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栽培密度对朝天椒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0-06-15周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朝天椒产量

周华

摘 要:为探讨朝天椒的最佳栽培密度,以朝天椒品种福建辣椒王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栽培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朝天椒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朝天椒的始花期、始收期、终收期等生育进程无影响;栽培密度对朝天椒植物学性状有较大影响,随着栽培密度增大,朝天椒株高呈逐渐升高趋势,株幅和分枝数呈逐渐下降趋势;栽培密度对朝天椒经济性状有影响,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朝天椒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显著降低,其平均单果重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中低栽培密度时朝天椒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大呈逐渐升高趋势,当栽培密度为3.7050万株·hm-2时,朝天椒产量达到最高(每667 m2为1236.7 kg),但当栽培密度为4.7640万株·hm-2,产量反而显著下降。

关键词:朝天椒;栽培密度;植株生长;产量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optimum cultivation density of pod pepp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densitie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pod pepper were studied by using Fujian Pepper King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setting 6 cultivation dens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ion density had no effect on the growth process of pod pepper, such as the early flowering season, the initial harvesting period and the final harvesting period. The cultivation density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d pepper. With the increase of cultivation density, the plant height of pod pepper showed a trend of gradual increase, while the plant width and branching number showed a trend of gradual decrease. The cultivation density had an effect on the economic characters of pod pepp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ultivation density, the yield and fruit number per pla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average weight of single fruit showed a trend of gradual decrease. The yield of pod pepper showed a trend of gradua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ultivation density when the cultivation density was low and medium. When the cultivation density was 37050 plant per hm2, the yield of pod pepper reached the highest (1236.7 kg per 667 m2). However, when the planting density was 47640 plant per hm2, the yiel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Pod pepper; Cultivation density; Plant growth; Yield

辣椒是茄科辣椒屬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蔬菜作物。辣椒营养丰富,富含辣椒素、辣椒红素、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食疗保健作用[1]。新鲜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首位,干辣椒中则富含维生素A[2]。我国种植辣椒已有300多年历史,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适于辣椒生长,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其类型和品种较多。朝天椒Capsicum annuum var.frutescens L.是众多辣椒种类的一种,可分为单生和簇生两种,其椒果果柄朝上生长、果实较小、辣度高、易干制,兼有观赏、食用、干制、加工等用途[3-5]。朝天椒不仅可以鲜食、加工成食品和调味品,还可作为医药、化工、军工等方面的原料,其用途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朝天椒及其加工制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朝天椒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基地化、规模化和区域化等特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由于朝天椒的易干制特性,其加工制品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许多地区都将朝天椒作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以发展。福建辣椒王是福建地方特色朝天椒品种,其干椒色泽油亮、肉厚耐煮、辣味较重,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喜爱[6-7]。笔者结合多年种植实践经验,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对福建辣椒王朝天椒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以期探索该品种的最佳栽培密度,为该品种的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宁化县曹坊镇石牛村,海拔455 m,北纬N26°03′41″、东经E116°40′26″。试验地土壤为砂质红壤土,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前作为水稻。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朝天椒福建辣椒王,由宁化县王中王辣椒专业合作社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不同栽培密度处理,分别为D1:1.5150万株·hm-2(穴距55 cm,单穴单株定植);D2:1.8525万株·hm-2(穴距45 cm,单穴单株定植);D3:2.3820万株·hm-2(穴距35 cm,单穴单株定植);D4:3.0300万株·hm-2(穴距55 cm,单穴双株定植);D5:3.7050万株·hm-2(穴距45 cm,单穴双株定植);D6:4.7640万株·hm-2(穴距35 cm,单穴双株定植)。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12 m2,随机区组排列。

1.4 栽培管理措施

1.4.1 催芽播种 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泡20 min,随后再将种子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15 min,捞出清洗干净后,用清水继续浸种2 h,用湿纱布包裹后在28~30℃的温度下进行催芽,待多数种子露白后进行播种。采用72孔穴盘育苗,育苗设施为钢拱架塑料大棚,育苗基质为蔬菜育苗基质(厦门市江平生物基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于2019年1月14日播种,播种后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基质进行消毒。幼苗出土后应及时进行通风降温,出土15 d后喷施0.2%磷酸二氢钾进行追肥。苗期应注意温度管理,以防徒长。幼苗长至15 cm左右高、8~10片真叶,达到壮苗标准时,即可进行移栽。

1.4.2 整地移栽 起垄前全园施撒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随后进行深翻整地。采用高垄单行栽培,垄宽1.2 m(含沟),垄高25 cm,垄上覆盖黑色地膜。起垄时每667 m2施用三元复合肥100 kg、有机肥80 kg作底肥。4月13日进行移栽。幼苗成活后,结合浇水轻施提苗肥(0.5%尿素和磷酸二氢钾),15 d左右浇1次,连施3次。植株生长旺盛期,及时去除地膜并进行中耕培土,培土厚度5 cm左右。结合中耕培土,每667 m2追施有机肥50~60 kg和氮磷钾复合肥(15-15-15)10 kg。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植株生长初期注意控制水分,避免辣椒徒长。进入盛果期后,若遇高温天气应及时灌水,雨季则要及时排水。田间病虫害防治同大田常规生产,总体上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1.5 调查方法

