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的大学生就业
2020-06-19杨文滢
杨文滢
庚子鼠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金三银四”,三、四月份原本是求职者的黄金时期,人才市场有大量的岗位投放。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企业复工延迟、春季开学延期、毕业论文没头绪、部分高校研究生复试安排也被推迟……2020年874万普通高校毕业生仿佛站在人生的垭口。
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较去年增加40万,规模和增幅都达到近年来的最大值。研究生预计扩招18.9万,但在314万的考研大军前,还是会有大量考研生转向求职一途。
对本就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而言,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是一场
“大考”。那么,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毕业生们的求职现状如何?他们宅在家中又为求职做着怎样的努力?我们亟需关注他们的声音。
企业招聘缩减,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
受疫情的影响,人社部通知要求暂时取消一切形式的线下招聘活动,鼓励企业拓宽线上招聘渠道。而据北京大学全国就业状况调查数据,2019年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线下招聘需求占所有信息渠道的47.4%,网络招聘仅占20.1%。对毕业生而言,校园春招的临时调整需要时间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就业原计划。
对于企业来说,疫情冲击下“人”的问题和“钱”的问题都变得非常紧迫。
北京一家公司的HR表示,自己大年初二就收到了求职简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求职者的急迫,但疫情发生后,公司招聘计划停止,连原来年前定好的口头offer都被取消了。
根据拉勾网提供的《深网》数据显示,从第一季度招聘来看,49.49%的受访企业暂缓招聘需求,18.88%企业缩减招聘需求,招聘计划未受影响的企业占16.33%,也有些企业因基层员工未能如期返工加急招聘需求,这些多为规模较小企业。(如图1)
另外,惨淡经营下,降薪、合同违约风险、裁员也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FESCO近日发布的《疫情防控HR行动调查报告》显示,超三成企业灵活用工階段性增加,五成以上的企业薪酬预计调减。
相比而言,营收较为稳定的中、大型企业招聘需求波动较小,只是暂缓;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不少受访企业甚至面临破产或倒闭的风险。而这些小微企业是城镇就业的主力军,贡献超过50%的岗位需求,缩招背后也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智联招聘CEO郭盛表示,目前整体的人才市场压力都非常大,实行裁员的企业数量高于积极招人的企业数量,前者占到了30%以上,而后者只占20%~25%。“本来以为经历了去年的裁员潮,最差的时间段已经过去,没想到真正的寒冬现在才刚开始。”一位求职者无奈地说。
而且,往常春节后的2到3个月都是跳槽的旺季,不少优秀的求职者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转向更好的公司平台,但央视网发布的新闻调查称,年后66%打算换工作的人已调整了求职计划,部分人放弃了去外省找工作的念头,不少人则表示直接放弃跳槽的打算……一边是摩拳擦掌有经验的职场老人们,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就业青年,僧多粥少的职场竞争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不仅本土,海归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的大趋势,也侧面加剧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到2018年,学成回国留学人员分别为40.8万、43.2万、48.1万和51.9万。2019年和2020年估计仍然保持增长的趋势,2020年的规模估计在60万人左右,而国内高校毕业生与留学回国毕业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替代效应。
在2020年这样一个魔幻的开局下,待就业的近900万高校毕业生似乎陷入了雪上加霜的境遇。
行业痛点下的人才需求变化
疫情冲击下,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明显,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旅游业是人群密集产业,线上平台和旅行社都受到波及,什么时候恢复确实不好说。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只能选择其他行业。”旅游管理专业的诸葛同学深感疫情状况对就业领域的影响之大。
“我在就业方面并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问题,工科生就业岗位不会少,薪资方面也没有降很多。”浙江大学毕业生王蒙说。
“本专业的对口岗位本来就少,好多校招都不招新闻学的人。今年工作更难找,试试考公务员、研究生吧。”传媒专业的李萌这样说……
从整体来看,文科专业就业受到的冲击要比理工科专业更大。比如广告、传媒、新闻等行业对应届生的需求再度减少;机械、制造等理工科人才的需求量同比下降并不明显。部分需要把实习经历作为工作优势之一的专业的学生,由于实习期被大幅压缩在求职过程中也将失去这项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映射下公职类岗位的职业安全系数优势突出,尽管2020年上半年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考或将整体推迟,但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困”在家里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备考。有数据显示,今年山东省考事业单位统考招8308人,目前报名人数已经超过27万,平均竞争比高达32:1。
“线上招聘”成为高校就业重要的一环
这次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也不同,餐饮、旅游、航空、酒店、影视、商场购物、交通运输等行业短期内受到的冲击较大;游戏、短视频、电商物流、在线办公等新经济获得意外发展机会。(如图2)
另外,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校采用直播、录播、慕课、视频会议等网络教学模式,线上教育需求猛增,预计今后这一领域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相关负责人介绍,“猿辅导”在线教育机构,日前发布推送,要补充招募1万人;北京在线辅导机构“跟谁学”近期计划招聘3500位辅导老师,后台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上千份简历。
同时,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重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俊玲表示,“疫情防控提高了在校生的专业认知度,对今年的毕业生或已经毕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将有很大的影响。”教育部更是“点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等专业,表示一段时间内这些学科人才的社会需求会非常旺盛。
疫情的冲击不仅打乱了应届生们的求职计划,也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发文,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开展就业服务,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发布机制。同时,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
教育部先后与5家(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社会招聘网站合作,并于2月28日重点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即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免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随后,全国各大高校也纷纷推出网络招聘会,搭建“云就业”平台,开启“云招聘”。
