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为何更易患新冠肺炎

2020-06-19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

保健医苑 2020年5期
关键词:空腹胰岛素血糖

文/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郭立新

为何糖尿病患者更易患新冠肺炎?

通过对最早收治的99 名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学者们发现在此次的新冠肺炎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占1/3,死亡占46%。钟南山院士团队发布的1100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数据中亦指出,约1/4 的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为什么新冠病毒感染的死亡病例中糖尿病患者占比会如此之高呢?

主要原因包括3 个方面:①糖尿病患者因其高血糖环境会造成全身免疫系统损伤,抵抗力较差,对病毒攻击的防御能力与普通人群相比是降低的,高血糖环境本就是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的温床,所以更易发生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②糖尿病患者中肥胖人群比较多,而这些患者可能伴通气不足,更容易缺氧,也就是说呼吸代偿能力比较差,因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肺部发生炎症,肺功能的应急代偿能力降低;③有较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幸被新冠病毒感染,严重时更容易发生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故死亡率较普通患病者高。

糖尿病与感染风险增加有相关性。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感染,肺部感染是危及糖尿病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长病程和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本身和并发症都会增加感染发生率和治疗复杂性。2 型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其病情较普通患病者重,预后也往往较差。但大家也不必因此惊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良好的血糖控制依然是首要任务,饮食、运动、药物控制缺一不可。保持身心舒畅、睡眠充足,疫情期间按照相关要求加强防护,避免接触患者,可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血糖控制较好,还是新冠肺炎易感人群吗?

糖尿病患者是呼吸道病毒疾病的易感人群。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极易合并感染,尤其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肠道、皮肤等部位感染。

相对于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对感染的抵御能力明显增强,但即便血糖控制较好,糖尿病本身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仍然存在,相对于健康人群,其免疫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依然需要严格防护,注意避免可能引发的感染,而且一旦发生感染,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会分泌多种引起高血糖的应激激素,加重高血糖;另一方面高血糖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加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疑似新冠肺炎,应该如何应对?

目前,已知新冠肺炎症状以发热、乏力、咳嗽为主要表现,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糖尿病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不一定就是感染了新冠病毒,也可能是其他情况,不必太过紧张。如果体温达到或超过37.3℃,请前往最近的定点发热门诊进行排查,注意前往发热门诊时戴好口罩,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果您是新冠肺炎的疑似患者或已确诊的轻症患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您应在定点医院隔离观察或治疗。积极做好血糖的管理,感染性疾病往往会导致血糖的波动,所以及时监测血糖的波动也有助于评估感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咨询专科医生。目前众多的网上诊室也开通了免费义诊的平台,专科医生也会利用工作中的碎片时间尽职尽责回答患者问题。

排除了新冠肺炎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更应注意防护,保持手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的地方,如必须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不要紧张,保持心情轻松,科学安排睡眠和运动,注意加强营养,进行自我血糖检测,保持血糖平稳,照常使用抗糖尿病药物,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疫情期间活动减少,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吗?

运动能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骼肌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因此规律有效的运动能够改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之前是有规律运动的糖尿病患者长期在家不运动可能会使得血糖增高。

对于不活动导致的血糖升高,首先强调增加室内活动,灵活选择可行的室内运动方式,如果可能应争取达到或接近过去室外运动量,然后监测血糖,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建议患者自行停药或擅自改变用药方案。自行增加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一般不建议患者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如果血糖整体平稳,就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案进行治疗;无合并症的中年患者或健康状况好的部分老年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低于10 毫摩尔/升,同时注意避免低血糖。如果新发现的血糖轻度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在8.0%以内,可先在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观察一段时间,或疫情好转后或控制不佳再去医院就诊;如果血糖水平较高者,还是推荐就近去医院就诊。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目标值不同,该目标值应当根据患者情况由专科医生给出建议。对于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的患者,建议监测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略超过目标值,可以不调整用药,适当增加居家运动,同时注意控制饮食。如果空腹血糖仍超目标值2.0 毫摩尔/升以上,在监测空腹血糖的情况下大致每3 天调整一次,每次增加不超过2 个单位的基础胰岛素为宜,低血糖发生风险较小。

对于同时联合餐时胰岛素的患者,在关注餐前血糖的同时要监测餐后血糖,如果餐后血糖较平时升高,首先通过控制饮食和调整进餐顺序(先吃蔬菜、荤菜,最后吃主食),如果餐后血糖升高3.0 毫摩尔/升以上,饮食控制后依然明显升高,可考虑此餐前增加2 个单位餐时胰岛素;切记增加胰岛素用量一定要小剂量逐渐增加,本着血糖“宁高勿低”的原则,以避免低血糖事件为首要原则。

对于胰岛素用量已经很大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血糖波动很大的脆性糖尿病的患者,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在线咨询专科医生或者调整口服药用量。酌情加用或调整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列汀类或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

吃保健品、打胸腺肽或干扰素可否增强抵抗力?

面对疫情,首先学会拒绝焦虑和恐慌。过度的焦虑、恐慌会损害心理健康,甚至使得抵抗力下降。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 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品不是药品,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一般称之为膳食补充剂,因此,它同药品是有一定区别的,只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并没有临床治疗效果,无法替代药品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慎用保健品。对于保健品,一定要注意其成分是否会影响到血糖,注意是否有说明书以外的添加成分,是否具有其宣传的“功效”。如确要服用,则一定仔细阅读说明书,并观察应用后的反应。至于能否降低感染,目前还没有相关数据,也就是说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证实保健品可以增强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

打胸腺肽、干扰素能否预防新冠肺炎的发生并不明确,因为目前还没有其可减少新冠肺炎感染的有力证据,而且打针还需去医院,增加接触和感染风险。虽然在重症新冠肺炎救治方案中有推荐使用,但对一般糖尿病患者并不推荐预防性应用。建议患者首先要控制好血糖,并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模式,多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吃动睡平衡安排,增强对病毒的防御能力。只有尽可能减少接触病毒的可能性才能降低感染的概率,出现肺炎相关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猜你喜欢

空腹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空腹喝水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