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度,轮到农村戏大热了吗?
2020-06-15王雅莉
王雅莉
《最美的乡村》海报
去年11月底杀青,今年3月18日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绿水青山带笑颜》的上星速度让人惊讶。此前,网传这一档期有《孤城闭》等三部剧集争夺,谁都没想到,最后“上位”的是这部此前宣传寥寥的扶贫 剧。
“感谢总局和陕西局的支持,让这部剧创造了最短过审上星纪录。”新媒诚品总经理、该剧的总制片人尹香今说。这部剧在审查上简化了很多流程,一路绿灯放行。3月10日广电总局召开视频会议部署脱贫攻坚题材播出工作之后,3月13日片方就接到了湖南卫视的上线通知。随后,双方迅速签订购剧合同,并在3月15日官宣定档。
某一线卫视员工告诉我,由于政策原因,这样的空降剧今年恐怕还会有很多。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扶贫剧将会持续播出一整年。不同于去年第四季度各卫视扎堆播献礼剧,今年的扶贫剧将会在各卫视分批播出。如今湖南卫视算是在五大卫视里打了个头阵。
不过,尽管其他卫视没播扶贫剧,目前在播的剧集也属于献礼剧。东方卫视、北京卫视联播的《如果岁月可回头》是建国70周年献礼剧;浙江卫视、江苏卫视联播的《冰糖炖雪梨》是助力冬奥会献礼剧。下半年还会有一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礼剧和抗疫剧播出。
3月16日,央视率先开播扶贫剧《一个都不能少》。广电总局也公布了22部重点扶贫剧名单,其中较受关注的除了杨烁主演的《绿水青山带笑颜》,还有靳东主演的《温暖的味道》和郭靖宇团队的《最美的乡村》。
由于城市化和主流观众的年轻化,农村题材的衰落不可避免,作为农村题材中的重要分支,扶贫题材也日渐衰落。但进入2018年,主旋律题材逐渐成为各大影视公司的追逐热点。扶贫题材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统计了近五年来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备案情况,果然自2018年起,农村题材迎来了一个小高峰。2019年当代农村题材备案占比为8.51%,远高于2017年的4.79%。
在政策东风的加持下,扶贫题材电视剧能否一举翻身?众多扶贫剧中,能否出现兼具口碑和热度的主旋律佳作?我采访了几位关注扶贫题材的制片人、导演和编剧,试图探讨这一题材如今面临的困境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扶贫剧随献礼季“起飞”
“扶贫”是农村剧中的一大主题。早在去年六月,扶贫剧《一个都不能少》举办剧本研讨会时,中广联副会长、文艺评论家李京盛就提到,“近来看了十个农村题材的选题,其中有七八个写的都是扶贫。”但随着极端贫穷和脏乱差的地区越来越少,以及电视剧的取景需要,许多扶贫剧开始强调“乡村振兴”,不再一味展现破破烂烂的农村景象。
《一个都不能少》剧照
《绿水青山带笑颜》就是这样一部剧。剧中的取景地博山在山东省并不算贫穷地区,剧中展现出来的村庄环境和整体设施也不差。“要说扶贫剧,我觉得更像博山的宣传剧。”坐拥47万粉丝的山东本地博主“淄博笔记本”在微博上表示。
但该剧的导演周英男透露,一开始选择在北方拍摄,正是因为中国大部分北方地区经济发展要落后于南方,所以才选了一个相对“落后”、风景又足够美的地区——博山,这是对“两山”精神(主要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好的诠 释。
本剧的总导演、总制片人刘流表示,这是一部“讲述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田园风青春励志剧”。刘流因出演《乡村爱情》系列里的刘大脑袋而广为人知,《绿水青山带笑颜》也延续了他一向擅长的轻喜剧风格,颇有点《乡村爱情》的味道。
和许多在2018年主旋律之风渐起时备案的项目不同,早在2017年,《绿水青山带笑颜》就已经在广电系统备案,编剧徐正超在各省农村体验了三个多月,很快写出了剧本。当时刘流就想到,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播出的最好时机。于是,在把手上其它几个项目做完后,刘流开始找投资方和拍摄地。
2019年6月,刘流把这个项目推荐给万达影视旗下新媒诚品的总经理尹香今。当时主旋律题材已经被炒得火热,各大影视公司都在加大主旋律作品的储备。“作为影视创作者,我们要用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关注主旋律作品,传递正能量。” 此前,尹香今已经看了十几个扶贫题材项目,但都不是很满意。
“相比之下,《绿水青山带笑颜》的视角比较独特。一是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开民宿,二是发扬当地的传统工艺,这两者都体现了年轻人返乡創业的新思路,即用知识从根本上改变乡村面貌。”尹香今说。她把这个项目上报给集团,很快获得了万达影视集团总裁曾茂军的支持。
