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创小镇发展的机理与路径探析

2020-06-15陈瑜浩李碧珍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

陈瑜浩 李碧珍

摘 要:农业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随着特色小镇建设向整体和纵深推进,以农创小镇为代表的农业特色类小镇,在推动农村发展显现出其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小岗村为例,深入分析了由内生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小岗村农创小镇发展机理以及小岗村的发展基础。对当前小岗村农创小镇建设存在小镇文化挖掘不足、创新积聚的转化能力不足、市场资源的参与力度不足、三产融合有待进一步优化等进行分析。提出提升文化附加值为导向,加强规划引导;推动创新集聚转化,提升产业整体层次;围绕产业链做延伸,优化双向产业链融合;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强队伍建设等小岗村农创小镇特色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创小镇;发展机理;发展路径;安徽小岗村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the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owns are the new driving forces for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 important combination point for promoting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part for realiz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securing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s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advanced to the whole and the depth, the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owns, represented by the rural innovation towns, have showed their progressiveness and adaptability in promoting the rural development. By taking Xiaogang Village as an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rural innovation towns in Xiaogang Village and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Xiaogang Village under the jointly actions of endogenous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in depth.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novation towns in Xiaogang Village, 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cultural excavation, insufficient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of innovation accumulation,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market resources, and the need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was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Xiaogang Village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planning guidance by enhanci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ultural added value, upgrad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industry by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gglom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ptim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twoway industrial chain by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strengthening the team construction by attracting the highquality talents, etc.

Key words: Rural innovation town; Development mechanism; Development path; Xiaogang Village in Anhui Province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逐渐成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从2017年起,特色小镇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也随之火速跟进,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涌现出一批极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是特色小镇建设也面临着种种瓶颈,“千镇一面”“商业化过度”“造假成风”等现象尤为突出[1]。这些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问题核心在于定位不清、缺乏特色、产业缺乏竞争力、盲目发展等问题。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四部委联合发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旨在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纠偏,引导特色小镇未来的健康发展。2019年,国家发改委多次强调,针对当前特色小镇良莠不齐的现象,下一阶段要继续加强规范和引导。可见,特色小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平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农业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及城乡发展,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好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有着重要意义。农业特色小镇以独特的发展机理和功能表现形式成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形式,并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演进,发展出以農创小镇为代表的新型表现形式。目前关于农业特色小镇的相关研究并不完善,尤其是农创小镇的研究较为薄弱,针对实践中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尚缺系统性总结。从实际角度出发,相对于金融类小镇、文旅产业类小镇而言,以农创小镇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特色类小镇在演化形成、作用机理等方面更具复杂性,在推动农村发展更具先进性和适用性。小岗村作为改革先锋村,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在稳步提升,并成功入选特色小镇建设名单,致力于将农创小镇打造成小岗村新的经济增长极。因而,本研究以小岗村为例,探索农创小镇的发展机理和发展路径。

从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近年来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逐渐丰富,主要集中在建设机制、发展路径、评价指标、发展模式等方面,其关于特色小镇内涵的争论也逐渐趋于一致,更多的采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定义——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王博雅等[2]在此基础上,强调特色小镇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的空间载体的属性。当前农业特色小镇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王新哲等[3]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例,对特色小镇的内涵、发展机理、模式、路径规划4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余茜等[4]基于钻石理论模型,从产业、经济、社会、环境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李冬梅等[5]以组织种群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对农业特色小镇的科学内涵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刻探讨;李国宏等[6]以安徽省为例,从政策解读入手,提出了“四个坚持”“三个落实”“三个融合”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郝华勇[7]认为农业型特色小镇具有彰显特色的现代农业、融入文化元素、兼具旅游功能、基础设施完备、环境和谐宜居等特征。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特色小镇的发展,对于农业特色小镇的相关研究在小镇内涵、功能体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识,但对于其发展机理、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分散。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农业特色小镇的本质内涵总结为:依托于当地的资源禀赋,打造以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链,整合农业生产、农业文化、农业生态等资源,实现融合发展的新型小镇类型,是农业产业聚集、多功能融合、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文化汇聚的综合平台。农创小镇作为农业特色小镇的创新模式,更加强调农业模式、农业产业、农村生态的创新协同发展,并依托多要素集聚在区域内形成多功能平台。

1 小岗村农创小镇发展机理及基础分析

1.1 小岗村农创小镇发展机理

如前所述,农创小镇是要素集聚的平台,通过对区域内多要素的整合、优化、升级从而打造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由此可见,区域内的各要素是驱动农创小镇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这些要素的功能、作用将其分为内生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具体来说,内生因素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便利交通条件等基本因素,以及特色资源、产业结构、制度优势等特有的优势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小岗村形成了独特性、创新性、动态性、先进性、持续性的发展特点,为小岗村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模式创新,打造现代以农业为载体,集旅游、教育、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类特色小镇奠定了基础。外在因素更多地集中在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一方面小岗村现有集体经济制度通过一系列改革焕然一新,在推动小岗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小岗村特色化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其作为推动城镇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同时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平台。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多省份重点建设模式,在中央的政策扶持以及地方的培育下不断地发展壮大,并不断的演化创新,形成了以农创小镇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并在多地实践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综合来说,内生因素与外在因素是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外在因素为内生因素提供政策保障和发展动力,内在因素成为农创小镇建设的战略支撑。小岗村农创小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要素集聚功能,形成“产业+文化+创新+旅游”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1.2 小岗村农创小镇的发展基础分析

