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叶油润度参比样的制作与分析

2020-06-15齐凌峰张明乾李菁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适用性烟叶

齐凌峰 张明乾 李菁菁

摘 要:为方便烟叶评级人员准确把握烟叶油润度概念,从烟叶评级实践的角度出发以及根据国家标准(GB2635-1992)《烤烟》中油分的定义,采取感官分析方法,遵循参比样的制作原则,制作了7个档次的烟叶油润度实物参比样品,进行特征描述、档次排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参比样样品评价排序数据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档次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此套参比样品符合重复性和再现性,适用性较强。

关键词:烟叶;油润度;参比样;适用性

Abstrac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tobacco grading personnel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cept of tobacco oil moistening degre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bacco grading practice and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oil content in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fluecured tobacco (GB2635-1992), by using the sensory analysis and following the production principle of reference sample, 7 grades of reference samples of tobacco oil moistening degree were made,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were described and the grades were sorted.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trong consistency in the evaluation and ranking data of the reference samples,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ades, indicating that the reference samples were consistent with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and had strong applicability.

Key words: Tobacco; Oil moistening degree; Reference sample; Applicability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烤烟(GB2635-1992)[1]中规定的烟叶外观质量品质因素多为综合性因素、比较抽象,难以借助科学仪器进行精准的数据测量和分析作为支撑。因而,当前烟叶外观质量评级主要依靠人体的感觉器官判断烟叶的各个品质因素、进而判定该烟叶归属于哪个等级[2]。但是,由于不同人对同一品质因素的感知和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人的从业经验积累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烟叶评级结果难免出现偏差和波动,其准确性常常受到质疑、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也严重制约着烟叶评级体系的科学化、学科化[3-5]。本研究结合感官分析技术[6],分解品质因素的品质因子,并进行标度划分,从技术角度分析并通过建立烟叶品质因子参比样,对烟叶分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实时纠偏、减小人为因素对烟叶分级质量的影响,从而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期让烟叶评级在烟草行业的技术革新中起到关键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比样选择与确定

油分又称含油量,是指水中矿物性和动植物性油的含量。但烟叶油分并非指烟叶内含油量的多少,而是指烟叶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人们眼看感知的油润或枯燥的视觉反映、手摸所感知的柔润滑腻或枯松(糙)的手感[7-8]。油分在《烤烟》国标中的定义为“烟叶内含有的一种柔软半液体或液体物质,根据感官感觉分为4个档次:多、有、稍有、少。”由于标准中对油分的表述是基于定性描述,包容度较大且过于抽象,在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容易因个体差异而导致主观认识上的偏差[9-10]。

油分是烟叶质量判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但它是一个复合性因素,需要根据感官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解,以找出与油分相关的品质因子。

1.2 参比样品质因子的分解筛选

从日常感官上与描述物质油分相关的词汇有油润(和田玉)、枯燥(干稻草)、油性(香肠)、油腻(红烧肉)、油亮(油漆)、胶黏性(不干胶)、黏附(衣服上粘的灰尘)、黏性(粘蚜黄板)、黏滞性(糖稀)、黏稠(原油)、平滑(平板玻璃)、滑腻(肥皂)、柔滑(绸缎)、黏腻(黏滑)等。

根据建立感官特性描述词的原则,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各感官特性描述词进行筛选、过滤、合并,将以上描述词归为:油润度和黏腻感,认为这两个品质因子具有共识性、不可再分解性,适用于解释烟叶的外观表征并可制作参比样。

1.2.1 油润度 即烟叶表面的油性反映而呈现出发亮和润滑、给人以一种光亮润泽的感觉,就人体感官而言,以视觉感受为主;其反义词为“枯燥”,即烟叶表面给人一种油分干枯、黯淡无光的感觉,就人体感官而言,以视觉和触觉综合判断。

1.2.2 黏腻感 指在用手触摸烟叶时,烟叶表面油性物质给人一种粘连、腻手的感觉,就人体感官而言,以视觉和触觉综合判断。

1.3 参比样供试材料

在云南省烟叶公司采集了2018年来源大理、文山、楚雄、昆明等产区烟叶样品300多片作为备選样品,烟叶样品取自不同部位、不同颜色、不同成熟度,尽可能涵盖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油润度档次。

1.4 参比样制作原则

为保证参比样制作效果,在参比样制作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5]。(1)代表性原则。样品要充分反映该因子不同档次的特点。(2)稳定性原则。在适宜的存放条件下,样品质量稳定,不同批次重现性好。(3)最小差别阈值原则。对单因子梯度尽量细分,相邻梯度的识别阈要明。(4)连续性原则。品质因子的相邻结构档次之间要有一定梯度,而且要具备连续性,两个相邻结构档次不能形成较大落差,不脱档。

