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湖北部分疫区被隔离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20-06-16陈晓双

中国药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疫区躯体总分

陈晓双,宋 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四川 成都 610041)

2019 年12 月,武汉市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 者 。2020 年1 月 ,新 型 冠 状 病 毒(SARS-CoV-2)被证实为COVID-19 的病原体。SARS-CoV-2 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染性强,目前疫情已蔓延至全球,尚无有效治疗药物[1]。为抗击疫情,湖北武汉及周边多个地区采取了“封城”的紧急管理措施。本研究中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北荆州市部分疫区被隔离居民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期对疫区人群突发疫情下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地评估,分析发现的心理问题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湖北荆州疫区被隔离人员,共127 人。采用国际通用的综合心理评定量表SCL-90 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 个因子,采用无、轻度、中度、相当重和严重5 个等级进行评分,汇总评分,以总分和因子分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结果分析。其中,总分为90 个单项分之和,因子分为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评分总分与组成该因子项目数的比值。收集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收集网上问卷127 份。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127 名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SCL-90 总分及因子分

问卷调查结果及评分见表2。国内常模总分及因子分来源于中国正常人SCL-90 常模(n=1 388)数据[2]。可见,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常模总分,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显示调查对象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表2 调查对象SCL-90 总分及因子分与国内常模评分比较(,分)

表2 调查对象SCL-90 总分及因子分与国内常模评分比较(,分)

注:与国内常模相比,除强迫症状、敌对因子外,调查对象的其余各因子均P <0.05。

项目总分躯体化(somatization)强迫症状(compulsion)人际关系(personal relationship)抑郁(depression)焦虑(anxiety)敌对(hostility)恐怖(pania)偏执(paranoid)精神病性(mental sickness)调查对象(n=127)143.90±28.00 1.63±0.38 1.59±0.37 1.83±0.35 1.64±0.37 1.66±0.36 1.51±0.43 1.47±0.42 1.53±0.41 1.45±0.33国内常模(n=1 388)129.96±38.76 1.37±0.48 1.62±0.58 1.65±0.51 1.50±0.59 1.39±0.43 1.48±0.56 1.23±0.41 1.43±0.57 1.29±0.42

2.3 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为考察影响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的因素,以性别、年龄、地区和隔离时间为变量,分析各类人员的SCL-90各因子评分。结果见表3。可见,性别、年龄、隔离点和隔离时间均对调查对象的心理状态存在一定的影响。

由表3 可见,男性、60 岁以上调查对象的各因子评分偏高,尤其是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此次COVID-19 疫情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更明显,与60 岁以下调查对象相比,60 岁以上调查对象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评分显著偏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国家在COVID-19 疫情期间的科普工作全面覆盖,随着对SARS-CoV-2 传播快、传染性强和人传人等特点的确定,媒体滚动式更新湖北省乃至全国各省市的确诊、疑似和死亡人数,使得身处疫区的普通被隔离人群对疫情的严重性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且老年人身体机能和自身免疫力下降,情绪更易受外界影响,对心理变化更敏感,容易产生“害怕自己被传染上”“担心患上疾病而又不能治愈”“担忧自己和家人患病但无能为力”“害怕死亡”等恐惧心理。

由表3 可见,乡镇及以下地区的调查对象量表评分要高于县、市城区的调查对象,总分及各因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湖北省荆州市作为重疫区,从城区到乡镇均采取了一致的防疫措施,贯彻不出门、不聚会等政策。乡镇及以下地区的调查对象量表各因子水平偏高的原因可能是,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乡镇物质缺乏、道路不便、医疗卫生保障覆盖不全面等特点更加凸显,导致乡镇被隔离人员获得生活物资补给和精神关怀都相较于县、市城区更缺乏。

表3 调查对象各影响因素的SCL-90 评分比较(,分)

表3 调查对象各影响因素的SCL-90 评分比较(,分)

注:性别项,男女各因子比较,P >0.05;年龄项,与 >60 岁组比较,<30 岁组和30 ~60 岁组各因子均P <0.05;隔离地点项,两组比较,除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均P <0.05;隔离时间项,与>28 d 组比较,≤14 d 组的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因子均P <0.05。

