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瑶函》目赤眼病发病气候特点及用药规律探析
2020-06-19蒋雪松吕佳颖葛凯文胡亚男
蒋雪松,吕佳颖,葛凯文,胡亚男
《审视瑶函》是一部中医眼科专著,为明代医家傅仁宇集前人所成并加以发挥而成的著作,可谓是眼科方剂精选集。其中第三卷到第六卷论述了眼病的发病及治疗方法,世沿用至今,有很大的临床运用价值。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用来阐释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与疾病相关性的重要理论。目赤眼病是以目睛出血(充血)[1]为共同特征的一类眼科疾病,《审视瑶函》[2]将目赤眼病分为瘀血灌睛、血灌瞳神、色似胭脂和赤丝虬脉症,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眼底出血性疾病,虽临床表现各异,目赤眼病发病以火热燥郁、肝经血壅为主要病机[3],并提出目赤眼病发病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遣方用药也与气候条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审视瑶函·卷三》中85 首处方。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审视瑶函·卷三》中所有处方,无排除。
1.3 研究方法
通过选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4]中相应功能,输入85 首方剂和药物信息,运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4],对信息进行分析,制作表格。包括用药频次分析、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药物关联度分析、新处方分析,并形成相关网络展示图。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审视瑶函·卷三》运气原证进行研究,总结出易发目赤眼病的运气条件。
1.4 处方整理
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学》[5],对卷三方剂中的药物名称进行了统一,同种药物的不同名称,如辰砂、丹砂统一为朱砂;同种药物的不同部位,如当归尾、当归身统一录为当归,甘草、甘草梢,统一录为甘草[4]。
1.5 处方录入
该项工作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由2 人将整理完成的处方录入excel 表格中,并校对,第二部分由另外2 人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版),并校对无误后进行分析操作[4]。
1.6 数据分析
1.6.1 使用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在“处方来源”输入框中输入相应标识信息,提取已录入的方剂。
1.6.2 使用“组方分析”中“频次统计”选项,将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记录结果。
1.6.3 使用“数据分析”中“组方规律”选项,设置支持度为10,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方剂组方规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能够找出处方中联系紧密的药物,即常用药对;根据所录入的方剂和药物数量,将置信度设置为0.60,设定关联符号“->”左边为A 药,右边为B 药。当A 药出现时,置信度数值越接近1,B 药出现的概率越高[6]。使用“规则分析”选项,分析某一药物出现时,其他药物出现的概率。
1.6.4 使用“数据分析”中“新方分析”选项,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模式,根据既往经验判断和对不同参数提取数据的预设置,为达到最佳关联效果,设置相关度为5,惩罚度为2 作为约束,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度,提取核心组合及新处方。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
《审视瑶函·卷三》治疗目赤的85 方中共使用药187 味,出现频次≥15 次的中药有14 味(表1)。排在前6 位的分别是:黄芩、甘草、防风、川芎、当归、羌活。
2.2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2.2.1 支持度 指药物组合在所选处方中出现的频次。结果所得支持度≥10 的药物组合有25 种,出现频次≥12 次的高频药物组合有11组(表2)。通过网络展示图可知居于中心的药物有三味,分别是甘草、黄芩、川芎,周边共有10 味药物(图1)。
表1 出现频次≥15 次的中药
表2 出现频次≥12 次的药物组合
图1 核心药物的关联规则网络图。可见甘草、黄芩、川芎这3 味药居于中心
2.2.2 置信度 结果得到置信度≥0.70 的药物组合有8组(表3)。
表3 置信度≥0.70 的药物组合
2.3 新方分析
2.3.1 药物关联度分析 《审视瑶函·卷三》187 味中药两两之间的关联系数≥0.03 的共8组,对其进行列表(表4)。
表4 关联系数≥0.03 的药物组合
2.3.2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结果得出4~5 味药物之间的核心组合,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7],得到2 首新处方:(1)熟地黄、木贼、白蒺藜、蝉蜕、谷精草、穿山甲。其中熟地黄、木贼性味甘寒、苦平,可滋阴清热;白蒺藜辛、苦、微温,可祛风解表;蝉蜕甘、咸、凉,可疏风散热;谷精草辛、甘、凉,可祛风散热,明目退翳;穿山甲味咸、微寒,可搜风通络。根据药物组成和功效可知,此方可以用于治疗火热邪气偏胜、风热偏盛所致的疾病。(2)黄芩、甘草、防风、冰片。其中黄芩性味苦、寒,可清热解毒;甘草甘、平,可补脾益肺,缓和药性;防风性味辛、甘、温,可祛风清热解表;冰片性味辛、苦、微寒,可清热开窍醒脑。根据药物组成和功效可知,此方功效以解表清热开窍为主,可治疗火热邪气偏胜所致的疾病。
