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
2020-06-19巫伟民
巫伟民
引言
文本承载着意义,阅读材料传递着思想,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外壳。培养思维能力是伴随着对文本深度解读的阅读教学活动而产生的。表层理解关注文本信息,而深度阅读则开启思维(葛炳芳2013)。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传达的主题情感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具有“脚手架”作用的阅读活动,辅助学生自主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比较与判断,而这些就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形成的基础与过程(韩亚辉 2015)。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格外重要。
然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些阅读课虽然表面看气氛活跃,但实际上偏重对文本表层意义的理解而忽视对其深层意义的挖掘,主要教学目的只是获取文本信息和提炼相关的语言点,忽视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教育部 201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文本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在语言技能目标方面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根据文本标题预测文本的主题和内容,批判性地审视文本内容,借助话语中的语气和语调,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教育部 2018)
(二)实施意义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这一概念可溯源至苏格拉底时期,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cos(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 kriterion(标准),意为“基于标准的、有辨别能力的判断”(董焱2018)。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根据活动目的,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梁颖2011)。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在个体发展这个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的对立统一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波2009)。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教授(1986)也明确指出:“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在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好的教育意味着能给予学生培养良好批判性能力的机会。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学生通过学习,在接收、储存信息的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进行理性的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甚至从不同视角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假设,以缜密的逻辑、思辨的方式主动去探寻和验证,从而迅速并有效获取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同时不断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心智特征,使自己成为具有开放性精神的思考者和探索者,为自身的个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有针对性的活动积极地探寻和评价信息,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主动、独立、质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往往会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有时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和答案,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思维成果,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和基础,正如朱新秤(2006)所说:“批判性思维重在‘破’,而创造性思维重在‘立’,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
3.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讨论、对比、辩论等方式,透过信息的表面挖掘其实质,进一步探求事情的真相,更好地理解和揭露信息背后的真相,做到明辨是非,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做人和做事,努力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文本表层信息的提取及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机械理解和掌握,而应有目的地通过创设各种活动,侧重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的启迪,训练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视角下,主持了市名师工作室专项课题“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思维品质的发展策略研究”。在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先对实验班级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学校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促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地开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表1为课题研究初期调查的结果。
表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问卷调查分析
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满足于文本表层信息的提取,导致很多学生对文本只停留在表层的肤浅理解上,即使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已开始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他们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的使用缺乏有效的整体设计,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仍然比较片面,往往用大量简单的提问代替学生的主动思维,没有给他们提供独立思考和个性化阅读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任务,枯燥乏味地进行机械的训练,课堂教学低效,导致学习兴趣不浓,懒于思考,遇到问题只知道从教师或书本上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批判性思考,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的惰性,这不利于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种对立倾向:
(一)思维“僵化”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在“唯升学率为目标”的错误倾向的干扰下,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唯分数论、成绩论在校园中大肆盛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思维僵化,过于强调教材、教师的权威,不尊重学生的个性,漠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过于注重单词、短语、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性、技巧性,忽略了学生对文本解读、自主建构的可能性,导致他们普遍存在“思辨缺失”的现象。
建构主义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张春莉 2002;转引自许天佑,2014)。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经常为学生搭建各种语言支架,帮助他们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掌握知识并成功跨越“最近发展区”,以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部分教师由于害怕学生不能按时、圆满完成学习目标或其答案偏离教学计划,所以在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都尽量为学生设计各种框架和模板,让他们按照这些特定的模板展开实践。显而易见,这样的活动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他们感兴趣的、能说的、想说的可能不符合教师设定的要求,而符合教师要求的,又不一定是他们感兴趣的、能说的、想说的。这样的教学设计限制了学生质疑和求异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理解;剥夺了他们发表不同甚至相反观点的机会,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化思维,阻碍了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提供的支架应该以提供工具为主,这个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是语言,而不是思想(张成年、金毅,等 2015)。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Section B 2b的阅读文本The spirit of Christmas时,授课教师在post-reading环节设计了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My favorite festival”为题向朋友介绍节日。为了便于学生完成任务,教师设计了下列写作模板,要求学生根据模板完成语言输出任务。
My favo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It is on...I like it because...I can...