从宏观层面,2016年起,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意味着特色小镇建设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发改委、住建部等部委多次发文,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特色小镇建设。2019年,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对特色小镇建设作出了总体规划。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的具体措施相继出台,其中,山东、浙江等省份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安徽省的相关工作也在有序进行,相继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在机制建设、资金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保障。当前,合肥、黄山等8个城市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并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对进一步推动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发挥了样板示范作用。作为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建设名单的小岗村来说,在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政策保障基础。

从微观层面来看,近年来,小岗村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道路、新模式,开启了全新的农村改革和农业模式创新。一方面小岗村结合实际,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明确了走三产融合的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田治理推动了第一产业发展;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引进项目等措施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第二产业,目前,小岗村成功建成了我国唯一的村级国家农业科技园以及小岗产业园等龙头产业园区,并相继引进了盼盼食品集团、凤宝集团等著名企业,为小岗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发展特色旅游、培训经济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小岗村围绕现代农业、红色旅游业等主导产业,通过发展工坊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有效推动了民宿业、农家乐等行业的发展,并逐步形成食、住、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业态模式,深化了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初步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的体系。另一方面,小岗村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互联网+大包干”的发展模式,健全创新发展机制,进一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并以集体经济为核心,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资源整合的优势作用,助推小岗村建设。2019年,小岗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100万元,同比增长7.8%;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00元,同比增長21.8%。其次,小岗村的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围绕“大包干”创新精神和“沈浩”无私奉献精神文化内涵,通过推出观光采摘、红色教育、民俗小岗村、红色学小岗等研学项目,开展各类文化旅游节,开发和打造旅游商品和项目等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小岗品牌建设并促进了小岗文化艺术传播。总体而言,外部的保障和激励结合内部的坚实基础为小岗村农创小镇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何进一步实现特色化发展是小岗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小岗村农创小镇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小岗村农创小镇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内外部因素为小岗村农创小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小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推进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2.1 小镇的文化挖掘不足

定位于围绕当地文化内涵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的小岗村而言,文化是农创小镇的“魂”,如果失去了“魂”,则只剩下“躯壳”,毫无生机可言,也违背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小岗村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并依托于自身的文化资源,通过扩大政府投入、引进项目等措施为其产品和服务注入文化内涵,但是在文化的表现形式、基础设施建设、人文景观等方面存在同质化的倾向,产品设计、特色旅游等没有体现出特有的文化底蕴。例如旅游景区的文化体现不足,“大包干纪念馆”“沈浩陈列室”等展览馆缺乏文化体验以及一些纪念品的文化体现流于形式等[8]。此外,小岗村的部分民俗活动、民俗传统的文化性不足,特色表现不明显,甚至将一些活动附上小岗文化的标签,进行简单的商业包装后加以推广。究其根源,还在于对当地文化内涵的挖掘力度不足,文化没有有效地融合在相关的产业当中。

2.2 创新集聚的转化能力不足

农创小镇的本质上是以协同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块状经济,其应围绕“现代农业+特色资源”进行产业链延伸,并推动产业规模扩张,品牌价值提升以及特色增强。当前,小岗村在推动农业模式创新、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小岗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通过与恒大集团、北大荒集团等企业开展一系列项目引进来推动新农业的发展。但是,从整体而言,一方面小岗村前瞻产业的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尽管小岗村引进北大荒、GLG等龙头企业,但整体数量较少,经济效益带动效果有限,且圍绕龙头企业的相关配套企业整体规模化程度不足。另一方面小岗村的农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商业化运作等方面仍有待深化。此外,尽管先后建立了双创孵化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发展平台,但是仍旧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与此同时,仍存在部分企业与相关平台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造成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部分企业以及相关农业的生产经营仍然采取旧有模式。

2.3 市场资源的参与力度不足

经历过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第一阶段过后,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更加强调市场的主导作用,在建设和调控方面要以市场为主导,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当前,小岗村的小镇建设更多地依靠政府的投入,缺乏社会投资主体的参与。一方面,小岗村依托自身坚实的农业条件,围绕旅游业和农业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但在招商领域以及开展项目方面较为分散,导致小镇的运营主体不清晰,当地政府招商为主的主导地位仍未有太大改观。此外,小岗村以小岗创发公司为主体,大力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不错成效,但其发展仍然收到资金、技术的制约,缺乏与市场的对接与合作。另一方面,小岗村在发展特色旅游、传承文化艺术的过程中,其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发展等资金投入仍旧是以政府的投入和补贴为主,实行政府一手抓的方针,但是由于缺乏清晰的规划和对市场的了解,造成投入产出不足,对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4 三产融合有待进一步优化

