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权区块链技术的纳税信用管理探索*

2020-06-18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主权纳税人纳税

徐 歌

(国家税务总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 辽宁 大连 116600)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区块链将成为未来政府信息化治理领域内重要的基础技术工具,对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蕴含着巨大潜能。

社会治理的基础即为信用管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基于信用的数据正在成为关键性战略资源。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是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进程中税务部门的工作重点。纳税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关键组成之一,对加快完善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与发展现状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包含交易、区块和链三个核心概念。交易指对分布式账本的操作,区块记录一个时间段内所有的交易结果,链是按照交易发生顺序串联而成的全账本状态变化的日志记录。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可追溯、智能合约机制等技术特点。基于开放程度不同,区块链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见表1)

表1 区块链的类型及其相关特性

2016年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首次列入“区块链技术”,2017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由乌镇智库在全球区块链金融峰会上发布,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区块链1.0”主要与汇款、转账、电子支付相关;“区块链2.0”在此基础上将应用范围由单纯的货币领域扩大至与合约相关的其他金融领域;“区块链3.0”进一步增加至物流、医疗、选举等方面,创建了“可编程社会”。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物联网、跨境贸易、金融证券、数字货币、健康医疗、社会公益、政府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都有所涉及,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业务应用场景。

主权区块链的概念最早由贵阳市人民政府在2016年12月31日发布的《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中提出。主权区块链注重“主权+技术”以及“链上+链下”的数据融合,融入国家主权和网络主权意识,使得整个区块链的运行处于主权和法律的监管之下;倡导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基于共识的广泛参与,凸显出“分散的多中心化”特征,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理念不谋而合;主权区块链变原先的“代码即法律”为“代码+法律”,在节点上均衡激励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因而具备更强的拓展性。

三、我国纳税信用管理的问题

在税收范畴,以税收法律关系为准绳、以涉税各方的信任度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诚实合作的税收道德规范即为税收信用。纳税信用作为税收信用的核心,指的是纳税人对主动报送涉税资料、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等相关税务事项的遵从程度。纳税信用管理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开展的纳税信用信息采集、纳税信用评价、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确定和发布以及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等一系列活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纳税信用管理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现阶段我国纳税信用管理主要存在三类问题:(1)信息采集充分性和质效性。纳税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这些信息源自市场监管、海关、外汇、公安、交通、银行等多个部门。目前跨部门信息的开放共享程度低,信息采集不够全面与充分,多源性、异构性导致的“信息孤岛”“信息壁垒”影响后续的纳税信用评价质效。受现实条件和道德选择影响,纳税信用信息采集中不排除数据伪造和篡改行为,导致数据真实性受损。此外,纳税信用级别评价实行动态调整与信用修复机制,完成调整后需要在次月初5个工作日内将情况层报至省税务机关备案并发布A级纳税人变动情况通告,这些都对数据的时效性提出了很高要求。(2)评价机制科学性。信用等级评价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每年4月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规定的时间公布上一年度等级评价结果,这个不短的周期使得某些企业在使用1月至4月的等级信息时出现空白;《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适用对象为已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并适用查账征收(后又增加了核定征收)的独立核算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对于扣缴义务人、自然人的纳税信用管理办法尚未完备,致使目前的纳税信用评价并未做到全覆盖。(3)结果运用有效性。目前各部门专司社会信用的常设机构并未建立,完全开放的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共享模式有待形成,信息无障碍地调取和使用尚不能实现,导致纳税信用信息结果的社会应用度不高,联合激励和惩戒的效果不够显著。另外,纳税人的声誉损失成本很难用具体的货币金额来度量,需要通过纳税信用公示的方式披露。目前仅有A级纳税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示,其他信用级别的相关信息只提供自查服务,利益相关者不能及时获取所需全部信息,使得失信惩戒力度和声誉损失成本均较低。

四、基于主权区块链技术的纳税信用管理方案设计

(一)主权区块链技术与纳税信用管理的匹配性分析

当今市场的数字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信用经济,区块链技术的互信功能与我国信用资源分散的现状不谋而合,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以重构和改善信用体系与信用管理活动。作为纳税服务的组成部分之一,纳税信用评价为后续的服务和征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这意味着脱离税务机关管控的绝对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方案并不适用于纳税信用管理领域。主权区块链基于主权框架,具有分散多中心化的特征,能够将区块链置于主权网络和法律的监督之下,很好地满足了纳税信息的可控性要求。(见图2、图3)