该授课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语言输出支架明显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束缚了他们独立思维的空间,阻碍了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不是所有学生最喜欢的节日都是春节。
(二)思维“泛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新课改浪潮下,改革现行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落后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等,其中一项就是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在post-reading环节,许多教师会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如讨论、辩论、写作等,以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发现,有些教师设计的活动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和内涵,把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交谈”的场地,他们信口开河、天马行空、自由发挥、无的放矢,而教师为了营造课堂的热闹气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往往会提供比较容易的、大众的话题,只要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文本的主题意义稍微有联系就可以。并且在此过程中,因为害怕打击学生的参与热情,即使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离题的问题,有些教师也不会加以引导、调控。这种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曲解教学本质的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收效甚微。这种现象貌似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实质上是使批判性思维走入误区,出现泛化现象,容易出现价值观的偏离,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Section B 2b的阅读文本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s时,在post-reading环节,教师让学生围绕“My eating habits”话题进行讨论,虽然此项活动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阐释和评鉴的能力,但这个话题与该文本的主题意义没有多大联系,导致学生脱离文本的主题意义展开批判性审视和探究,且不能借助和运用文本中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导致其语言输出还是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汇聚,同时干扰了课堂教学的节奏,影响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根据实验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多次举行有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专项课题研讨会和同课异构活动,探寻和总结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吸取现代化先进教育理论的精华,深入学习和贯彻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适切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再逐层递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Section A 3a The Shirt of a Happy Man教学为例,谈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处理文本、跳出文本和回归文本三个环节,借助各种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未雨绸缪,设定培养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效教学始于期望达成的目标。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环节,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技能密切相关的方法,如预测、推理、质疑、评价、自我调节等,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实现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该文本主要介绍了一位不开心皇帝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寻找幸福的寓言故事。该文本还延续到Section B的听力部分。因此,在文本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教师设定了下列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目标:
1.Predict what will happen according to the title.
2.Analyz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assage.
3.Predict the writer’s attitude about happiness.
4.After having a debate,set up a correct attitude about happiness.
5.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title.
6.Write a passage on happiness.
(二)潜移默化,实施培养策略
1.处理文本,挖掘批判性思维的支撑点
(1)预测文本内容,提高推理能力。
标题是文本的“文眼”,更是文本的“浓缩液”。教师在pre-reading环节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标题,然后让其带着设定的问题预测文本的主题意义、中心思想等内容,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首先,预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使整个身心都处于愉悦状态;其次,在预测过程中,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主动思维,同时运用判断和推理等方法捕捉有效信息并进行大胆预测,提出预测理由,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是冲突的观点,从而实现课堂上的自由辩论。在这样的真实环境中,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训练了他们的判断能力、推理能力。
在本堂课的pre-reading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审视文本标题The Shirt of a Happy Man,然后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Q1:According to the title,who is the happy man?
Q2:What is the shirt used for?
Q3:What happens in the passage?
Q4: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设计说明】教师设计的问题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围绕文本标题对其主题意义及主要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活他们已有的思维图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阅读期待,渴望快速从文本中求证自己预测内容的准确性,以更大的热情投入阅读。这就为后面的阅读活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元、开放的思维能力。
(2)研读文本信息,提高分析能力。
通过上面的预测活动,学生都渴望能尽快从阅读文本中求证自己预测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此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采取具体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活动,帮助他们认识文本的结构、体裁、特点,获得文本的思想、感情、文化等信息,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深层内涵,为后面批判性思维活动的顺利开展积累语言材料,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①预览文本,培养判断能力。
预览指的是学生在真正阅读前对文本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本技能。在预览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快速阅读后寻找相关信息,了解文本大意和结构框架,领悟文本的主题意义,同时印证自己对文本标题的预测是否正确,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及评估。
由于该文本的生词较多,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把握文本结构脉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围绕文本的中心内容设计下列思维导图(见下图),引导学生快速理清文本的结构脉络。
【设计说明】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结构脉络,将复杂、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和可视化,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动机,让他们可以快速理清文本的主线,梳理文本信息,找出文中每个人存在的烦恼,为他们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提供了信息基础,为下面的讨论和辩论活动积累了素材,搭建了语言支架,提供了直观的理性和事实基础,有助于下一阶段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②阅读探究,提高辩证能力。
古德曼(Goodman 1967)在做了大量研究后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的猜谜游戏,阅读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大脑中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证实和修正。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在学生通过预览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逐步推进,通过词义猜测、推理思维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深层理解文本,即文本中蕴含的How的问题。
词义猜测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中的信息、逻辑、背景知识及语言结构等进行综合理解,并猜测某一生词或关键词的词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利于他们通过抓住要领,利用已掌握的信息去获取、检验新的信息,培养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信息明确形成有充分根据的判断,从而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讲授该文本时,教师可以设计词语猜测活动,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语境对文本中部分生词的含义进行猜测。
Guessing: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s after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One day,a doctor was called in to examine the king.
