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坚韧性人格的与抑郁的关系

2020-06-19刘奕林

时代人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养问卷维度

刘奕林

1.引言

问题的提出

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大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并承受着不断增加的压力,加之其比一般的普通人群具有较高的智力和追求,因而,大学生更易受到抑郁的侵袭。如果不对大学生的抑郁进行及时的关注,任之由之,那么,受到抑郁侵襲的大学生将很有可能成为抑郁症患者的一员。因此,大学生的抑郁应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大学生抑郁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内的相关研究在不断增加,其中,家庭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家庭是个体、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重要的生活环境,对个体、包括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坚韧性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近几年来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对坚韧性这种品质的歌颂也随处可见——《周易》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将坚韧性人格与心理健康,尤其是与抑郁联系起来的研究,在国内仍比较缺乏,而这方面的研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中,无疑又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大学生抑郁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坚韧性人格的关系。

研究意义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生活压力也随即增加,针对大学生抑郁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抑郁形成的相关因素则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手段。通过研究坚韧性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关系,有利于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群体中,指导大学生处理好抑郁情绪,对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抑郁、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坚韧性

抑郁

国内外学者对抑郁做了不同的界定。孟昭兰认为抑郁是一种复合性情绪体验。同一般的悲伤不同,抑郁的体验比任何一种单一负性情绪更为强烈,且持续时间更长,给人带来的伤害更大。除了包含悲伤外,它还伴随痛苦、愤怒、自罪感、羞愧等情绪。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传达给儿童的对儿童的态度以及以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父母的教养行为既包括父母履行其职责的专门的目标定向的行为又包括非目标定向的教养行为,诸如姿势、手势、语调的变化或是情绪的自然流露。

人格坚韧性

目前关于坚韧性人格的研究大部分以Kobasa的三因素结构理论为基础,其中三个因素分别为:承诺(Commitment)、挑战(Challenge)和控制(Control)。坚韧性的三个结构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只有在三个维度上得分都高的个体,才可以被认为拥有高坚韧性人格,如果有任何一个维度得分低,都不能被认为拥有高坚韧性人格。因此,具有高坚韧性的个体往往能从自己经历的事情中找出其意义和乐趣,并坚信通过采取积极的行动能影响或改变事情的现状,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抵抗各种压力、解决各种困难,进而完成任务,同时也期望生活中能充满各种挑战和变化。

3.研究设计

研究假设

假设1:大学生抑郁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

假设2: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坚韧性人格存在显著相关。

假设3:大学生的坚韧性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

研究对象

本研究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3所高校及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放问卷阶段将抑郁自评量表(SDS)、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及健康坚韧性量表(HRHS)装订成册230份进行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及不记名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回收。回收212份,回收率为92.2%,其中有效问卷183份,占回收问卷的86.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研究。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17.0进行录入及数据分析。需要用到的统计方法有:相关分析。

研究工具

抑郁自评量表(SDS)。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抑郁”部分的测量量表。

SDS 是由Zung于1965年编制的,其在精神科和医学界的使用较为广泛,Zung等进行了SDS信效度检验:其内部一致性指数为0.73 和0.92;并计算其与MMPI中抑郁分量表的得分之间的效标关联效度,显示其相关系数为0.84。由此证明,SDS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能够从非抑郁病人和正常人中区分出抑郁病人。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本研究采用蒋奖等人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问卷中文版(s-EMBU-C)作为“父母教养方式”部分的测量量表。

1999年,Arrindell等人(1999)根据题目内容和心理测量学指标,从标准版EMBU中抽取出46道题,形成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因其信效度良好,操作简便,广受引用。为了使其适合中国人群,蒋奖等人修订了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

健康坚韧性量表(HRHS)。本研究采用Pollack等人的健康坚韧性量表(HRHS)作为“坚韧性人格”部分的测量量表。有研究表明其信效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和中国文化背景适应性。

4.研究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抑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抑郁自评量表(SDS)不区分维度,直接计算总分;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包括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拒绝三个维度,父、母亲分别计算。对大学生抑郁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见表2-1。

表2-1 抑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由表2-1的結果可知,SDS总分与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另外在拒绝维度上,SDS总分与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最后在过度保护维度上,SDS总分与父亲过度保护之间无显著相关,而与母亲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坚韧性人格的相关

健康坚韧性量表(HRHS)包括承诺、挑战、控制三个维度。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坚韧性人格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见表2-2。

