指导下科学用药,就能避免患者盲目用药,同时减轻医院的诊疗负担。

通过走访业内专业人士,记者还了解到,专业在线医疗平台的医生都是正规医院的坐诊医生,会根据用户的症状进行判断,给出专业的诊疗建议。相关人士指出,“在线医疗的作用是疾病前置筛选、轻症分级治疗,是线下医疗的辅助以及补充,有助于平衡各级、各区域的医疗资源。”因此,互联网医疗的另一个主要作用,就是缓解一二线城市医疗资源“挤兑”的现象,避免医疗资源被过多占用。

疫情期间,随着越来越多宅在家里的用户通过线上问诊方式诊断自己的症状,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了这种方式。虽然像业内人士说的那样,在线医疗仅仅只是传统医疗的辅助手段,是部分疾病前置的筛选工具,是分级医疗的细分体现,并不能代替传统医疗。但是疫情之下,这种方式确实为很多用户提供了日常的疾病预防、诊疗及康复指导等全方位、专业的健康支持。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希望互联网医疗行业能够在疫情结束后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能够真正智慧、便捷起来。

摘自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

猜你喜欢

轻症医疗症状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新癀片治疗轻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医疗服务Ⅱ个股表现
原来我们都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