◆ Although I have a lot of power,it doesn’t make me happy.
◆I have a lot of wealth,but I’m always worried about losing my money.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分析上下文的句子内涵,很快就能够猜出这些生词的词义。如第一个句子,学生从它后面的句子“He found nothing wrong with his body.”可迅速猜出画线单词examine的意思为“检查”。Guessing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生词或关键词的理解,更好地解读文本,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分析力和推测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断能力。
在学生完成Guessing活动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设计一些问题,要求他们在阅读时认真思考,通过文本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找出可以支撑的观点及其背后的论据,即让学生参与Inferring(推断)活动,培养他们正确取舍信息及科学论证观点的积极态度,提高他们的辩证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针对文本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参与Inferring(推断)活动:
Q1:Did the king’s man care about his health?
Q2:Could the king be happy in the end?
Q3:Could the general finish the task on time?
下面是学生运用Inferring策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给出的部分答案:
The answer to Q1:Yes.You can find the answer from the sentence“This made the queen and his people worried.”
The answer to Q2:No,you can find the answer from the sentence“It is all in his mind.”
The answer to Q3:No.You can find the answer from the poor man’s words“I don’t own any shirts”.
【设计说明】在文本中,作者往往不会太过直白地写出所有的内容和细节,而是省略可能已知的或读者能够推断出来的相关信息。Inferring活动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依据上下文和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读懂文本中隐含的信息。此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培养了他们捕捉信息、筛选信息、科学判断信息及重建文本的能力,再一次促进了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跳出文本,抓准批判性思维的激发点
雨果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着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获取文本的信息,还要鼓励学生跳出文本,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挖掘文本背后隐藏的信息,理解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并在文化对比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1)深度挖掘,提高评估能力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大意和相关信息后,教师应引导他们进一步挖掘文本,通过分析和识别文本隐藏的意思,从字里行间推断作者的言外之意及写作意图,从中体验作者所持的情感态度,促使他们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抓准情感的激发点,形成清晰、敏捷的思维,通过恰当的评价标准确定某种信息的真实价值,形成有充分根据的价值判断。学生思维活动的层次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为后面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批判性思维夯实基础。
在学生已经解剖和了解了文本大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wanted to tell us behind the lines?”引导他们进一步深挖文本内涵,使作者的写作意图慢慢浮出水面。
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见解:
S1:The king couldn’t find The Shirt of a Happy Man.
S2:The poor man was happy though he had no power,money or fame.
S3:The poor man was happy because he didn’t want what he couldn’t have.
S4:Power,wealth and fame aren’t the most important.Having a normal attitude to life can make us happy.
【设计说明】学生只有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关注和体验作者所持的情感态度,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碰出思维的火花;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保持恒久的注意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推理、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2)文化对比,提高反思能力。
挖掘文本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蕴含的人生哲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化对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文本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刻意义,对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与文本主题意义相关的文化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说明理由。通过这种文化碰撞,能够锻炼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大胆质疑的能力,使他们做到自己发现、自己思考、自己探索和验证;进行独立判断和选择,提高辨别和区分能力,发展反思能力;辩证地、批判性地看待世界和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深度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文本中隐含的“积极”和“消极”的人生态度进行讨论、对比(见表2),理清思维中的困惑,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表 2:The effe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设计说明】围绕文本隐含的人生态度展开讨论,通过对比“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起因和影响,帮助学生及时反思,使其辨证地、批判性地看待世界与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形成主体化和多元化的个性,为后面的辩论活动积累语言材料和能力。
3.回归文本,攀登批判性思维的最高点
吕秋萍(2016)指出,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宗旨的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锻炼学生的思考方式,不是向他们解释什么是对的或是错的,而是把“对”和“错”交给他们并协助他们作出判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高层次就是引导学生对作者观点、文章内容等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针对文本中的某个观点或某个方面进行质疑甚至辩论,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多维度地审视作者的观点,学会反省地怀疑、有根据地质疑,作出理性的、客观的判断。在这种有效的对比、延伸、辩论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攀登批判性思维的最高点。
(1)适时辩论,提高应变能力。
辩论的作用在于划清是非的界限。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辩论活动可以让辩者开动脑筋,不盲从书本、教师和其他同伴的观点,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学会辩证、科学地分析问题,多角度、多维度地评判作者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取舍,化解思维中的困惑,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成为有思考、有主见的开放性阅读者,促进辩证性思维的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本堂课的post-reading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下列辩论主题:
①主题:Do you agree with the poor man’s thoughts about happiness?