在纳税信用管理过程中,对于信息采集环节存在的信息采集充分性和采集数据质量性的问题,非对称加密技术和共识机制确保了上链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免除了拥有涉税信息的部门和单位在将信息写入主权区块链时对数据归属性与安全性的担忧,拓展了采集数据的范围,提升了所获数据的质量;对于评价环节存在的评价机制科学性和调整过程透明性的问题,自动触发的智能合约机制可以将信用积分规则、各项因素权重、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规则等事先写入,当情况满足预先设定的触发条件时便自动执行,第一时间实现数据的同步更新,很好地弥补了当前纳税信用信息更新的时滞性问题;对于评价结果应用环节存在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健全性和信用公示针对性的问题,主权区块链上的每一位参与主体都可以独立地写入、读取和存储信息并在全网范围内迅速广播、查验、实时共享,“点对点”技术完美地解决了数据共享问题,降低了数据共享成本,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所需的各项信息可以无障碍地跨部门、跨领域地被调取和使用,任一节点经授权后通过公钥与私钥的配对解密成功而获得查阅纳税人具体纳税信用信息的权利,在信息高度安全的前提下,纳税人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获取权得到保证,纳税信用信息公示的针对性和效用性进一步强化。(见表2)

表2 区块链解决纳税信用管理问题对照

(二)基于主权区块链技术的纳税信用管理方案逻辑架构与框架设计

区块链技术中传播交易信息主要根据对等网络,有利于信息共享。基于主权区块链,本文尝试构建一个集针对大众的公共链、针对职能部门的联盟链和针对涉密体系的私有链为一体的且以联盟链为核心的纳税信用管理链方案,该方案本质上是三链结合、分链管理的面向不同参与者的分布式区块链网络系统。

具体而言,首先以公共链方式建立面向大众的基础链,基础链只记录客观信息和验证用户身份,不用于立场设定和优良评价。其次,税务部门、其他拥有涉税信息的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企业节点组成联盟链,在联盟链中税务部门作为主导者为纳税人建立身份信息的唯一主索引标志(即主键,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号码等)、加盖时间戳记并进行节点监管,保证数据可溯源、可跟踪、可追责。同时,制定智能合约规则并将其以代码形式内置于链中(如信用积分规则、各项因素权重、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规则、纳税不遵从程度和性质等),当情况满足预先设定的触发条件时实现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其他部门和单位如市场监管、财政、海关、银行、法院等在共识机制的支撑下和加密技术的保障下共同记录和维护联盟链,基于节点平权创造节点间的工作协同与信息共享。在主权区块链的总体框架下引进面向涉密体系的私有链,利用哈希(Hash)算法将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涉密信息进行加密和脱敏处理,完成数据保护,私有链的读写和发布权限则由相应节点的信息权属部门在各自管理领域内制定,通过数据库的及时更新来保证信用信息的独立性和时效性。将三种类型的区块链实行分链管理,分化每个类型链上的节点负担,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之下更便捷高效地调取信息。(见图4、图5)

综合以上逻辑分析,笔者尝试构建出基于主权区块链的纳税信用管理方案框架。(见图6)

五、基于主权区块链技术的纳税信用管理推进领域与完善建议

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既会对纳税信用管理领域的数据治理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又会引发纳税信用管理机制和业务流程的重要变革。探索基于主权区块链技术的纳税信用管理未来推进领域,并在此之上提出相关的完善对策和建议,对于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税收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基于主权区块链技术的纳税信用管理未来推进领域

1.推进领域的总体架构原则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必须以受法律监管为前提,融入国家主权和网络主权概念,即倡导主权区块链意识,从顶层设计层面协调各方利益。基于主权区块链,拓展以信用为核心的细分应用场景,保证纳税信用信息数据的流通、开放、共享和利用,最终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可信的纳税信用管理公信系统,充分发挥纳税信用真实可信、分级可比、部门共享、可以修复等诸多优势,真正做到信用有感、信用有价、信用有用,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服务。

2.构建纳税人信用变化趋势预测评估系统

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结合,采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链上所有的涉税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神经网络模型,描绘出纳税人信用全息图谱画像和纳税人关系云图,将数据采集面推及覆盖至纳税人的基本情况、经济活动、纳税信用等多项维度,合理设置自然人信用积分规则,在此基础上完善纳税信用管理的动态评分机制。此外,建立重点突出、指向鲜明的不同税务应用场景下的纳税人纳税信用变化趋势预测评估系统,将预测和评估结果记录在链,供税务机关及其他征信部门随时调取使用,避免传统的高泛化情景设立所固有的拓展性差的弊端,提升税务机关的风险识别能力,做好风险预警及事前、事中风险管控。