3 讨论
3.1 目赤眼病发病的气候条件
3.1.1 风助火郁,易发目赤 风性主动且善行数变,火性炎上,风火相助上郁于目则易发目赤。如《审视瑶函·卷三》[2]云:“一曰风助火郁于上。《经》云:‘少阴司天之政,初之气,阳气布,风乃行,寒气时至,气郁于上而热,目赤’”。少阴君火司天之年,即年支是子或午的年份,六十年中包括壬子、壬午、戊子、戊午、甲子、甲午、庚子、庚午、丙子、丙午十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8]云:“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目赤眦疡……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炎暑将起,中外疮疡。”据以上原文记载少阴君火司天的十年,都是岁运太过之年,上半年少阴君火司天气候偏热,初之气(大寒至春分)主气为厥阴风木,主气风得司天之气少阴君火相助,风火相煽,遇客气太阳寒水,被寒所郁,火热上郁于目则发为目赤。少阳相火司天之年,即年支是寅或申的年份,六十年中包括甲寅、甲申、丙寅、丙申、戊寅、戊申、庚寅、庚申、壬寅、壬申十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8]云:“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风乃暴举,……炎火乃流……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血溢目赤。”对于少阳相火司天之年,《审视瑶函·卷三》没有提到是哪个时段发为目赤,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8]记载可知应为初之气(大寒至春分)时段,风气偏胜,气候转暖,风火相助,风助火上郁于目易发目赤。
3.1.2 火热郁上,易发目赤 少阴君火司天之年,上半年受司天之气影响气候偏热,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客气为厥阴风木,客气加临主气少阴君火,风火相助,火热郁滞于经易发目赤。如《审视瑶函·卷三》[2]云:“二曰火胜,二之气,候乃大温,其病气拂于上,目赤。”《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8]亦云:“凡此少阴司天之政……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
3.1.3 燥邪偏胜,易发目赤 金运太过之年,燥气偏胜,金胜乘木,导致肝木受邪,易发目赤;或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三之气(小满至大暑)时段,燥气偏胜,克伐肝木,肝经瘀滞,血郁于上易发目赤眼病[9]。如《审视瑶函·卷三》[2]云:“三曰燥邪伤肝,三之气,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经》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胁痛而目赤’”。《素问·五常政大论》[8]亦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木伐草萎,胁痛目赤。”六十年中金运太过的年份有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六年。阳明燥金司天之年,指年支是卯或酉的年份,六十年中包括丁卯、丁酉、癸卯、癸酉、己卯、己酉、乙卯、乙酉、辛卯、辛酉十年。
3.2 《审视瑶函》用药特点
本次研究中,用药频次最高的3 味药分别是黄芩、甘草、防风,关联分析也显示此3 味药联用次数较高。黄芩性味苦寒,能够清热泻火解毒,但由于苦寒偏燥,所以配伍甘平的甘草;防风辛甘,入肝脾膀胱经,既能祛外风又能熄内风,与黄芩、甘草配伍能够清肝火,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眼病。而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黄芩配伍桔梗的置信度最高,桔梗能够引黄芩的药性上行,清头目之火。在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熵聚类的基础上[9],通过《审视瑶函·卷三》的处方演化出14 个新处方,这些新处方或侧重于清热泻火,或侧重于益气养阴,或侧重于凉血活血[10],虽各有侧重,但整体仍与卷中清泻肝火的治疗思想相符[11],为目赤眼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仍需临床中反复验证。考其用药之中,又有如下特点:第一,选用药物上,多辛温及辛凉并用,此因眼科疾病虽多为风热,但是在辛凉药中配以适量辛温疏散之药,可以促进血脉流通,防止邪气滞涩,使疏风散邪之力更强。第二,疏风药物多与清热药同伍。第三,疏风同时多配以行气活血之品,可使疏风作用效果更能彰显。故以疏风、清热、理血、退翳等作为内治法原则。
综上分析,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可知,目赤眼病好发年份多集中在少阴君火司天之年(子或午年)初之气(大寒至春分)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少阳相火司天之年(寅或申年)初之气(大寒至春分),阳明司天之年(卯或酉)三之气(小满至大暑)以及岁金太过之年(庚年),以上这些时段共同特征为多风、热、燥气盛行,或郁于上或入于肝而助其热,肝郁血壅致目赤频发,提示在这些时段,临床要加强目赤眼病的预防调护;治疗可以苦寒辛甘、清轻补益、疏风活血为主,用黄芩清肝泻火、防风除邪、甘草和药,兼用白芍疏肝柔肝、川芎活血化瘀,其组方灵活,在临床上值得医生仔细研究,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目赤眼病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