7月8日始收,9月10日终收,每小区定点选取长势较为一致、具有代表性的朝天椒植株10株,调查生育进程、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在第一批果采收时(7月8日)统计植株的分枝数,在第4批果成熟时观测统计株高、株幅。每次采收时记录统计10株植株的产量和果实数量,以整个采收期内平均单株总产量和单株结果总数计算平均单果重。小区产量为整个采收期内小区产量总和。

1.6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使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密度对朝天椒生育期的影响

在同等栽培管理下,不同栽培密度间福建辣椒王朝天椒的始花期、始收期、終收期等生育进程无差异。

2.2 不同栽培密度对朝天椒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朝天椒的株高、株幅、分枝数等指标有着较大的影响(表2)。由表2可知,随着栽培密度增大,朝天椒植株株高呈前期逐渐升高、后期趋于平缓的趋势,其中D1、D2、D3之间差异显著,D4、D5、D6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栽培密度增大,植株株幅呈明显下降趋势,株幅D2和D3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间有显著差异。植株分枝数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逐渐下降,D6的分枝数最少,为3.33条。

2.3 不同栽培密度对朝天椒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栽培密度对朝天椒的经济性状有明显影响。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朝天椒的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均显著降低。D1单株产量最高,为957.6 g;D6单株产量最小,仅为345.3 g。D1的单株结果数最多,达178.6个,而D6的平均单株结果数最少,仅为65.5个。平均单果重大体上也是呈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D1的平均单果重最高,为5.36 g,而D6的平均单果重最小,为5.04 g。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朝天椒产量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当栽培密度过大时(D6),产量反而显著降低。其中,栽培密度为3.7050万株·hm-2(D5)时朝天椒产量达到峰值,每667 m2产量为1236.7 kg。

3 小结与讨论

不同栽培密度对福建辣椒王朝天椒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有明显影响,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株高呈逐渐升高趋势,株幅、分枝数、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在试验密度范围内,中低栽培密度时朝天椒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呈逐渐升高趋势;在栽培密度为3.7050万株·hm-2时,朝天椒产量达到最高,每667 m2产量为1236.7 kg。

辣椒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大多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辣椒产量与种植密度、栽培方式等密切相关[8]。辣椒生长发育与植株密度之间有复杂的关系,相近的植株之间茎叶、根系等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其地上部微环境、根系微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辣椒产量[9]。隋益虎等[10]认为种植密度主要通过影响通风、透光从而影响株高、分枝数、结果数和单果重等,合理密植是辣椒高效栽培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邢开德等[11]研究发现,适当增加栽培密度可以提高辣椒产量。当栽培密度过高时,辣椒植株生长后期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好,容易发生落花落果,影响中后期产量[12]。胡建超等[13]研究发现线辣椒的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均与栽培密度呈负相关,产量则随密度的增加总体呈现正态分布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辣椒王朝天椒产量随密度的增加也呈类似正态分布趋势,中低栽培密度时产量呈逐渐升高趋势,栽培密度过高时(4.7640万株·hm-2),产量较中低密度时显著下降,这与赵贞祥等[14]的研究结果相类似。

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福建辣椒王朝天椒的始花期、始收期、终收期等生育进程无明显差异,这与郑元红等[15]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其原因可能是栽培密度对福建辣椒王朝天椒的株高、株幅的影响主要在于对节间距、分枝数等的影响,因其不改变始花节位数,故对始花期未有明显影响。福建辣椒王植株为无限生长型,其终收期主要受栽培管理水平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受栽培密度影响较小。韩国先等[16]也认为辣椒始收期以前植株并未封行,植株生长受栽培密度影响小。

参考文献:

[1]苗锦山,沈火林.辣椒高效栽培[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杨维田, 刘立功. 辣椒[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3]贺洁,苏亚蕊,张大乐,等.朝天椒遗传多样性的AFLP标记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3):62-66.

[4]刘颖,陈斌,张晓芬,等.我国朝天椒生产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及对策[J]. 蔬菜,2010(1):34-35.

[5]桂敏,龙洪进,钟秋月,等.朝天椒種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1):176-182.

[6]吴立东,罗英,曾绍贵,等.朝天椒新品种明椒9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 2018(9):70-72.

[7]徐永好.福建辣椒王穴盘育苗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4(6):53-54.

[8]王飞,姚明华,李宁.不同栽培处理方式对秋辣椒产量及发病率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1):2839-2841.

[9]许耀照,吕彪,王勤礼,等.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商品性及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3(5):1-3.

[10]隋益虎,胡能兵,唐金宝.密度、氮肥及硼肥对紫色辣椒凤紫运1号的产量效应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8,30(3):413-419.

[11]邢开德,刘佳业,许灿国,等.不同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对丘北辣椒产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科技,2010(1):14-16.

[12]侯超,陶承光,王丽萍,等.不同密度和整枝方式对辣椒光合特性、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3):159-162.

[13]胡建超,赵尊练,郭长美,等.不同定植密度对线辣椒根系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1):317-322.

[14]赵贞祥,杨永岗,张二喜,等.旱地辣椒栽培中密度、氮、磷及钾肥因子的优化[J].土壤,2013,45(4):628-632.

[15]郑元红,肖莉,牟东岭,等.不同定植方式和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10(5):30-31,44.

[16] 韩国先,陈水校,程湘虹.辣椒新品种“长胜”种植密度试验与大田示范研究初报[J].蔬菜,2015(6):11-13.

(责任编辑:林玲娜)

猜你喜欢

朝天椒产量
郭廷瑜
簇生朝天椒新品种群星6号的选育
消失的朝天椒
朝天椒种植产业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朝天椒为什么朝天长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