3.搭建自然人纳税信用信息平台

目前采用的纳税信用管理办法对于自然人这一重要组成部分还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尝试构建自然人纳税信用信息平台不仅可以补充与完善现存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而且能够优化整体的社会信用档案平台。随着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个人所得税实现了从分类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制的重大转变。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共计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实行备案制,纳税人自主判断、自行申报,相关资料留存备查。一方面,此项工作需要调取公安、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对于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的信用信息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不排除个别纳税人攫取监管漏洞进行虚假申报的可能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充分调取分布式账本中每一位纳税人的基本信息、附加扣除信息、财产情况、生命周期、风险等级等数据并登记在链,采取实名制穿透式管理,当其进行纳税申报时系统自动匹配、比对和判别,并将不诚信行为录入个人信用档案,与征信系统直接相连,从而促进纳税遵从,降低道德风险,真正挖掘出数据——决策——效益模式下的数据价值。

(二)基于主权区块链技术的纳税信用管理完善对策与建议

1.注重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

理念指引行动,顶层设计对于标准制定、政策监管、实践操作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区块链技术在税收领域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它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制度层面的配套完善,尤其是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立法要求。然而当前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缺失状态,这造成了实践环节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此外,信用立法对纳税信用管理同样尤为重要。在后续的税收法律修订过程中,建议与时俱进地加入纳税信用管理的相关内容,同时待时机成熟后将《纳税信用管理办法》上升至法律高度。

2.把握总体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的角色不容小觑,其也必将成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底层技术工具之一。税收领域尤其是纳税信用管理领域,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应该有的放矢,高屋建瓴,把握好总体的规划和发展方向,着重做好业务层面的逻辑思路设计和方案框架搭建工作,例如实现税务区块链、金融区块链、物流区块链等多个涉税领域区块链矩阵的协同治理,拓展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至于具体的技术细节、软件标准、技术标准等则交由专业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团队解决。

3.加强数据管控,整合算法机制

目前区块链在密钥丢失、网络攻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1)在区块链的记账模式下,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信息一旦记录上链后便会在全网迅速传播,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纳税人端的私钥如果丢失或是泄露,其个人信息将会全部在网络公布,严重危害个人隐私权和数据安全性。即便是基于主权区块链“分散去中心化”的存储模式,仍旧意味着并不存在某个特定节点会对大数据库承担完全的数据安全和保密责任,容易引致责任稀释问题。(2)“工作量证明机制”下的共识机制所保证的数据不可篡改性具有“51%攻击”的系统性风险,即当某个节点控制了区块链上超过50%的算力后,就拥有了更改数据的权力。

针对以上挑战,后续应该探索建立拓展性更强的数据管控模式。例如在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之初,便为之创建税务登记区块链,采取固态加密和零知识证明等算法,将公钥存于系统中用以身份验证,将私钥交由纳税人自己手中用于电子签名,同时对私钥进行技术上的加密和备份处理,防止由于泄露或丢失而造成的巨大信息损失成本。其次,考虑委托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对数据安全性、系统扩展性以及各节点的责任履行情况等定期进行评价与监督。第三,整合并综合运用各类基于主权区块链的包容化的共识机制算法规则,在运用工作量证明机制的同时,适当引入拜占庭容错算法机制、股份授权证明机制、权益证明机制等,摆脱仅仅使用一种证明机制而催生的“一家独大”的独裁性操控行为,营造更加公平科学的算力竞争环境。

4.拓展应用场景,联动生命周期

纳税信用信息具有广阔的增值利用空间,可以进一步地拓展应用场景,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智慧监管信息平台。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纳税信用管理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相应的生命周期。例如前期的智慧检索分析、异常情况监控预警,中期的纳税信用修复与动态调整,后期的纳税信用评级结果运用、后续信用改善方案等。结合管理阶段的不同生命周期,从区块链层提取涉税信息,到挖掘采集所需数据,再到纳税信用评价直至信息发布和开放共享,各个环节的数据来源、吞吐体量和所需算力等不尽相同,后续可以在此方面进一步探索与完善相关设计方案。

猜你喜欢

主权纳税人纳税
辽宁省2020 年度纳税信用A 级纳税人名单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逾期清税情形下纳税人复议权的行使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民营企业纳税管理风险规避策略思考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转换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