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和钼靶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癌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2020-06-19李坤鹏,刘慧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BIP)与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形成的良、恶性肿瘤。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手段,其发展与进步为乳腺导管内病变的诊断提供了保证。超声检查在肿块大小、边界、形态、钙化分级与血流信号分级等方面,均可为BIP和DCIS提供鉴别诊断依据[1]。有报道显示,钼靶和超声对于BIP的总体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92%、73.07%,对DCIS的准确度分别为63.28%和62.50%,但均未对两者在BIP与DCIS检出时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2-3]。本文回顾分析BIP和DCIS病人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彩超、钼靶所示的阳性影像学特点对BIP与DCIS的检出率,进一步对比两者之间的诊断优势。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我院乳腺外科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病人141例,143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139例,双发2例(均为BIP)。其中BIP病人69例、病灶71个,DCIS病灶67例,乳腺纤维腺瘤伴形成趋势、导管内癌伴浸润、浸润性癌、腺病伴非典型性增生活跃、导管扩张伴炎性细胞浸润各1例。常规病理所取组织量充足,均由开放手术完整切除。排除有严重心功能、肝肾功能不全、有凝血功能障碍及不能积极配合本次研究的病人。
二、方法
采用美国ALT公司PHLL-IPS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0~12 MHZ。病人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下,检查中自调探头频率,对乳房及腋窝以1~12点成放射状多切面扫描。钼靶检查:采用Planmed Sophie钼靶X线机摄片。摄片体位:常规双侧乳腺轴位(CC位)和外侧斜位(MLO位),必要时加侧位或任意位摄影,依情况加压或采取放大处理。超声图像及钼靶摄影片均由两名经验丰富专业医师阅片。重点观察病灶数目、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血流、有无钙化及钙化大小;另外观察病灶周边导管有无扩张、紊乱。未见病灶时,密观腺体紊乱区及血流情况。将上述彩超及钼靶特点分为肿块型、肿块伴钙化型及阴性,阴性为彩超或钼靶未见明显肿块、肿块伴钙化或仅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致密不均等。
三、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率的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彩超和钼靶诊断BIP和DCIS价值比较[例(%)]
结 果
1.彩超检查结果:141例病人共143个病灶,有66个病灶(46.20%)超声检查为不规则实性肿块,边界不清晰,周边无包膜或包膜中断,内部回声不均或少许无回声分布,沿导管生长,肿块两端导管明显扩张,其59例内可见簇状、细沙样钙化,余钙化为大颗粒状。其中BIP病灶数为4例,DCIS病灶数60例,1例为浸润性癌、1例为导管内癌伴浸润;提示仅肿块71例病灶(49.70%),形状规则且为实性,边界清晰,部分似与导管相连,其中BIP 65例,DCIS 4例,乳腺纤维腺瘤伴形成趋势、腺病伴不典型性增生各1例;彩超检查所提示的肿块伴钙化及单纯肿块型特点对于BIP检出率分别为5.63%、91.55%,对DCIS的检出率为89.55%、5.97%。4.20%超声诊断为阴性,病理检查提示BIP为2例,DCIS为3例,导管扩张伴炎性细胞浸润1例。
2.钼靶摄影检查结果:141例病人共143个病灶,91例(63.60%)病灶中可见边界不规则的线样、小棒形、细沙样或多形性钙化伴肿块,术后病理BIP检出43例,DCIS检出46例,1例为浸润性癌、1例为导管内癌伴浸润,49例(34.3%)病灶仅可见肿块影,包括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晰不规则高密度影、密度稍高或者等密度,边缘不清或部分边缘欠清。病理为BIP的27例,DCIS病人为21例,1例纤维腺瘤伴形成趋势。钼靶提示肿块伴钙化和单纯肿块型的特点对于BIP检出率分别为60.56%、38.03%,对DCIS检出为68.66%、31.34%。余3枚病灶(2.10%)仅表现扭曲、局部腺体紊乱、收缩或有放射状影等特殊征象,其病理BIP1例,乳腺腺病伴不典型性增生、导管扩张伴炎性细胞浸润各1例。
3.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彩超和钼靶两种方法诊断BIP和和DCIS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更具有优势。对单一阳性征象进行分析,均提示单纯型肿块时,彩超比钼靶在BIP检出率更具优势,而在DCIS的检出率上,钼靶较彩超更具优势;在均提示肿块伴钙化时,彩超较钼靶在BIP检出率低,在DCIS的检出率则较高。
讨 论
BIP是常见的发生于乳腺导管内皮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乳房良性肿瘤5%~10%[4],多认为由雌激素过度刺激造成导管内上皮局限性乳头状生长,其癌变率为16%[5]。DCIS是指局限于乳腺导管内的原发肿瘤,可沿导管系统蔓延,但病灶未突破基底膜。早期DCIS病人5年生存率为90.0%左右,有远处转移者仅18.0%。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改善对DCIS病人的预后尤为重要[6-8]。
本研究结果显示,钼靶检查提示单纯型肿块征象时对BIP检出率为38.03%,其他报道钼靶对BIP检出率结果仅为30%[9]。结果不理想主要因为BIP的肿块较小,钼靶在显示时可能仅表现为结构扭曲或腺体密集征象。本研究中彩超检查仅提示肿块伴钙化型征象时,BIP检出率相对较低,而单纯型肿块时BIP检出率为91.55%,两种阳性征象均考虑在内对BIP检出率高达97.2%,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0]。由此可见,彩超比钼靶在均提示单纯型肿块征象时对BIP检出率更具优势。另外,本研究更进一步探讨了彩超和钼靶在均提示的肿块伴钙化征象时,彩超可能对BIP检出率更低。
分析钼靶及彩超对于DCIS提示的结果发现,钼靶对钙化极具敏感性,但对微小肿块显示较差。有研究认为,钙化是与乳腺癌特别是导管内癌关系密切,有时为早期乳腺癌的唯一征象。阿米娜·艾尔肯等[13]认为,更好地了解病灶内微小钙化,组织硬度、结构与周围组织联系等信息,可提高DCIS的诊断率。冼少青等[14]研究表明,钼靶对DCIS的提示上钙化伴局灶性不对称/肿块仅占29.4%[11-12]。本实验中彩超同时提示肿块伴钙化时对DCIS检出率为89.55%,这与肖洪滨[15]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彩超和钼靶均提示肿块伴钙化时,彩超对DCIS的诊断价值不容忽视,且研究结果亦显示彩超和钼靶均提示单纯型肿块时,应重视钼靶对DCIS的价值。
李良等[16]研究认为,乳腺钼靶对于BIP的检查敏感性均较彩超较高,李新艳[17]的研究也认为钼靶诊断DCIS(78.0%)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60.0%)。在阳性影像学征象可见时,钼靶较彩超相比,在诊断BIP和DCIS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钼靶价值更大。
鉴别BIP和DCIS时,钼靶所提示的阳性征象其价值应更加受到重视。彩超作为常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较为灵敏,二者相辅相成,其检查价值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