万达影视参与投资后,尹香今又把这个项目推荐给芒果娱乐,组建了出品方阵容。2019年8月底,《绿水青山带笑颜》在博山开机。拍摄过半时,片方剪辑了部分素材举行了看片会,邀请各大投资方和卫视前来看片。
《绿水青山带笑颜》剧照
“这类题材的特点是制作成本较低,过审也相对容易,但销售压力会比较大。”说起扶贫题材和军旅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他主旋律题材的不同,尹香今坦言。但由于2020年是个可以预见的脱贫攻坚宣传节点,卫视出于政策需要必然会产生购剧需求,所以销售风险要小很多。
为了赶上政策“东风”,剧组在开机前就算好了日子:最好能在两会期间或下半年脱贫攻坚宣传季播出。刘流告诉我,整部剧能用三四个月时间做完后期,关键在于“打提前量”,边拍边剪。尹香今也表示,虽然疫情给后期制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大家还是共同努力赶上了这次难得的播出机会,“春节后我们就申请了发行许可证。”
扶贫剧有多难写?
《绿水青山带笑颜》2019年8月底开机,11月杀青,高效率的拍摄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
“剧中的民宿由当地企业家出资搭建,戏拍完后就会开业迎接客人。我们希望这部戏播出后,博山的网红公路会更火,博山的美食和传统工艺产品也能更畅销。”尹香今告诉我,和当地文旅业结合,是许多扶贫剧都会采用的做 法。
扶贫剧《最美的乡村》的导演巨兴茂也告诉我,每到一个村拍摄,村委会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都会跟着他们,看他们办公室的布景是否符合政策标准。一些需要大量群演参与的场景,村干部还会帮忙协调村民的时间。
之所以能获得大量支持,主要是因为扶贫剧能宣传国家有关脱贫攻坚、扶持三農的政策,带动地方旅游业。
“如果不熟悉国家关于农村的政策法规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很难写好扶贫剧,其它剧很容易找枪手代笔,扶贫剧不行。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这些编剧都得烂熟于心。”专注于创作农村题材近20年的编剧谷凯告诉我。
谷凯因在2007年和潘长江合作农村剧《清凌凌的水 蓝莹莹的天》成名。2014年,他和导演张永新合作的《马向阳下乡记》在CCTV-1开播,收视率稳居当年全国第一,揽获了包括飞天奖、金鹰奖在内的多个电视剧奖项。目前,由他担任编剧的《温暖的味道》正在拍摄中,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制作完成。
《温暖的味道》剧照
在谷凯看来,真正的扶贫剧应该准确反映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下来后,都要第一时间研读,看和以往比有什么变化。比如最近国务院发布《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这就是个重大信号。”
因为扶贫剧本身具有的政策宣传性质,剧中对于黑暗面的揭露也要点到为止。
和谷凯一样,《最美的乡村》编剧之一杨勇也从事农村剧创作近20年。2018年,他和导演郭靖宇合作的造林题材献礼剧《最美的青春》豆瓣评分高达8.3。70后的他出身于河北省党政机关,熟悉政策,尺度拿捏精准。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政策,《最美的乡村》在拍摄时成立了党支部。党支部成员都是剧组里的党员,负责培训群众演员。因为很多群众演员都是当地农民,没学过表演,需要统一训练,“关于政策的台词必须一字不差,比如精准扶贫、党旗红什么的。”巨兴茂说。
因为党政内容较多,扶贫剧往往娱乐性较弱,较难赢得年轻观众。为了吸引年轻人,一些扶贫剧开始尝试加入民宿、直播等流行元素,在《绿水青山带笑颜》中,男主杨烁在博山的创业项目就是民宿,马苏饰演的第一书记也提出要用短视频带 货。
在尹香今看来,吸引年轻观众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绿水青山带笑颜》不仅仅是一个讲述脱贫攻坚的故事,更是当代年轻人多元价值观的一场蜕变。剧中男女主都是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对前途迷茫且没有安全感,最终选择返乡创业实现自身价值,这是当下很多选择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2014年的《马向阳下乡记》,吸引年轻观众的地方则在于故事一波三折,体现了复杂的人性。有网友称其为“乡村纸牌屋”,“把农村人鸡毛蒜皮的小心机写得淋漓尽致”。“你真正关心农村的话,会发现农民一点都不傻。为了在严酷的现实中生存,他们甚至比城里人还聪明。”谷凯说。虽说扶贫剧带有一定的政策宣传属性,但影视内容本质是娱乐产品,仍要追求好看。
扶贫剧还能“扶”几年?
