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新区生态产业化策略研究
2020-06-19洪晓群
洪晓群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与生态文化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协调统一、互为支撑,为新时代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更是实现经济高品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①陈洪波:《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年第4期。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经济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长期处于高位,资源环境承载力成为深圳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②曾宪聚、王靖文、 康志霞、严江兵:《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制度质量的视角》,《特区经济》 2018年第6期。2019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各项建设的宏观布局,深化区域联动发展,打造科技创新、金融发展、文化创意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在此背景下,以生态产业化促进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同步共赢,对加快推动深圳市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方案,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一、生态产业化研究现状
(一)关于生态产业化研究的基本认识
学界一般认为,生态产业化是指依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生态服务与公共产品理论,针对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条件,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规律,将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特殊资本来运营,以社会化大生产、市场化经营的方式,①张云、赵一强:《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的路径选择》,《生态经济》 2012年第4期。通过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实现生态资源保值增值的过程。②黎祖交:《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绿色中国》 2018年第11期。
生态产业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和生态产品的打造,主要依托关键种理论、食物链理论和共生理论等作为研究基础。其中,在生态学中决定生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种概念,③孙刚、 盛连喜:《生态系统关键种理论的研究进展》,《动物学杂志》 2000年第4期。学者将其引入了产业布局的研究中,称之为关键产业,是生态产业链的核心,对其他产业具有带动作用。④史宝娟、 杨楠:《基于TOPSIS-灰色关联方法的生态产业链关键产业选择》,《生态经济》 2019年第1期。食物链是和食物网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流动,⑤Robert T. Paine. Food Web Complexity and Species Diversity. American Naturalist, 1966, 100(910):65-75.成为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及稳定性研究的实证基础,促进上下游产业的有效合作。⑥杨楠:《生态产业链国内外研究综述》,《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7期。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最佳组合策略,实现区域集聚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服务。⑦Gruner R, Power D. Mimicking natural ecosystems to develop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A theory of socio-ecological intergradation.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 251-264.
(二)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地区实践
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引下,我国多个地区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围绕探索打造生态经济增长点、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了多项研究,针对部分生态要素的产品打造和产业发展取得一定实践成效。其中,主要生态产业实践类型包括:
一是依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发展生态林业。如河北省提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积极提高森林覆盖率,在打造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探索林下产业、森林旅游、碳汇林业、非公有制林业等多种路径,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二是依托制度改革引入绿色金融。如浙江丽水推进集体林权体制改革,试行经营权流转制度、林地信托制度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制度,为生态产品价值探索制度保障,同时生态农业和农业旅游产业取得较大发展。⑧兰秉强、 叶芳:《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丽水样板”》,《浙江经济》 2018年第18期。三是依托特有气候和生态条件发展生态农业。如江西积极推进茶叶绿色经营,⑨凌阿妮、 曹佛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资源产业化路径——以茶叶绿色经营为例》,《江西农业》 2019年第12期。南昌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品牌优势、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打造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绿色产业,突出农业的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⑩徐静、俞晓敏、 张桔、宗研、钟晟:《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山江湖”综合开发背景下的南昌产业发展新思路》,《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5期。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高端畜牧业发展也呈现出较好效益产出。⑪刘峥延、李忠、张庆杰:《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与启示》,《宏观经济管理》 2019年第2期。四是依托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发展生态旅游。浙江开化县积极深化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核心的资源统筹保护、以旅游休闲为特色的产业整合升级、以多规合一为抓手的空间优化配置,强化“要素组合”的生态产品市场实现机制。⑫苏杨、 魏钰:《“两山论”的实践关键是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浙江开化的率先探索历程》,《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第21期。北京传统村落绿色旅游等产业化发展模式也受到较多关注。⑬唐承财、郑倩倩、王晓迪、邹兆莎:《基于两山理论的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模式探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年第2期。
(三)生态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产品打造虽然取得积极反馈,但对于发展机制和生态资源优势之间的统筹考量普遍不足。主要面临问题包括: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仍有短板。尚未建立生态要素保护性开发利用和生态产业链条打造的系统发展模式,区域关键生态优势未能转化为生态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生态要素未能有效利用转化形成的稳定的增长点,尚未形成由单个“产业发展”向系统“产业化发展”模式的转变。生态要素综合利用存在不足。生态产业链主要集中于单一要素的利用,特别是对已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单一生态产品的专项开发,生态环境多要素及全要素的耦合研究不足,基于不同要素融合的产品打造和产业链构建相对缺失。生态产业化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尽管国内一些生态产业化试点地区,在打造生态产品,推进生态产业链发展的具体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态产业化进程也得到有效推进,但是仍然缺乏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的制度推动,也未建立连接生态产业和市场对接的促进制度,围绕生态产业化的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因此,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必要勇于探索、率先实践,而大鹏半岛具有良好的海陆生态环境禀赋,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立足大鹏半岛,从多要素的生态空间融合视角出发,开展生态产业结构、生态产业链、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化管理制度等多维度生态产业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鹏半岛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区域概况
大鹏新区成立于2011年12月30日,位于深圳东南部大鹏半岛,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与惠州接壤,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辖区面积6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占比较大;其中陆域面积295平方公里,约占深圳市六分之一,海域面积305平方公里,约占深圳市四分之一;海岸线长128.18公里,约占全市的二分之一,海岸线自然环境优美,被誉为全国八大最优美的岸线之一。
大鹏半岛第一产业占比非常低,连续七年低于0.3%;第二产业占比呈高位下降趋势,占比由2012年的68%逐年降低至2018年的55%;第三产业连续七年呈逐年上涨态势,2018年占比近45%,但与深圳市全市第三产业占比近60%的产业结构比较,大鹏半岛第三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第二产业中,能源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为核电、热电和LNG,其发展受社会条件及区域经济状况影响明显。第三产业的观光、酒店、餐饮、商务服务等旅游服务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协同推动。