②方案
★全班分为两大阵营,一方为正方,另一方为反方,每个阵营包括4个小组;
★正、反双方分别派代表进行辩论,陈述自己的观点;
★辩论时间为8分钟,观点鲜明、有说服力的一方为获胜者。
【设计说明】在辩论活动中锻炼思维是第一位的。在post-reading环节让学生围绕文本的主题进行辩论,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在加深对文本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理解的同时,锻炼思维的完整性、准确性、清晰性和敏捷性。
(2)合理质疑,提高思辨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经过仔细思考并用依据来评估其假设的过程,在其培养过程中,质疑、评价是最核心的部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个比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不必全盘接受文本及作者的观点,而要结合自身的经验,敢于对文本中某个方面的信息提出质疑,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对于学生的各种“奇思异想”,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激励他们善于发现、敢于思考、大胆表达,使其在了解和掌握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辨析和判断知识的真伪,从而促进学生成为真正有判断力的读者,这也是他们到达批判性思维最高点的标志。
在本堂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本标题进行质疑:
T:Some students couldn’t guess the main idea correctly from the title.Do you think if the title should be changed?Why or why not?
S1:I think the title should be changed into“What is happiness?”Because i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S2:I think the title should be changed into“An unhappy king”.Because the passage mainly talked about the king’s trouble.
S3:I think the title needn’t be changed.Though we can’t guess the main idea directly.The title hinted about the end of the passage.
【设计说明】质疑活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独立判断、敢于辨析真伪的过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质疑,逐步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也是思维培养的核心部分,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梳理思路,提高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指的是对于认知活动的监控,尤其是对自我推理的质疑、肯定、调整和修正(廖成銮2019)。经过前面的预测、分析、推理、对比、辩论、质疑等批判性思维活动后,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及时纠正错误的观点,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审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即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深化批判性思维活动。这样,学生在不断提高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本堂课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fame,power,friendship,wealth,health or family?Why?”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下面是某个学生发表的个人见解。
In my opinion,family is the most important.In the family,you own your closest relatives.When you have trouble,home is your best place to stay at.All relatives will support you when you face difficulty.When you are tired,you will choose to go home.
【设计说明】语言输出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及时检验和修正他们的思维倾向。通过自我调节,学生能及时梳理思维,纠正错误,理性地发表见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自我校准、自我修正等思维技能,逐步培养开放思想、认知成熟等思维倾向,深化批判性思维。
(三)及时反思,检验实施效果
在为期一学年的实验期间,课题组成员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坚持实施有效的批判性阅读策略,通过预测、分析、推断、质疑、评价、自我调节等方法,促使实验班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积极参与各项讨论活动,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最终他们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升,同时促进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步发展。
在实施培养策略的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第一,教师应怀有民主、宽容的态度。教师要营造自由宽松、团结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奇思异想”,还包容他们的“错误”,使其能不断挑战自己,学会和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提高思辨能力。
第二,教师应合理取舍课堂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及文本的内容不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可能把所有教学方法都用在同一课堂上。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和教学主线精心选择一至两种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教师应形成长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识。由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全面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时间和机会不多,他们的词汇及知识背景还不够充盈,给教师开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活动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从七年级英语阅读课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并开展此项培养活动,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无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初中生英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21世纪的英语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勇于创新,改变以往只注重文本表层信息提取和单一语言知识点教学的倾向,以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求知进取、开放包容、审慎判断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切实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使其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