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课程研究

2020-06-15何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高中

何珊

摘 要 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里对体育学科的要求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并且对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等有了更多诉求。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点,本文通过对《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分析与讨论,再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安排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并提出基于新课程标准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应更加注重教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若干建议,为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学人才提供有实际意义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高中 体育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主流话语。目前我国四年本科阶段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倡导培养复合型人才,虽然体育教育仍是其第一目标,但培养方向略微模糊。这种没有针对性的培养是中学体育教师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根本原因,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在竞争中没有优势的根本所在。这些问题导致体育课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本文通过分析华南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建议,促进学校的体育教育人才能够符合当下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

1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现状

1.1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根据资料得知,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综合教育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开设的课程达到了127门,学生可选择的课程都超出来《课程方案》的规定,并且学校提倡学生可以跨专业和跨系选读,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复合型的目标,但是学科课程越来越多,选择范围越来越广,却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和针对性的培养方向。

1.2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1.2.1必修课与选修课学习内容的重合

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课程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如体育游戏与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科研方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之间有大量学习内容重叠。课程内容的重合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并且在重复的学习下,難免会让学生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产生一定“厌烦感”。

1.2.2体育课程体系设置与社会需求有差距

“新课程”标准里对高中体育课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有了很明确的规划,其课程内容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等六种运动。而每个运动技能系列又由若干运动项目组成,这一规划就意味着体育老师需要掌握的体育技能增多。但是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完全满足“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在这种课程设置培养下的大学生是无法满足高中的日常教学工作的。术科技术能力的缺陷,会使高中体育教师很难担负起做老师的职责。

2新课程”标准下下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

2.1增设体育学的创新型课程群

完善相关知识结构、拓宽专业口径、重视学生创造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将体育课程领域内的新形式、新特点、新成果、新趋势加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增设前瞻性课程和创新型课程群。

2.2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细分

华南师范大学应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细致划分,减少模糊概念的课程,多增加对社会实践及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如专门开设幼儿体育教育、中小学体育教育或社会体育教育等。并且多倡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选择优势项目和可发展的方向。

2.3改善课程设置,突出教学特色

可以将教育类的多种学科想融合起来,例如:专业技能课与心理学的融合、实践课与教育理论课程的融合等。这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上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并且也是一种很好的课程创新,在千篇一律的传统教学中,这一举措可以突出学校的教学特色。

2.4构建灵活的实践活动课程结构

从目前所调研的成果来看,课程设置里的毕业实习的学分占比不大并且所要求的的实习时间不长,实习时间安排一般也仅仅只是在最后一年学里,但实践其实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因此,我认为可以灵活的对实习课进行程安排,要多给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并且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方向和平台,可采用间歇性的实践活动和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

3结语

《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体育学习更加的重视,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大的要求。新的标准要求了高校教学职能需要更高的社会价值与重任,其应该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对体育教育专业做出合理的研究,把握教学职能的核心理念,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和建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孙铁环,于永平,张晓义.高等学校体育社会服务职能:发展向度与原则解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0):72-77.

[3] 季浏.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06):799-801.

[4] 陈琳,郦渊.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17(18):108.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专业高中
老龄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