大鹏半岛环境优势突出,生态资源量丰富。大鹏属于亚热带向热带过度型海洋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22.4摄氏度。2018年林地面积225.59平方公里;绿地378公顷,公园数目35个;拥有珍贵湿地生态系统,面积795.28公顷;大鹏半岛自然岸线保有率65.61%;拥有十个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无居民海岛,海岛资源保存完好;深圳市56处沙滩中的54处位于大鹏半岛,总面积79公顷,含岸线长度超过22公里;大鹏半岛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22种,占深圳总数的44.8%,占广东省总数的26.3%。全区各类保护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88种,珍稀濒危动物182种;拥有古树名木514株,占全市1/3。大鹏半岛近岸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包括珊瑚礁生态系统及大量的海洋生物。2012-2018年,大鹏空气质量处于稳定向好态势,长期位居深圳第一;2018年对大鹏半岛近岸海域六个监测点位的监测结果,大鹏半岛近岸海域功能区一二类水质达标率100%。
图1 2012-2018年大鹏新区三次产业发展对比
图2 2012-2018年大鹏新区GDP三次产业构成图
图3 2014-2018年大鹏半岛空气质量状况
(二)大鹏半岛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定位与关键问题
大鹏半岛是深圳市生态资源保存最为完好、自然景观价值最高、历史文化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目前大鹏半岛生态资源价值主要体现为社会公共效益,市场化利用场景多为旅游观光产业,对生态资源的综合性产业化利用研究略显不足,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较低,以生态资源要素为核心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体系尚不完善,未能充分体现生态系统服务对大鹏半岛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向带动作用。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大鹏肩负着探索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使命,具备为粤港澳大湾区探索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的强劲内生动力。大鹏半岛生态产业化发展应立足于发挥大鹏生态资源优势,构建海陆统筹的生态产业体系,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较为详实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产业化全面实施提供可供借鉴的现行示范经验。为此,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化发展,从宏观层面必须构建适合大鹏半岛发展实际的生态产业结构、打造对经济发展具有强烈带动与辐射作用的生态产业链,从微观层面需要培育核心的生态产品,并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及应用机制。大鹏半岛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生态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果,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也相对成熟,但生态资源的产业化尚未形成体系,产业上下游业态联系较弱,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大鹏半岛生态产业化研究的关键之一就是构建以生态要素和空间格局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高效的生态产业链。受到诸多生态空间保护区划的制约,大鹏半岛可供规划建设的土地资源供给紧缺,可开发生态空间如沙滩、岸线等利用强度已经较高,而高附加值应用模式缺乏,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较弱。大鹏半岛产业链尚未与生态资源要素形成有机整体,促进产业化发展的生态资源“提质增效”能力亟待提升,应强力打造高效的生态产业链。
促进生态产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基本确立了生态资源有价、环境容量有限、环境使用有偿的管理模式,但既有改革成果形成的制度对大鹏半岛生态产业化发展提供的支撑依然有限,对生态产业化的促进效用仍然不足,构建完善以生态资源保护、持续有效供给、高附加值利用为核心的生态产业化机制仍是关键问题
表2 2012-2018年空气质量指标统计表
三、大鹏半岛生态产业化发展策略
依托大鹏半岛海陆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打造全新的生态产业结构模式、典型产业链和核心生态产品,充分发挥大鹏半岛生态资源优势,构建海陆统筹的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一)建立以生态空间与产业形态为要素的“2+3”产业结构
充分利用大鹏半岛资源环境禀赋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特色,大力推进大鹏半岛“2+3”为结构的生态产业发展,其中“2”代表海域和陆域两个生态空间要素,“3”代表第三产业形态。“2+3”型的产业结构是实现生态空间与产业形态融合发展的综合模式,其内涵是以海陆空间中的各类生态要素统筹利用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作为生态产业链的具体形态和主导产业,着眼海陆统筹的综合视野,实现近岸海域(含海岛与沙滩)、林地、绿地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资产向生态资本转化,完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
(二)打造立体高效的生态产业链
推进生态资源供给侧链接,增强资源利用率。通过生态空间供给侧改革,提高生态资源要素利用深度和广度,如以传统生态资源利用中忽视的海风为例,将海风与大鹏岸线、海水资源深度连接,综合考量,借助结合帆船、帆板业等第三产业形态发展进行统一规划,提高海风资源利用的价值化转化能力。增强大鹏半岛生态资源要素向多功能融合发展的供给能力。以生态空间传统资源类别为主体,提高海陆资源要素的综合利用。如以大鹏半岛海洋功能区和岸带单元为空间主体,融入金沙湾、桔钓沙等半岛不同高端旅游区,并通过功能延伸,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大鹏邮轮观光、海洋商务游等产业类型,提升海域资源的空间利用率。