男(n=52)146.04±26.15 1.67±0.38 1.58±0.33 1.82±0.28 1.66±0.39 1.68±0.35 1.57±0.46 1.49±0.37 1.53±0.38 1.49±0.29女(n=75)142.41±29.30 1.59±0.38 1.60±0.40 1.83±0.39 1.63±0.35 1.64±0.36 1.47±0.42 1.46±0.45 1.53±0.44 1.42±0.35<30 岁(n=35)134.49±18.06 1.49±0.25 1.44±0.25 1.75±0.25 1.56±0.30 1.59±0.31 1.39±0.33 1.37±0.29 1.40±0.30 1.37±0.24 30 ~60 岁(n=56)135.41±22.73 1.54±0.31 1.54±0.39 1.72±0.31 1.54±0.31 1.58±0.34 1.40±0.34 1.35±0.35 1.39±0.34 1.35±0.27>60 岁(n=36)166.25±31.24 1.91±0.45 1.81±0.36 2.06±0.38 1.88±0.41 1.86±0.36 1.81±0.52 1.76±0.49 1.87±0.43 1.70±0.36县、市城区(n=64)137.23±24.80 1.53±0.33 1.50±0.33 1.79±0.32 1.57±0.35 1.58±0.32 1.42±0.38 1.39±0.38 1.44±0.38 1.49±0.30乡镇及以下地区(n=63)150.67±29.60 1.73±0.41 1.69±0.39 1.86±0.37 1.71±0.37 1.74±0.38 1.61±0.47 1.56±0.45 1.61±0.43 1.49±0.35≤14 d(n=30)134.47±28.08 1.53±0.38 1.47±0.38 1.76±0.31 1.52±0.38 1.51±0.31 1.43±0.38 1.40±0.39 1.41±0.37 1.40±0.33 15 ~28 d(n=43)142.88±24.97 1.63±0.32 1.59±0.35 1.79±0.26 1.63±0.30 1.61±0.34 1.58±0.43 1.42±0.39 1.48±0.39 1.48±0.30>28 d(n=54)149.94±29.15 1.68±0.42 1.66±0.37 1.89±0.42 1.72±0.39 1.79±0.36 1.51±0.46 1.56±0.45 1.63±0.44 1.45±0.35项目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性别 年龄 隔离地点 隔离时间

由表3 可见,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与隔离≤14d 者相比,隔离28d 以上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更严重(P<0.05),其中男性评分略高于女性。男性一般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经济支柱,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被隔离者长期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疫区外地区复工复产后,疫区被隔离人员随之而来的食物受限、经济压力、社会交往所带来的焦虑情绪会大大增加。

3 讨论

SCL-90 是国际通用的反映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的症状定量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COVID 疫情期间湖北省部分疫区被隔离人员的SCL-90 各因子分中除强迫症状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国内常模评分,存在有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COVID 疫情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覆盖范围广,发展速度快,采取战时管理,被隔离人员对疫情的认识和接受存在一定的突然性,尤其是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因此被隔离者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应激反应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与普通人群相比,被隔离人员SCL-90 评分的总分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较高。被隔离人员躯体化评分高,大多出现轻中度头痛、头晕或腰痛等症状,可能与长期被隔离、限制了行动自由、长期缺乏正常的活动范围和项目有关。疫情发生前,被隔离人员过着正常生活,日常出行、交友会客、采购采办等均不受限,一旦被隔离,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且长期处于一成不变的封闭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身体和心理机能退化,对事物的兴趣减弱。因此,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被隔离人员已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针对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首先,要积极开展科普宣传,让人们正确认识疾病和疫情,并正确积极应对;在了解和认识病毒特点的前提下,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措施,以理智、科学的态度面对疫情,做好个人和家庭消毒工作、多开窗通风、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等,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甚至隐瞒不报。其次,要采取措施,分散注意力,释放不良情绪;被隔离期间也需保证生活规律,忌通宵熬夜,可适当增加娱乐活动,开发家庭益智游戏,疏导不良心情,用乐观心态激发自身的免疫功能,增强自身机体抵抗力。第三,要合理分配家庭的生活补给,由于疫情的发展情况具有未知性,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现存的和政府能补给的生活物质条件下,合理、适度地安排好个人和家庭生活,避免出现因物质匮乏而引起恐慌。最后,个人出现急性焦虑和恐慌情绪时,应采用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可寻找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保证有效沟通交流,必要时由医护人员提供药物干预[3]。

猜你喜欢

疫区躯体总分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现在干什么?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搬家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