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血透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020-06-17袁怀红杨玉洁
王 雪,袁怀红,杨玉洁,曾 英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肾脏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成都 610041)
新型冠状病毒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被发现[1],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在中国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2]。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血透中心透析治疗区域人群集中,人流聚散频繁,血透护士诊疗时近距离接触患者,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紧张、繁重的血透护理工作因疫情将承受更大工作量和心理压力,将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护理工作质量造成影响[3],甚至影响其工作应对能力。研究[4]证实,大部分人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紧张性反应,如不及时调整,工作方面可能会出现厌倦感和疲倦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工作质量降低。不同应对方式会影响事物发展结果,左右人的情绪状态,对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5]。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中血透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血透护士开展心理干预、提高工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0年2月本研究选取成都市6所医院血透中心的129名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有注册护士资格证并且在调查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工作的临床护士;2)没有精神疾病和重大躯体疾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项目。排除标准:1)严重躯体疾病;2)既往和目前有精神疾病。本研究纳入血透护士共129例,年龄分布占比最多为26~30(26.20±9.94)岁;婚姻状况:已婚101例,未婚28例;受教育程度:大专38例,本科及以上91例;医院等级:三级110例,二级19例;隔离情况:有隔离13例,没有隔离116例;所在医院是否是国家规定收治“新型肺炎”:是78例,不是51例;是否有同事去支援诊治“新型肺炎”情况:有77例,无52例。
1.2 调查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项目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医院等级、健康状况、是否隔离、是否是国家定点收治“新型肺炎”医院、所在医院是否有去支援。
1.2.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由Hamilton编制[6],临床上常将其用于焦虑症的诊断及程度划分依据。量表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各级评分标准为: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等;3分:重度;4分:极重度。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重。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7],量表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总分≥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14分,肯定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 <7分则没有焦虑症状。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35,具有较好信度。
1.2.3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由20个条目组成,包括积极应对10个条目和消极应对10个条目。该问卷采取5级评分法,得分5、4、3、2、1分别表示十分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和十分不同意。用于反映受试者面对困难挫折时的积极与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特症。积极应对分数高时反映积极应对特症明显, 消极应对分数高时反映消极应对特症明显。该量表积极应对Cronbach′sα数为0.89,消极应对Cronbach′sα系数为0.78,具有较好信度。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中心护士HAMA得分
血液透析中心护士HAMA总得分(21.04±7.72)分,条目1~6和条目14为精神性焦虑,得分(11.87±4.62)分;条目7~13为躯体性焦虑,得分(9.17±3.61)分。严重焦虑18名,得分(36.89±7.73)分,明显焦虑38名,得分(23.68±7.67)分,轻度焦虑73名,得分 (15.75±7.68) 分。
2.2 血液透析中心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血透护士是否有隔离、所在医院是否有支援及是否有同事去支援相关诊治与HAMA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隔离的护士焦虑倾向更高,得分(27.47±8.36)分(表1)。
表1 影响血透中心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得分的单因素分析(分,
2.3 血液透析中心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血透中心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以血透护士焦虑情况做为因变量,以是否隔离、所在医院是否有支援及是否已经有同事去支援相关诊治做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血透中心护士HAMA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2.4 血液透析中心护士TCSQ得分
血透护士的TCSQ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其积极应对(24.59±4.87)分低于国内常模(30.26±8.74)分;消极应对(32.48±5.62)分高于国内常模(21.25±7.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血透中心护士TCQS得分(分,
2.5 血液透析中心护士HAMA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血透护士HAMA总分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性,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情绪总分呈正相关(r=0.292,P<0.001),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情绪总分呈负相关(r=-0.473,P<0.001),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血透护士的焦虑情况、应对方式各维度之间,积极应对与精神焦虑和躯体焦虑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与精神焦虑和躯体焦虑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血透中心护士HAMA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的相关性
注:*P<0.05,**P<0.01
3 讨论
3.1 血透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透护士HAMA总分为(21.04±7.72)分,其中严重焦虑占14.0%,明显焦虑占29.5%,高于刘丽英等[8]研究报道数据,提示血透护士面对2019-nCoV焦虑情绪明显,是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危人群。焦虑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负性情绪状态[9],是护士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10]。血透中心空间集中封闭,血透患者频繁往返医院及选乘不同公共交通工具均使潜在感染概率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交叉感染及职业暴露风险,这些危险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身心健康[11]。由于血液净化技术的特殊性,血透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风险大、责任重,尤其在疫情期间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潜在的焦虑会在心理上产生负性影响;因此应加强院感防控知识的系统培训,做好家属陪伴管理,在诊疗过程中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制度,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线上线下培训学习,严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减少血透护理人员感染风险。
3.2 血透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透护士是否有隔离、所在医院是否有支援是影响血透护士在新冠疫情中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隔离和医院派出的医疗队前往一线支援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人员短缺,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增加,易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在这特殊时期,应重视血透护士的心理健康,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诊疗班次,定期邀请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老师进行减压和心理疏导,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寻找积极的应对途径,对护士心理健康进行直接有效的干预,强化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12],提高血透护士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救护能力。
3.3 血透护士应对方式情况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应激环境时为减少压力或伤害做出的认知或行为努力方式,是个体的稳定因素与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3]。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情中血透护士积极应对得分 (24.59±4.87) 分低于国内常模[14](30.26±8.74)分;消极应对得分(32.48±5.62)分高于国内常模(21.25±7.41)分,与周振华等[15]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本次调查的血透护士群体在繁重的工作和特殊的环境下,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Valizadeh等[16]研究结果显示消极应对会带来更多的负性情绪体验,如悲观、焦虑、疲劳等。这提示我们面对新冠疫情,应当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工作压力。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增加工作积极性,将所学所练应用于实践,以积极的心态,从容镇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4 血透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相关性
应对方式在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中起中介作用,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性[17]。本研究结果显示,血透护士HAMA总分与TCQS呈显著相关性, 积极应对得分与HAMA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得分与HAMA呈负相关(P<0.05),与万林等[18]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血透护士在疫情之初虽然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但随着时间延长,自身在工作中承受应激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下降,且信息化时代的快速信息获取可能使其心理上更为敏感和脆弱,越关注疫情情况导致其越焦虑,担心自己和前线的同事被感染,甚至感染家人,超过了其正常的心理负荷,使一开始的积极应对者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祝月苹等[19]认为护士在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时更倾向于使用正面认识和问题的解决两种应对方式,但长时间处于高强度、高压环境下,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疫情形势虽然严峻,但应采取积极应对态度,正确对待压力,建立积极的心理反应模式,提高血透护士压力应对技巧,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焦虑水平,增强血透护士心理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中血透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质应对方式显示,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应当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血透护士的应对能力,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措施,全面提高血透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本研究虽是多中心研究,但样本量较少,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血透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