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城乡幼小衔接教育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0-06-19刘云刘倩

时代人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级新生幼小教学内容

刘云 刘倩

基金项目:本研究成果系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度基金项目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192014)

“幼小衔接”作为儿童从学前教育阶段向基础教育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幼小衔接教育事关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利益,涉及面广、影响重大,历来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当前城乡幼小衔接教育问题,本课题以当前城乡幼小衔接教育现状、幼儿入学一年级适应性等主要内容,对河北省131名幼儿园教师及1027名幼儿家长;45名小学教师及224名小学新生家长展开调查研究。在分析当前城乡幼小衔接教育现状及问题之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河北省幼小衔接教育现状

(一)私立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突出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为迎合家长需求,幼儿园特别是部分私立园普遍在大班阶段开设“幼小衔接班”,将小学阶段要学习的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如拼音认读、20以内加减法等作为幼小衔接教学内容,实施分科教学。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韵母的拼写;在语文方面要求幼儿会读写及造句。然而,小学方面所需的行为习惯养成并未得到有效培养,幼小衔接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南辕北辙。

其次,在教学方式方面,当前幼小衔接教育班普遍采取的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领读幼儿背诵的单向讲授方式。教师对于幼儿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关注较少。教师所重视的不是幼儿如何去学,而是幼儿是否掌握了自己所教的知识。因此,当前幼小衔接教育采取严厉的管教手段,以生硬刻板的教学代替生动活泼的幼儿活动,要求幼儿学习与其年龄特点并不相符的知识。此外,教学过程缺少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具和设施,教室环境创设亦完全采取小学班级授课式的布置。综上,不论是在教师教学还是环境创设方面,当前幼小衔接班的不科学、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

(二)小学一年级新生教育压力较大

首先,入学新生状况参差不齐。课题组对省内部分小学一年级教师调研结果显示,小学教师普遍反映“一年级新生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班内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接受过一定的幼小衔接教育,但受教育内容程度不一”。有的学生仅学习了拼音、数字认知等基本知识,有的新生则已完整地学习了拼音声母韵母、汉字认读、20乃至100以内的加减法。小学教师普遍感到一年级新生教学安排难以统一,无法按照正常的教学秩序展开教学。此外,由于学生接受幼小衔接教育的机构五花八门,这些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内容、方法不规范问题,进入到小学以后,教师不得不花费较大精力纠正其之前错误,虽投入巨大,但效果甚微。

其次,一年级新生应具备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未得到有效培养,影响了小学的正常教育教学。与一年级新生接受了过多并不需要的知识学习相比,作为小学生应具备的相应良好习惯并未养成。从调研回收的数据看,多数小学教师提出“一年级新生无法专心听讲,甚至有部分学生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自己的生活及学习用品”等問题。这些问题都对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正常教学造成了严重困扰。

二、当前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影响

(一)学龄前幼儿未得到正确的培养和教育

首先,当前从事幼小衔接教育的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对于幼儿学习心理、小学教育规律等了解不够。为了迎合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焦虑心理,向幼儿灌输大量高难度的、与其年龄、心理不符的生硬知识,造成幼儿学习任务过重、学习压力过大等问题。与此相反,却较少顾及幼儿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这种超前学习与超载学习是幼儿难以承受的,导致幼儿对学习产生反感乃至恐惧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其次,当前的幼小衔接教育把对待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生硬地套在了幼儿身上,要求幼儿严格遵循课堂纪律与常规。例如,听课时要求幼儿必须坐端正,手脚必须放在规定的位置,不许随意离开座位,在教室内必须完成朗读、拼写、计算等任务,下课后还有许多枯燥繁重的作业。有的幼小衔接班甚至因为幼儿违反课堂秩序而对其施加严厉批评乃至体罚,这些均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虽迎合了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却有可能导致幼儿“毁在起跑线上”的事实。

(二)小学“二年级退步”现象较为突出

幼小衔接教育的不规范、不科学不仅直接影响到小学新生教育,甚至对小学整体阶段的教学带来影响。由于幼儿已经事先接受过一年级阶段的部分教学内容,一年级阶段所讲授的内容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在课上不必用心听讲亦能及格。部分一年级新生因此形成了不专心、不用功、不在乎的惯性心理。小学生带着这种惯性心理状态进入二年级,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和难度的加大,部分学生出现了听不懂、跟不上等现象。学习成绩较一年级相比落差巨大,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挫败感,这种挫败感愈强烈,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也愈发不足,从而学习成绩愈发退步。最终造成恶性循环,一直影响到其后续阶段的学习。

三、对于当前城乡幼小衔接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教育管理衔接,建立幼小衔接沟通机制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是幼小衔接教育的管理主体,应为小学与幼儿园合作创设条件、平台、资源,促成二者良好合作。在具体措施方面,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牵头组织协调、引导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双向衔接机制。推动幼儿园定期到小学参观交流,使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对小学教育实际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对辖区内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展开常规性的督导工作,从河北省幼儿园举办现状来看,除少数公立幼儿园外,大多数幼儿所上的幼儿园是分散在社区、街道各处的私立幼儿园,其办学规模大小不一、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部分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幼小衔接办学资质和办学能力,对于这部分幼小衔接班应加强督导和管理,确保幼儿园“小学化”不复存在,从而推动幼小衔接教育规范化实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加强教育内容衔接,明确幼小衔接教育内容

幼小衔接教育内容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幼小衔接教育内容须是明确和确定的。如此,才能保证幼小衔接内容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可以明确的是,幼小衔接教育内容不应是知识的衔接,而应是相应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这些习惯和能力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等。在当前严厉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小学零起点教学的政策前提下,应重构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方面,应加强集体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小学方面,应增加一个月的幼小衔接教育时间,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坚决落实国家政策,实行零起点教学。同时,应调整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在拼音、数学教学方面放慢速度,而不是加快速度,使家长明白,即使不去社会上的幼小衔接班也不耽误学习、也能跟得上学习。如此,超前、超载的幼小衔接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促幼小衔接教育发展

首先,幼儿园大班阶段应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教育。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一大原因是出于对家长焦虑心理的迎合。由于家长对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方面的知识和了解并不深入,其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争先恐后、相互攀比、急功近利的焦虑心理;加之社会舆论及商业宣传的过度渲染,更是加剧了家长们的焦虑心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宣传是改进幼小衔接教育的当务之急。

其次,小学及社区方面也应加强宣传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加强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科学认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育儿观。同时,应通过多种形式为家长儿童提供指导和服务,提升家长教育培养子女的能力和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胡耀岗,李艳丽,马晓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与建议——以河北省幼儿园为例[J].教育探索,2014(03):98-100.

[2]姚刚,李华.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需多方协同配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9(03):107.

[3]边淑文.做好幼小衔接,小学责无旁贷[J].人民教育,2019(Z1):121.

猜你喜欢

级新生幼小教学内容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迷彩青春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4-2017级新生体育素质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
图说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熊猫宝宝贺中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