强化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立足于生态产业化总目标,在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和生态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针对大鹏半岛不同生态资源如近岸海域(含沙滩、海岛、岸线)、林地等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特点,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生态资源的供给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供给使用效率。生态产业化规划初期,推动以既有生态资源交易市场为基础,推动区域内与区域间合作机制下的排放权交易,将具有公共属性的生态环境容量资源转化为经营性产品,实现其市场化配置与利用,促进大鹏半岛生态产业化发展。
引入“补链”理念,延伸现有产业链。大鹏半岛现有生态产业链核心为“休闲观光”,产业链条短,上中下游之间缺乏资源、管理和市场的有效链接。在统筹考量大鹏半岛林地、湿地、近岸海域(含海岛、沙滩)等资源要素的框架下进行系统化产业链延伸,是大鹏半岛实现生态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大鹏应大力拓展“高端会展+能源商务”、“林业+康养”、“湿地+珊瑚+科普”、“旅游+酒店+餐饮”产业链“补链”。将大鹏山海资源形成的高端会展资源优势与国际知名清洁能源企业的商务洽谈和论坛相结合,拓展“高端会展+能源商务”产业链条;跳出林下经济的传统思维模式,将七娘山林地的综合利用途径与生态康养服务有机结合,形成“林业+康养”产业链条;将湿地(特别是大鹏极具代表性的红树林滩涂湿地)和珊瑚资源与科普教育需求相结合,打造“湿地+珊瑚+科普”产业链条;增强重点旅游区域(如金沙湾片区、西涌片区、海岛、沙滩、近岸海域等)与酒店、餐饮产业的联动水平,构造“旅游+酒店+餐饮”产业链条。通过续借“补链”,提高生态产业链的经济社会效益,创新要素利用形式,提高要素利用附加值,破解生态资源单要素利用短板问题,增强生态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
以生态产业链主导,打造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大鹏半岛作为深圳市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集中承载区,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以生态产业链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率先进行系统化示范探索。在现有海洋产业的基础上,大鹏半岛应以海洋大学和深海科考中心为依托,以科技成果孵化和推广为产业链核心,通过海洋生态产品的市场经营实现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变,形成以海洋科技为龙头的生态产业链。并通过对大鹏半岛海洋特色珊瑚资源及其他生物资源开发的技术研发,促进海洋后续产业、替代产业的发展,在打造海洋城市集中承载区的同时,构建完整的大鹏半岛海洋生态化产业链体系。同时还要依托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融合海洋牧场、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等目标,建立环大鹏湾和大亚湾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全面改善海洋生态资源与环境条件。
(三)培育核心生态产品
培育“山海大鹏”为特色的国际能源会议基地。大鹏具有77.5%森林覆盖率的陆域生态资源优势和具有3S特色(Sea海洋、Sun阳光、Sandy沙滩)的海湾生态资源优势。新能源产业在大鹏半岛现有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中石油、中海油、中广核等国家级新能源企业齐聚大鹏,大鹏半岛已成为重要的新能源基地。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山海大鹏”,既是大鹏半岛的立区之本,也是新能源企业最为根本的企业愿景。培育并打造以山海大鹏为特色的国际级清洁能源高端论坛及国际中心,既是新能源企业展示企业价值与愿景的最佳途径,也是大鹏半岛培育核心生态产品,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的重大机遇。
以森林保育为核心打造大鹏半岛森林康养基地。依托七娘山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结合国家《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提高森林资源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如优质空气质量、景观条件对旅游业的反哺带动能力,提升旅游品质,增加大鹏半岛的“隔日游”、“多日游”、“健康游”游客数量,提高游客在大鹏半岛的停留时间,激发消费潜力,结合森林食疗、森林休闲等业态,完善以森林为主体的旅游业态。
以一体性开发为手段实现旅游与酒店餐饮业协同发展。以洲仔头海岛海域为试点,将海岛及外围海域融入金沙湾旅游度假区形成发展合力;近岸海域、沙滩、海岛、陆上空间形成统一整体,采取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在现有商务会议、体育等商业活动基础上,拓展海陆域空间利用维度,以下沙沙滩、山海湾沙滩、大澳湾沙滩实现游客分流,增加由金沙湾乐园—洲仔头海岛—海域的邮轮观光模式,实现“海上公交”站点化设计应用,打通空间链条,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商业产出。提高大澳湾科普教育能力,打造珊瑚礁保育创新场景。
以沙滩保育为导向进行沙滩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对大鹏半岛沙滩进行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分级管理。以较场尾为试点,针对沙滩及海域的脆弱性特征,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以业态分化实现人群分流,探索建立沙滩使用收费制度,与商户联动实现沙滩保护奖惩分离,减少商户垃圾产生、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滨海水质和沙滩质量。
以珊瑚保育为基础打造大鹏半岛海洋资源利用科普中心。依托大鹏半岛大鹏湾海洋牧场示范区,通过科普教育、休闲渔业、潜水观光、海洋运动的综合开发途径设计,打造“珊瑚保育—潜水—休闲渔业”为主线的海洋资源利用科普示范中心。