表2-2 父母教养方式和坚韧性人格的相关分析

由表2-2可以看出,大学生坚韧性人格总分及其控制维度与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另外,坚韧性总分与父亲过度保护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坚韧性人格的相关

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总分与坚韧性人格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见表2-3。

表2-3 抑郁情绪和坚韧性人格的相关分析

由表2-3可以看出,SDS总分与坚韧性人格及其各维度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

5.研究结果与讨论

大学生抑郁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分析

对大学生抑郁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抑郁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曾伟楠(2009)的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人群,他们的父母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低情感温暖,高拒绝。王倩倩、刘丹等人(2008)的研究也发现,高拒绝和低温暖的教养方式培育出来的儿童更易体验到抑郁。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因此,父母应多采用情感温暖的方式教育子女,而不是以过度保护和拒绝的方式来培育子女,这样就容易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便于子女缓解自己的抑郁情绪,同时还可以防止子女行进消极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儿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抑郁与坚韧性人格相关性分析

对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坚韧性人格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坚韧性人格及其各维度无显著相关。在已有的文献中,并没有搜索到直接对大学生抑郁和坚韧性人格进行相关分析的研究。但是,马先明(2008)及黎少游(2006)对坚韧性人格与心理健康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坚韧性人格及其各维度与SCL-90中的抑郁症状呈显著相关。但是上述两者与本研究所用测量工具均不相同,马先明(2008)使用的测量工具为SCL-90及自编大学生坚韧性人格问卷,黎少游(2006)使用的是SCL-90及坚韧性人格研究所编制的坚韧性量表(PVS-ⅢR),而本研究则采用的是SDS及HRHS作为研究工具。因此,本研究结论与前两者结论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所用研究工具不一引起的。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坚韧性人格相关性分析

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坚韧性人格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两个维度与坚韧性人格总分及其控制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度保护与坚韧性总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在父母教养方式分类中,“高度干涉及高度拒绝”属于专制型教养方式,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以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子女具有高坚韧性,能在一些高度生活应激事件中,表现出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倾向,使得自己免于疾病和灾难。另外,父母如果常常拒绝子女,不及时给予子女帮助及关心,子女将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事只有自己能解决”的信念,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条件不利的情况时,就会自然而然通过自身行动改变生活事件,努力应对,而不是被动接受。

但考虑到拒绝和过度干涉的教养方式对抑郁情绪的促进作用,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仍不是培育子女的最佳选择。合适、适当的父母教养方式才是培育出高能力、高心理素质人才的最佳方式。

目前国内还没有将父母教养方式及坚韧性人格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无法进行比照。

6.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抑郁、父母教养方式与坚韧性人格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在综合考虑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同时,采用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得到结论如下:

第一,父、母亲情感温暖与抑郁情绪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而父、母亲拒绝及母亲过度保护与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

第二,父、母亲拒绝与坚韧性人格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这两个维度与坚韧性人格中的控制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父亲过度保护与坚韧性人格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第三,抑郁情绪与坚韧性人格无显著相关。

參考文献

  • 段海燕.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
  • 马慧燕.大学生完美主义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 蒋奖,鲁峥嵘,蒋苾菁,许燕.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01)
  • 彭莉,范兴华.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 (01).
  • 邓丽芳,徐慊,郑日昌.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3)
  • 石英华,魏萍.大学生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健康杂志.2007,15 (12).
  • 杨美荣,杜君,王晓一.大学生与同龄社会青年抑郁情绪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05).
  • 吴燕,王礼桂.医学生抑郁情绪与家庭及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6,19 (04).
  • 卢国华,梁宝勇.大学生坚韧人格、心理应激与心理症状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08).
  • 张信勇,卞小华,徐光兴.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与人格坚韧性的关系[j].心理研究,2008,1 (06)
  • 张信勇,卞小华.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健康坚韧性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 16(05).
  • 冯缙.心理坚韧性研究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02).
  • Maddi S.R.The story of hardiness:twenty years of theorizing,research and practice. Consulting Psychology Journal:Practice and Research,2002,54(3).

(14) Kobasa S.C.Stressful life events,pcrsonality and health:an inquiry into hardin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9,37(1).

(15)Joan E.Cmsee,Hugh Lytton(1988),Socialization and Family,in Social Development:History,Theory,and Research,Springeer-Verlag

(16)Nancy Darling and Laurence Steinberg. Parenting Style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3,113(3).

猜你喜欢

教养问卷维度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跟踪导练(三)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一只有教养的狼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