1.5 评价方法

参比样制作完成后随机编号、混合后随机排列,由2名全国烟叶分级技术能手和7名烟叶分级技师组成评价小组,对样品进行档次排序。

1.6 数据分析

利用SPSS18软件[11]对数据进行Friedman检验[12]和Kendall′s W检验[12],分析评价小组成员的参比样排序结果,计算测试参比样的一致性、适用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比样初选

将烟叶放在烟叶分级室平衡水分后,通过眼看、手摸对采集的烟叶样品进行初选分档,依据油润度强弱进行排序,在识别阀范围内尽量细分,制作共7个档次的油润度参比样品,样品去除叶尖、叶基、叶缘,制作成7 cm×5 cm的长方形叶片,装入密封袋内冷藏保存。

2.2 参比样确认及档次描述

观摩参比样初选实物样品后,依照样品油润度强弱排序,在识别阈范围内将油润度划分成油润、较油润、稍油润、中等、稍枯燥、较枯燥、枯燥共7个档次,对不同档次的油润度进行感官特征描述。确定后的各档次描述词见表1,确认后的参比样品如图1所示。

2.3 参比样适用性测试

将7个档次参比样随机编号为字母A、B、C、D、E、F、G,混合后随机排列,由评价小组分别对参比样油润度进行档次排序。排序结果列于表2~3。2.3.1 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 利用SPSS18软件对数据进行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得到油润度参比样的检验统计量。由表4可知,Kendall′s W检验的P<0.01,拒绝零假设,具有统计学意义。Kendall′s W系数为0.867,接近于1,说明评价排序数据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即本研究中9位评价员对油润度参比样的评价标准是一致的。

2.3.1 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 利用SPSS18软件对数据进行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得到油润度参比样的检验统计量。由表4可知,Kendall′s W检验的P<0.01,拒绝零假设,具有统计学意义。Kendall′s W系数为0.867,接近于1,说明评价排序数据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即本研究中9位评价员对油润度参比样的评价标准是一致的。

2.3.2 Friedman检验 利用SPSS18软件对数据进行Friedman检验,得到油润度参比样的检验统计量(表5)。由表5可知,m检验渐进显著性P<0.01,说明各油润度参比样档次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也进一步证实此套参比样品符合重复性和再现性,适用性较强。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感官分析方法研究发现,烟叶油润度作为烟叶分级感官因子是可行的,各档次之间有较为明显的梯度和差距,能够明显识别,在分级实践中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为今后烟叶分级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对烟叶评级的学科化、科学化有着积极的参考作用。油润度仅是组成烟叶外观质量的诸多感官因子中的一项,通过感官分析技术可进一步筛选分解出其他感官因子并加以科学分析佐证,用以更好地应用于烟叶评级工作。但烟叶油润度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品种的影响较大。本研究虽进行了大量样品的收集与初选,但仍未能代表全国所有产区,且样品均是2018年种植收购的烟叶,因而未能全面反映不同年份国内各产区烟叶的烟叶油润度状况。在今后研究工作中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品收集范围,调整扩大油润度参比样量值范围,对参比样档次做进一步细分。

参考文献:

[1]闫新丽,马建伟,冯晓民,等.工商交接备货烟叶等级质量分级[J].中国烟草科学,2006(3):28-30.

[2]于华堂,冯国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烤烟(GB2635-199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3]李锐.烟叶分级工(一至二级)专业知识(试用)[M].北京: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进修学院,中国烟叶公司,2013.

[4]闫新甫.中外烟叶等级标准与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5]闫克玉,赵献章.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赵镭,刘文.感官分析技術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7]谢利丽,郭利,朱金峰,等.烤烟烟叶油分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4(9):61-64.

[8]李章海,刘登乾,韩忠明,等.烤烟油分与烟叶理化特性关系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88-1089,1105.

[9]陈晓明,陈伟,涂永高,等.不同基因型烤烟油分表征化学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711-3713.

[10]过伟民,程森,张骏,等.烤烟表面微观结构特征与外观品质的关系[J].烟草科技,2015(8):1-6.

[11]武松,潘发明.SPSS统计分析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2]申希平,祈海萍,刘小宁,等.Friedman M检验平均秩的多重比较在SPSS软件的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4):611-613.

(责任编辑:林玲娜)

猜你喜欢

适用性烟叶
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
CLDAS土壤湿度产品适用性评估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结构化数据适用性研究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结构化数据适用性研究
某门头桁架YJK和Midas整体分析及简化设计法的适用性探讨
探讨仓储烟叶霉变及其生物防治措施
郴州烟叶自动化收购模式探讨
晒烟叶
烟叶饲喂山羊要小心谨慎
卖烟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