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2020-06-17江静敏武文博吕俭霞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规范化护士志愿者

江静敏,甘 宓,朱 琳,武文博,吕俭霞

四川省肿瘤医院 教育培训部(成都 610041)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武汉流行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波及海外67个国家。截至2020年3月6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80 651例,现有确诊22 177例(其中重症病例5 489例),累计死亡3 070例[1]。在抗击COVID-19疫情一线,护士是救援队伍中最庞大的生力军[2]。然而随着疫情的进展、防控力度升级,无论是疫情最重的武汉还是其他区域各大医院,临床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都给医护人员群体带来较大的身心压力,这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健康[3],甚至导致身心耗竭[4]。规范化培训护士作为护士群体的新生力量,虽已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但由于大多年龄较小、临床工作经验尚不足[5],在疫情期间其对于护士职业的认同和看法、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及其对护理职业发展的内在激励因素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利于护理人才的可持续培养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本研究调查COVID-19疫情期间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针对性提升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02名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或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2)正在进行规范化培训;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未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2)调查期间未在临床工作,包括外出进修、学习、病事假或已离职的范化培训护士;3)不愿参与调查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择业意愿等内容。

1.2.2 COVID-19疫情相关资料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疫情期间的学习工作情况、流行病学史、志愿者活动、家庭支持抗疫意愿等内容。

1.2.3 护士职业认同量表 采用刘玲等[6]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该量表由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会支持、职业社交技巧、职业挫折应对、职业自我反思5个维度共30个条目组成。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均为正向计分,1~5分依次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有时符合、符合、非常符合,量表满分为15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士职业认同水平越高,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38,折半信度>0.880。

1.3 资料收集方法

借助问卷星网络平台将调查问卷编制成电子问卷,发放至两所医院的规范化培训护士QQ群,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填写要求。问卷填写实行不记名制,研究对象可自愿选择是否填写。QQ群共计350名规范化培训护士,本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2份,回收率57.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202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中,女171名(84.65%),男31名(15.35%);年龄20~26(22.94±1.52)岁;大专117名(57.92%),本科85名(42.08%);独生子女82名(40.59%),非独生子女120名(59.41%);出生地农村139名(68.81%),城镇63名(31.19%)。对不同个体特征的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得分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性别、学历、出生地、规范化培训年级以及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在职业认同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不同特征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单因素分析[分,

2.2 COVID-19疫情期间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总体得分情况

职业认同评定量表总分均值为(112.45±20.18)分,其中职业自我反思和职业社会支持得分最高,职业认知评价得分最低(表2)。

表2 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总体得分情况(分,

2.3 COVID-19疫情期间的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得分情况

是否参与志愿者服务及家人是否支持从事护理工作(包括一线抗疫工作)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在职业认同得分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得分单因素分析[分,

2.4 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职业认同总均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学历、出生地、规范化培训年级、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COVID-19疫情期间参与志愿者服务以及家人是否支持从事护理工作(包括一线抗疫工作)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是否参与志愿者服务为COVID-19疫情期间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P<0.05)(表4)。

表4 COVID-19疫情期间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注:R=0.405,R2=0.164,调整后R2=0.129,F=4.733,P<0.001,1=男性,2=女性;是否参与志愿者服务:1=是,2=否

3 讨论

3.1 COVID-19疫情期间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

护士对职业的认同,受护士自身对职业评价的高低、得到社会支持的多寡、职业社交技能的灵活应用程度、职业挫折的有效应对及是否经常进行职业中的自我反思影响较大[6]。本研究结果显示,COVID-19疫情期间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总均分为(3.75±0.6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尹雪燕等[7]对“90后”护士职业认同的调查得分(3.30±0.42)分,与柯玉芳、李梦圆等[8-9]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似。在面对COVID-19疫情的压力下,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职业认同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1)本研究调查对象的规范化培训基地均为三甲医院,其在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为规范化培训护士提供了职业安全保障。2)疫情发生第一时间,医院管理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线上疫情相关知识培训,使全院医护人员(包括规范化培训护士)有了专业的防疫知识和技能。3)医院管理部门对规范化培训护士分类管理,统一健康考勤打卡,线上心理辅导,及时沟通,解决学员疑难问题等,增加了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心理安全感。4)各三甲医院以护士为主体派出的支援湖北医疗队也为规范化培训护士树立了先进典型,激发其职业荣誉感。在职业认同的5个维度得分中,职业认知评价维度得分最低,为(3.51±0.78)分。职业认知评价是指个人对本人专业目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10]。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大多较年轻,初入临床(1~2年),对护士工作有积极的认知,但不够深入,更多把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还没有真正感悟到护理工作的价值所在,尚缺乏足够的工作兴趣和责任心。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也可看出,单纯为就业、升学或专业调配、家庭意愿等原因而选择护理专业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其职业认同得分明显低于因个人意愿择业的调查对象(P<0.05)。

3.2 COVID-19疫情期间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3,P<0.05),男护士职业认同水平较高,与Worthington等[11]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的31名男护士中,大专生居多,占90.32%。有研究[12]表明,基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专学历的护士比本科学历的护士更加珍惜目前的岗位,工作中也容易得到满足,因此职业认同感也相对较高;另外,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传统观念的转变,男护士以其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医院护理管理者、医疗同行的广泛认可[13],这也是男护士职业认同感增高的原因之一。2)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6,P<0.05)。在COVID-19疫情期间,调查对象中有97.03%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参与了抗击疫情的志愿者活动中,如利用自身护士专业特长,在医院、社区、家庭等进行疫情防控宣传;为支援湖北疫情防控期间的临床用血,积极参与献血;利用各种渠道,自发组织为防疫一线捐款捐物等。志愿者的防疫共同参与模式,激发了其作为护士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职业认同感[14]。

自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各省市均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引起公众的心理压力和对医护人员空前的关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仅面临高强度的工作,更面临被感染等心理压力,这些均会对正在接受规范化培训的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冲击。规范化培训护士作为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职业认同感是其后期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规范化培训是其形成护士专业理念、价值观、专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发生人员流失的时期[15]。因此,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真正认识到护士职业认同的重要性,深入了解规范化培训护士在规范化培训期间,特别是在突发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护士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提供管理培训支持、预防性心理辅导[16]、树立角色榜样、鼓励参与志愿者活动等,以此为契机,引导护士转换视角[17],进一步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规范化护士志愿者
志愿者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我是志愿者
如何做好建筑工地规范化安全管理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