西安翻译学院就业中心主任赵东良表示,截至目前,学院已经举办过两场线上招聘会,第一场有120多家企业和2000多名学生参与,第2场也有130多家企业前来参与,从后台数据来看,学生和企业参与度高、反馈较好。
华东交通大学招生就业负责人康艺介绍,为了保障应届毕业生能够像往年一样顺利就业,3月12日,华东交通大学召开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特邀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吕媛教授做客“花椒”就业云課堂,作《疫情防控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求职准备及视频面试技巧》讲座;3月8日,还举办了第三届女生专场网络“双选会”,吸引了80多家企业参会,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据统计,本次“云招聘”共收到校内外近6000份求职简历,1200余人有意向签约。
往常校招季,为选拔优秀人才,企业不惜跑遍全国,进校宣讲,时间久、战线长,招聘成本居高不下。高校“云招聘”模式下,毕业生完成报名程序后,就可在该平台查看各参会企业信息,并向心仪单位投递简历和申请面试。当天,招聘企业即可在线面试求职者,视频挂断后立即给出面试结果。
对于毕业生而言,线上招聘的优势主要在于高效、便捷:一方面,招聘流程简化且节奏加快,群面取消,单面轮次也可能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求职者不需要各地来回奔波,省时、省力、省钱。
相比而言,以往线上面试多作为辅助手段或在外企中应用较多,此次大面积的企业在面向应届生春招中使用这一方式,对于习惯了面对面交流、线上求职经验不足的学生而言,在签约、沟通等方面,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线上面试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完全地展示自己,比如在交流时的一些肢体语言就不太能展示得出来。”天津大学毕业生李逸飞这样说。
不可否认的是,疫情下“空中宣讲会、双选会”等新招聘模式的出现将促使高校就业工作在线上平台建设、工作模式创新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也表示,要大力推进网上就业服务,开创“互联网+”的人才招聘新格局。
疫情“大考”下,毕业生更期盼多途径就业
面临就业寒冬,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上升,毕业生们期盼政府及相关部门能提供更多途径的就业渠道及信息。
自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工作。李克强总理也进行了多次专题部署。
在国家部委层面,政府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紧贴行业需求,已经为2020届高校毕业生举办了12场大型招聘活动,后续还有18场行业特点较强的招聘会由教育部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联合举办;3月份将重点推行电子商务行业、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6场网络招聘活动。
基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吸纳能力牵动着求职者的神经。当前,各类生产企业积极复产复工,受到本次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更应充分利用有关部门出台的金融贷款、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及帮扶措施,尽早恢复企业活力,及时发布招聘信息,为稳定应届毕业生的吸纳度作出贡献。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中也明确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个人的前程、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未来。教育部把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将在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第一,面向国家战略。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但新动能的发展和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蕴藏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这在原来的渠道上占有一定比例,但疫情过后将进一步加大力度。
第二,扩大重点领域的招聘。鼓励各地加大重点领域招聘,比如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急需教师的高中和幼儿园。高考改革后,高中教师结构性缺乏,需要开辟更多岗位。同时,还要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今年将会重点督查。
第三,引导基层就业。基层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大学校,也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教育部门将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第四,鼓励入伍参军。配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通过优化指标分配、提前体检等举措,征集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每年国家征兵超过一半是大学生,今年这方面要继续增加。同时主要向毕业生倾斜。
第五,丰富新就业形态。目前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迅速,其中含有大量服务预定、技术开发、内容付费等新的就业形式。鼓励毕业生到这类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就业创业。
应届毕业生该如何应对就业寒冬
因为疫情,企业延迟复工,学校延迟开学,线下春招取消……这一切都让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陷入到被动当中。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特殊时期的就业环境,唯有主动出击,才能为自己立足社会赢得一张开场券。
因考研错过秋招的毕业生刘丹目前已得到某教育机构的入职邀请,根据公司要求,她完成了一份笔试考卷,录制了10多分钟的试讲视频,最终通过考核。她建议正在求职的毕业生,要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线上面试,把握每一次机会,多一手准备,就多一点希望。
在疫情影响的就业寒冬下,毕业生应当认清形势,梳理自我,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从容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关注符合自己个人职业发展岗位的同时,将目光放宽广些,广撒网,增加就业成功率。
疫情“黑天鹅”影响下,在线教育、在线生鲜、互联网医疗、电商、线上办公等行业需求陡增。一位线上招聘平台负责人表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应当紧密关注行业需求,拓宽视野,转变求职观念,增强环境适应性。
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陈果,已经多年参加校招。基于面试的种种情形,她的建议是:关注细节,做足准备。在关注求职信息的同时,要梳理好与岗位密切相关的大学经历,并向面试官充分展示这方面的能力;要基于招聘企业对面试者的核心诉求,精心准备简历;想好如何应答一些经典面试问题,如未来职业规划、对招聘企业的认知、对个人能力评价等。
在招聘市场,人力资本质量始终是影响就业结果的众多因素中的核心,在当下知识爆炸时代更是如此,劳动力市场的能力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软能力”的作用更加凸显。被迫宅家的毕业生更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充分利用待就业时间,加强自主学习,潜心积累各种必备技能,锤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疫情或许阻碍了毕业生就业的脚步,但每个人都能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一些行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新产业、新技术、新职业还会不断涌现。高校毕业生既是今天的求职者,也是未来的生产者、创业者和工作提供者。相信严寒过后,等待他们的是更加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