尽管《绿水青山带笑颜》相比以往的扶贫剧有颇多创新之处,今年还有好几部班底强大的扶贫剧待播,但借着“脱贫攻坚”的政策东风,扶贫剧真的能从此振兴吗?
从市场环境来看,这些年来扶贫剧确实比较难走。一位正在筹拍扶贫剧的制片人告诉我,影视公司拍扶贫剧一般都是政治任务,因为不赚钱。目前消化扶贫剧最多的平台是央视,但央视的购剧价格一向不高,“我们前年的剧卖给央视,去掉发行代理费也就是10%左右的利润。”
如果发行到二三线卫视,至少得卖给两个卫视,“不然得亏死”。如果想发行到一线卫视,演员阵容得足够强大。但一线明星里合适的演员并不好找,要么气质不够“土”,要么不愿意演。
《马向阳下乡记》剧照
2014年的《马向阳下乡记》,出品方是山东影视集团,导演是张永新,最终能请到吴秀波加盟就是凭借扎实的剧本和强大的班底。“在接《马向阳下乡记》这个项目前,吴秀波推了三十多个剧本。”谷凯说。
如今,《马向阳下乡记》的第二部《温暖的味道》请了靳东担任主演,配角李乃文、吴越、高露等也是近年来荧屏上较为活跃的演员。某业内人士透露,《温暖的味道》是去年为数不多投资过亿的电视剧项目。这样大的投资如果发行到央视回本并不容易。但因为现在广电总局鼓励卫视多购买扶贫剧,该剧的品相也不错,最终很可能会在两个一线卫视联播。
不过,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项目并不会成为常态。等完成脱贫攻坚宣传任务,扶贫剧的产量恐怕又会回落到正常水平。扶贫剧不像军旅剧、公安剧等其它天然具有类型化特征的主旋律题材,很难市场化,也就难吸引大量影视公司投 拍。
作为一名热爱农村题材的编剧,谷凯对2021年后扶贫题材的回落已经有了心理预期。但对这类题材的发展,他并不悲观。他认为扶贫剧虽然受众窄,但永远有人看,身边有几个喜爱农村题材的编剧也一直在创作。
“如果农村无人种地,中国人吃饭怎么办?一昧依靠政府输血也不行,农村得有自己的再生能力。”谷凯说。他希望通过扶贫剧唤起大众对农村问题的重视,鼓励年轻人回乡建设。
而在扶贫主题之外,农村剧还有更辽阔的创作空间。在谷凯看来,与其说是“扶贫”,“致富”才是农村剧永恒的主题。农民想的永远都是怎么过好日子,怎么赚钱,“真正的农村剧应该关心农村的土地,关心农民的饭碗,关心农民的幸福程度。而不是只把农村当作背景,写些家长里短的、放城市里也能发生的故事。”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往后,农村剧越难成为主流题材,但政策东风或许会给市场带来几部扶贫剧精品。中国人常说“小富即安”,对扶贫剧来说,能趁这几年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能借此引发更多人对农村的思考,也足够了。
● 摘自河豚影视档案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