以气候要素的综合效用展示打造高质量农科产品。在中国农科院深圳综合试验基地研究功能基础上,借鉴生态园模式,明晰温湿气候条件在农科发展领域的重要作用,优化提升区域科普功能、教育功能与旅游功能,打造“市场化+公益化”生态产品,联合昆虫科技馆、科普特生态农业园,推动大鹏半岛成为湾区自然教育中心。
以大鹏半岛海水资源和岸线资源为保障大力发展游艇和帆船产业。在大鹏半岛七星湾游艇会等运作基础上,协同大亚湾、大鹏湾海域条件,建立大鹏半岛层面的游艇产业协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整体推介。依托大鹏半岛海域海风条件,在帆船锦标赛、帆板赛基础上,积极举办国际邀请赛,逐步将大鹏半岛打造为帆船、帆板训练基地。
以多要素融合的生态系统结构为依托,打造大鹏半岛生态旅游节,建设大鹏山海乐园。在深圳市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针对当前大鹏半岛无大型综合旅游设施的情况,结合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条件,发挥大鹏山海特色,引入大型乐园管理机构,打造低维护、低投入的大鹏半岛“山海乐园”,作为大鹏半岛龙头旅游产品,同步建立全体系大鹏半岛“生态旅游标识”系统进行国内及国际推广。
(四)推进制度创新
构建生态资源价格化利用的管理机制。推动实现大鹏半岛资源环境实现要素“分项”和“综合”定价。将资源环境要素视为生产要素,按照成本收益相统一原则,综合考量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采用“共价”策略进行各要素分项和综合定价。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上实现大鹏半岛生态要素价值化管理。如在大鹏半岛海岛使用权转让中,统筹纳入海岛生物资源、海水质量、周边海域珊瑚资源等进行综合定价,并统筹制定财政补贴及奖惩激励政策。
提高资源环境价值化实现的管理能力。建立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与环境税、排污权、碳排放权的细化管理相结合的生态产业化主导价值实现管理体系。在严格执行深圳市大气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8元,水污染物每污染当量2.8元,固体废物按类别每吨5元至1000元,噪音按超标分贝数每月350元至11200元环境税的基础上,细化制定环境税的联动管理路径,逐步推动落实以生态系统服务为核心的生态产品溢价管理和旅游产品组合收费模式。
全面构建生态产业化发展机制。加强以生态要素为核心的生态产业化发展制度建设,以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为指引,推动生态产业化创新模式与大鹏半岛现有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成果的有效融合。针对不同生态资源产权、经营权进行明确界定,引导创建生态资源经营权竞争市场,完善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机制,根据生态资本要素特征制订差别化引导政策,将生态产业化资金需求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针对生态产业化的部门职能工作清单制度。
建立区域性生态产业化行业协会并实现规范化、体系化运作,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探索建立生态产业化协作平台,并将其纳入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社区居民等公益性组织管理运营。
(五)建设高品质公共生态空间
高品质公共空间的打造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空间载体,高标准建设并高质量运营公共生态空间是大鹏半岛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大鹏半岛林地、绿地、沙滩、岸线等生态资源的公共属性需要不断提升。
以沙滩质量和承载状况角度看,大鹏优质沙滩资源相对于高端旅游度假的需求依然相对匮乏,应开展沙滩旅游需求的规律性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展沙滩修复,盘活大鹏半岛、街道、社区及商圈管理的沙滩资源,打造高质量沙滩利用环境;依托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增强公众开放能力和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大鹏半岛全域生态廊道体系,实现梧桐—马峦山系与排牙岭山系—七娘山系的廊道连通,打造大鹏半岛全域休闲生态绿道网络。
(六)打造生态资源研究基地
推动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落地大鹏,以科研优势、产业优势为大鹏半岛发展提供动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掘民生服务、产业孵化、科技引领潜力。
大鹏半岛的生态产业链打造,需要紧密动态对接国家、省市宏观规划。率先推动完成大鹏半岛生态产业化的试点和机制体制构建,进而通过打造核心生态产品,构建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链,完成产业链层面连通,提高大鹏半岛生态产业化发展维度和生态产业链互补能力,形成全域生态产业化运行模式,实现大鹏半岛生态资产在深圳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辐射,推动生态资本在区域层面的空间互动,将大鹏半岛从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极核”打造为“生态产业化高地”。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生态资源特色存在差异,社会经济基础发展路径各异,所开展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于以行政空间为主体的单一生态产业链构建和单要素生态产品打造。在目前尚无明确的生态产业化规划体系和发展范式背景下,以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地区为宏观研究对象,开展大鹏半岛生态产业化发展的系统策略研究,可为未来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方向指引,为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区域绿色发展模式更新提供明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