农村三产融合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要素集聚、产业交叉、产业渗透等方式,推进各生产要素一定区域内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产业的多重效应,从而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同、高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所在,也是农创小镇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小岗村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第一产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及以乡村旅游、培训经济等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协同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三产融合发展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小岗村推进的部分三产融合项目更多的是以量的提升为主,忽视了质的提升。例如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不足,数量多、规模小的现象普遍,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此外,一些三产融合项目所涉及的利益关联机制设计有脱离实际的倾向,造成三次产业间的利益关联不够紧密,经济效益打折扣。另一方面,以特色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的协调尚有不足,围绕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服务有待加强建设,例如,民宿、饭馆的数量没有达到优化配置,农家乐的示范作用仍有待加强等。

3 小岗村推动农创小镇特色化发展的路径与建议

3.1 提升文化附加值为导向,加强规划引导

农创小镇特色化发展的核心在于特色,关键在于如何将当地的文化内涵融入到小镇建设当中。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小岗村可以依托自身的历史资源和小岗文化品牌,围绕现代农业、特色旅游业在创新创意上做足文章。例如,可参考故宫的数字博物馆的例子,通过建立小岗文化体验馆,借助VR、数字等技术将小岗村的历史变革和文化景观呈现出来,让民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小岗村的发展历史和文化魅力。其次,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建议小镇业态向体验型倾斜,推动休闲与观光业的发展。例如,将当地村民的生活娱乐融入到小镇旅游线路上,将经典的红色元素融入到小岗村的景观设计中,从而增强小镇体验的独特性。最后,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要不断丰富和升华,培育新型农村文化业态。建议搭建文化创意平台,通过文化资源的整合、创新,打造特有的文化内涵;引进新兴文化产业,如文创、影视制作等行业,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化。

3.2 推动创新集聚转化,提升产业整体层次

创新协同发展是农创小镇的内涵体现,推动创新集聚转化对农创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围绕现代农业、特色旅游业、产业园区建设等优势领域,精准规划项目开发,并通过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政企信息共享机制等机制、当地农民和企业与外来资本的合作共赢机制,积极推动小岗村的项目对接和招商工作。其次,当地政府要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积极引导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围绕上游安徽农垦集团、安徽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北大荒集团等农业科技企业推动产业创新,并以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产品为核心提升产业价值链,不断加强小岗品牌建设。最后,积极弘扬小岗村的改革创新精神,注重产业与双创孵化基地、科技产业园区以及与高校合作的研究基地等平台的紧密结合,疏通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并帮助有需要的企业进行发展转型,激发企业的创造力以及平台的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推动企业与创新发展平台的对接,重点扶持技术型企业,以点带面的推动整体产业的发展[9]。

3.3 围绕产业链做延伸,优化双向产业链融合

针对当前小岗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应该将产业链拓展、优化双向产业链融合摆在首要位置,这对于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首先要纵向拉长农业产业链,重点向下游拓展,提高农产品精加工水平,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以及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并充分整合。例如通过技术引进,并借助淘宝、抖音等网络平台,推動“产业+直播+电商”创新模式发展,从而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创小镇建设注入新动力。其次,要横向上拓宽领域,实现跨行业发展,推进功能叠加,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旅游等优势领域,另一方面将历史、文化、科技等要素融入其中,打造“农业+旅游业+”式的新业态。最后,发挥集体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整合拓展双向产业链,着力构建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进而从整体上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10]。

3.4 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人才是农创小镇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产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通过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对促进一二三产业发展,推进小镇建设有重要意义。小岗村目前面临的相关人才缺乏的现象较为严重,亟待创新人才与专业技术型人才来支撑小镇建设。首先,当地政府要结合农创小镇的建设方向,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设立专项基金、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等措施,重点吸引海外人才、技术型人才以及创新人才投入到小岗村农创小镇建设中去。同时要建立人才的甄选、评估机制[11]。其次,要全面加强小岗村产业园、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园区建设,并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为人才、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最后,当地政府要健全各级教育体系,并通过组织培训班、函授、调研等方式,切实加强现有队伍的专业素养,并努力培养出小镇建设所需的各种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德培.中国经济2020[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0:1.

[2]王博雅,张车伟,蔡翼飞.特色小镇的定位与功能再认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40-147.

[3]王新哲,雷飞.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的机理与模式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5):153-159.

[4]余茜,许彦,李冬梅.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水平研究:来自成都的证据[J].世界农业,2019(6):98-105.

[5]李冬梅,郑林凤,林赛男,等.农业特色小镇形成机理与路径优化:基于成都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8(5):79-90.

[6]李国宏,蒋晓铭,姚宏志,等.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路径选择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2):38-41.

[7]郝华勇.特色小镇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机理与路径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4):42-48.

[8]高菲.安徽小岗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4(6):63-66.

[9]朱莹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6,28(2):49-56.

[10]程长明,陈学云,郑峰.产业链拓展视角下的农村三产融合路径研究:基于小岗村的实践[J].新余学院学报,2020,25(1):6-11.

[11]张馨月,黄映晖.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分析:以北京小汤山镇为例[J].农业展望,2019,15(7):53-57.

(责任编辑:柯文辉)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
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财经类大学智库的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