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分析
——以宁洱县为例
2020-06-18钮子鹏张云玫叶枝伟
钮子鹏,陈 默,张云玫,叶枝伟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650225;2.宁洱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普洱 665000)
1 引言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精华,是自然界中结构最复杂、群落最稳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水资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始于1998年8月,当时全国性的洪水泛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禁伐、限伐决定[1];2000年,“天保工程”正式实施。从工程一期到二期,从试点到扩面,从保护重点区域天然林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我国进入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新阶段。20年间,天然林的保护不仅改变了林区生产经营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还带动全国重塑国土生态空间格局、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国际国内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森林经营是对现有林分进行科学培育与管护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直接影响到森林的产量、质量及稳定性[2]。可见,强化森林经营、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保持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是发展现代林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3]。面对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业部门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指导,以调整森林结构和功能为手段,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为目标,推进森林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森林资源总量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促进林业转型升级,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4]。
2 基本情况
宁洱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处横断山系南段,无量山脉南部边缘,地跨北回归线,南临东南亚周边国家。昆曼国际大通道与弥宁公路、景宁公路在宁洱交汇。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0°43′~101°37′,北纬22°41′~23°36′。东南与墨江县相连,南部与江城县、思茅区接壤,西北部与景谷县为邻,北部与镇沅县毗邻。距市政府所在地33 km,距省政府所在地昆明370 km。全县南北长101 km,东西宽91 km。宁洱县高森林覆盖率,较均衡的分布,以个人为主的林地使用权,以个人占优势的森林蓄积量,是宁洱县林业的现状[5]。据宁洱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36605 hm2,其中:林地面积312712.8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5.3% ;非林地面积53892.2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7%。而在全县林地面积内,天然林面积211725.8 hm2,占67.7%。可见宁洱县全县土地近3/5都是天然林。宁洱县天然林占比情况见图1。
图1 宁洱县天然林占比情况
3 天然林保护情况
宁洱县天然林保护工作古已有之,例如勐先镇的和平村东洒村民小组就立有雍正六十年(1795年)立的护林约禁碑。生动记录了宁洱县历史上人们护林的风俗和当地乡规民约的动态发展脉络,见证了前人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的强烈意识。作为一种民间习惯法的文本,“护林约禁碑”把自我约束、民间道德监督、经济制裁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实际情况一事一议,甚至连禁伐的范围、禁止原因以及奖惩办法,都有了明确的规定标准,为后人做出了榜样。
宁洱县现在的天然林保护工作主要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以下称天保工程)和天然林停伐保护(以下称天然林停伐)。其中天保工程管护范围63562.7 hm2,天然林停伐管护范围143619.9 hm2,根据森林现状,建立精干的森林专业管护队伍,实行专业承包管护,划分责任区,签订承包管护责任书,责、权、利挂钩,共划分715个管护责任区,安排715个护林员,管护面积覆盖全县天然林面积的98.9%。可见,宁洱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并且有效减少森林火灾,病虫害危害,乱砍滥伐、偷砍盗伐、毁林开荒、破坏侵蚀林地、偷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等行为发生,有效的构筑复杂的、新的生物链,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天然林将在气候调节、涵养水源、土壤保育、固碳释氧、防风固沙、森林游憩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为宁洱县产生巨大的森林生态效益。
4 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成果,针对性的制定天然林经营规划方案。宁洱县目前没有根据天然林培育的特殊性,按照一定的流程以及技术规范,制定天然林的森林经营方案。
(2)宁洱县天然林占比高,实施禁止采伐后,国家没有下达天然商品林采伐指标,林化、林板加工企业缺少大量原材料,制约宁洱县林产工业及企业的运营发展。
(3)天然林全部实施禁止采伐后,所有天然林按照公益林管护要求管理。同时补助标准过低,影响林农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滥采滥伐、毁林开垦现象时有发生。
(4)天然林全部实施禁止采伐后,林下经济种植、合作经营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严重限制林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能力发挥,自然影响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5 天然林经营管理对策
(1)充分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制定天然林经营规划。鼓励森林经营单位编制天然林经营方案,根据天然林培育的特殊性,按照一定的流程以及技术规范,辅助以科学合理的采伐技术、采伐技术以及抚育方法,实现天然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2)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制度,坚持全面保护,突出重点。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生态区位重要性、自然恢复能力、生态脆弱性、物种珍稀性等指标,确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加快构建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3)继续加强天然林管护能力建设[6]。完善天然林管护体系,加强天然林管护站点等建设,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运转、天地一体的天然林管护网络,健全天然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天然林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防治工作。结合精准扶贫扩大天然林护林员队伍,建立天然林管护人员培训制度。加强天然林区居民和社区共同参与天然林管护机制建设[7]。
(4)建立退化天然林修复制度。根据天然林演替规律和发育阶段,科学实施修复措施,遏制天然林分继续退化。编制天然林修复作业设计,开展修复质量评价,规范天然林保护修复档案管理。对于稀疏退化的天然林,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加快森林正向演替,逐步使天然次生林、退化次生林等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强化天然中幼林抚育,调整林木竞争关系,促进其形成地带性顶级群落。加强生态廊道建设,鼓励在废弃矿山、荒山荒地上逐步恢复天然植被。
(5)发展林业经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政府应加强扶持和建立产业多元化的木材加工生产基地、生产企业,鼓励林业企业创新,促进木材经济的发展。然后,加强经济树种的种植和产品的改良与更新,发展林副产品,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效结合起来。宁洱的核桃、板栗、竹笋、花椒、咖啡、香菇、橡胶、茶叶等,林、果、叶、花等林木产品和林下产品,为宁洱县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政府应加以推广和利用,引导林农发展合理林木产品和林下产品[8]。最后,大力发展林业服务业。比如,天然林资源的建设和旅游业相结合,以宁洱特色的茶文化、民族文化等结合林业发展森林旅游、生态旅游,以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