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2020-06-18黄素美
黄素美
【摘 要】本文阐述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从社会影响、教师职业特点、学校管理、教师个人等方面分析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国家、学校、教师个人等三方面提出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民办中职学校教师 职业倦怠 现状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010-03
自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以来,职业倦怠在教育行业中也一直备受关注和热议。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调查中,教师的倦怠程度居第三位,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当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因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对教育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民办中职学校教师正面临职教改革的巨大压力,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也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为了进一步了解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本文以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分析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
一、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职业倦怠专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心理的极度疲劳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在长期的工作环境及其伴随的压力中积淀下来的一种不良的精神状态,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1981年心理学家马勒诗等人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情绪衰竭,指教师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第二维度是去人格化(去个性化),指教师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第三个维度是无力感(低个人成就感),指教师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烦琐事务。这三个维度已经成为当前判断教师是否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依据。
笔者从南宁市某民办中职学校教师中随机抽取了6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7.3%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同时,笔者也对该校有职业倦怠倾向的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学年的观察和记录,从生理、心理、行为三方面总结其职业倦怠的表现。其中,身体方面的表现有:身体酸痛、记忆力下降、食欲减少、睡眠质量差、生理紊乱等;心理方面的表现有:莫名的焦躁、焦虑、疲惫,甚至恐惧、排斥、厌倦参加教学的相关工作或活动,对自己的职业地位和职业生涯感到失望、无自信;行为方面的表现有:情绪波动大,性急易怒,常常无法冷静地处理个人情绪问题,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了事,缺乏活力等。
二、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根据对民办中职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总结得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四个方面原因。
(一)社会影响方面
1.社会期望过高导致民办中职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压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如2017年国家发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更是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家鼓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中职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家期望教师能培养出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家长们也寄厚望于教师,希望教师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师特别是民办中职教师,在这种职业道德、学术素养的高标准的要求下,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这是民办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客观因素。
2.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导致民办中职学校教师教育积极性受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但与义务教育教师相比,民办中职学校教师的经济待遇普遍偏低。国务院督导办印发通知指出,各地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和中央有关文件对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规定。与福利待遇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的义务教育教师相比,民办中职学校教师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感,影响工作积极性,逐渐缺乏教育动力和热情。
(二)教师职业特点方面
1.教师工作量大、烦琐。教师工作既耗费体力又耗费脑力,是一份艰辛的工作。作为一名民办中职学校教师,每天除了常规的教学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等,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德育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尤其是面对素质普遍偏低且具有较明显的社会化倾向的民办中职学生,民办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德育方面承受着不少的挑战和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2.教师职业“无边界性”。“无边界性”即教师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明显的界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工作,尤其是班主任需要24小时待命,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正如日本学者佐藤所说:“医生的工作是通过治愈一种疾病而终结,律师的工作是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案而终结,教师的工作则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而宣告结束。”教师长期处于压力的工作状态中,并且反复循环,这是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
(三)学校管理方面
1.学校缺乏民主管理、缺少发展性评价。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等特点,而当前教育形势下不少学校的管理就是简单地让教师“忙起来”,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评级标准。而民办中职学校又有其特殊性,不少学校把招生作为学校生存立命之本,教师除需要承担升学压力外,还要兼顾每年的招生工作,甚至有些学校对教师有明确的招生指标,并与教师工作绩效、年终评定挂钩。在这种缺乏民主、缺少良性评价的管理制度下,民办中职学校教师未能真正民主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缺少职业价值感、认同感,从而增加了工作的强度和压力,强化了职业倦怠感。
2.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关注度不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以个人成长为主线,以实现幸福人生为目标,实现心理品质和知识、技能、情感等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过程。从关于民办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民办中职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关注度不高:一是教师职前培训落实不到位,缺乏良好的职前引导;二是在职培训缺失,虽然每年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国培、市培,但民办中职学校教师由于学校教育经费的短缺和教育体制等问题,能参加正规的在职培训、进修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能力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职业信念逐渐消失。
3.学校对教师职称评定不重视。民办中职学校工作重心的偏离,使得教师职业阶梯成长不受重视,职称参评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教师对职称参评有心而无力又无助。以2019年南宁市中职学校职称评定通过率来说,初级职称通过总人数为14人,全部为公办中职教师,即民办中职学校教师通过率为0%;中级职称总人数为49人,民办中职学校教师通过率为2.0%;副高级职称通过总人数为37人,民办中职学校教师通过率为0%。可见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称参评通过率极低,教师成长阶梯受阻,教师深感工作是个“无阶梯”的生涯,缺乏持续目标动力和挑战性。
民办中职学校在制度管理方式、工作重心的偏离,以及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职称评定关注度不高,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是导致民办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缺失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四)教师个人方面
1.教师存在个体差异,包括身体素质、性格特点、价值观等方面。部分教师面对来自不同生源地、不同性格类型的具有社会化倾向的学生,不能积极地调整好心态,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机制和教学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成绩不达标,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而产生了对教育工作的挫败感、无力感,长此以往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民办中职学校教师“低自尊”的人格感。一些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认为中职教师社会地位低,再加上民办性质,与公办类学校教师相比,缺少国家各项政策和保障制度的支持,总觉得自身社会身份、地位、待遇都低人一等,从而对自己、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不自信和厌倦感。
三、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笔者拟从国家、学校、教师个人等三方面提出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国家方面
首先,国家要完善关于民办中职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管理,形成从国家到地方较完整的制度保障,为民办中职学校教师在物质经济基础和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建立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其次,建议政府加大对民办中职学校的投入,包括人才调配和经济支持等,帮助改善民办中职学校教学条件和物质环境。
最后,国家、政府层面应通过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政策倾斜等为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营造良好的“尊师重道”的社会氛围,维护中等职业教育的尊严,并逐渐形成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民办中职学校教师的合理期待,为民办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创造良好宽松的人文环境,并给予人文关怀。
(二)学校方面
1.更新办学理念,完善办学体制。学校领导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积极听取一线教师的心声,并及时回应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使教师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减少职业倦怠。
2.关注、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应建立并完善本校的教师培训体系,积极主动地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加校外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和在职学习,指导并帮助一线教师提升职称水平,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让教师能有较清晰的职业目标感和职业规划,并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较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减少教师对职业生涯的衰竭感。
3.保障并合理提高教师的基本福利待遇和薪资水平。民办中职学校要转变对教师的评价观念,建立全面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强化发展性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让教师在公平、公开、公正、合理的竞争环境中良性发展。
(三)教师个人方面
1.认识自我,适当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学校等外部的力量来缓解,教师自身的内因化解才是最彻底的解决方式。教师要认识自我,做到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接纳真实的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工作中坦然应对困难和压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2.相信自我,培养积极心智,增强自我效能感。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要相信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有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加强师德修养,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价值,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教育机智来化解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体验成就感、归属感,增强自我效能感。
3.充實自我,更新知识结构,实现自我价值。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能力水平,设立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和职业规划;二是学会合理安排娱乐消遣时间和工作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确保充足的睡眠质量,让身心处于良好、健康的常态,以有效抵抗和消减工作压力,确保工作和学习的成效;三是坚持终生学习,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更新教学观念,同样也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不断建构和完善自我知识体系、自我价值体系,以保证有能力主动创设自己人生的价值。
总之,民办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学校和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自身,都需要共同关注、研究并正确认识民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成因,从而形成有效合力应对和缓解民办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春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3(9).
[3]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
[4]潘玉峰,赵蕴华.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5]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0(5).
(责编 王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