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6-15冯果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冯果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96-01

学生想要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一、搭建问题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搭建问题化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教师在搭建问题化教学情境时,要从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基础出发,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课件动画演示):由于今天中午爸爸妈妈不在家,所以小明想打电话订午饭。学生看完后,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小明没有把他家的位置告诉对方。”教师说:“对呀!那么在生活中怎样确定位置?”教师通过创设这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步骤。

二、让问题调控教学,引领学生走向思维深处

“让问题调控教学”策略的特点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问题既是教学的主线,又是教学的延伸,它贯穿教学的始终。提出问题绝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思维上的碰撞。因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知识,这样学生不仅主动获取了知识,還提升了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思,探有所得。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1)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哪个图形?(2)观察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明白: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让问题调控教学,逐步引领学生走向思维深处,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升了数学思维。

三、以议明理,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体位置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也能有清晰的思维和解题思路,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质疑、补充,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当学生逐步学会据理力争时,他们的思维品质就是有了质的飞跃。

例如,针对“搭配”题型,教师可以提问:“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再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探讨。除了练习搭配衣服,还可以进行饮料与点心、水果的搭配,以及多种路线的搭配练习,加强学生对此类题型的印象,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将培养思维的策略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才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采用激励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要知道,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要比被动学习的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模式,力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敢于思考。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他的薄弱之处,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丰富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动力,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还要努力探寻更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保障。

(责编黄露)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