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研究

2020-06-15纪爱芹

办公室业务 2020年5期
关键词:全面性高校档案真实性

纪爱芹

【摘要】高校档案是社会记忆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档案的一般属性又有高校的独特性,因此研究两者的关系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概括了目前高校档案在社会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高校档案建构的全面性与真实性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档案;社会记忆;真实性;全面性

高校档案作为社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记录高校生活、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成为高校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凭证。在各界社会加强世界记忆工程和城市记忆工程的过程中,高校以不同的方法与研究视角对这些工程进行理论解读,并为社会贡献了丰富、完整的照片、图像、音频等档案资料,有效推动了社会记忆工程的开展。

一、高校档案的定义及其属性

(一)高校档案定义。《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对高校档案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的阐述,认为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在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根据记录内容的不同,高校档案又分为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外事、财会、基建、仪器设备、出版资料共10类,这些档案是不同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会议记录、业务材料等,直接反映了高校工作的实际,并对以后的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如通过翻阅学生学籍资料等学生档案了解高校的招生情况、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毕业情况等;通过分析生源来源地以及考试情况为下一步招生明确思路;通过分析学生就业情况来研判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等。

(二)高校档案的属性。高校档案具有档案的一般社会属性。高校活动与社会活动密不可分,高校作为社会缩影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各项社会活动。高校最主要的两大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其中不管哪项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教学要围绕社会需要开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各项专业的设置更是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需求以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开展,而不能闭门造车。同时科研工作更是以社会热点为核心,科研工作者通过对社会政策、社会体系以及社会公众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读,实现科研与社会的高度一致。高校档案具有独特性。高校在社会中因其工作属性的不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就决定了其档案的独特性。高校工作以学年为计量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明确的时间性和规律性,如招生、就业、设备采购、校舍维修、实验室建设等;高校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各项课程的设置、机构设置以及收费设置等,不能朝令夕改;高校老师受专业和学科限制,在教学大纲的设置和修改上具有稳定性;学生受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限制,课程的学习具有稳定性。高校档案具有明显的科研型与学术型。高校作为各种理论思想的前沿阵地,各种思想碰撞,学术氛围浓厚。

二、高校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必要性与实践经验

(一)高效档案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必要性。高校档案的建设与完善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高校发展历程。高校档案不管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还是从高校重要事件亲历者的角度,都对各自学校的建设、发展历程进行了详实的记录,个体的汇总形成了中国高校发展的完整图谱。同时个体的档案材料还为整个高校发展历程中有悖论的一些事件提供了佐证,有利于构建准确的高校发展历史。高校档案的建设与完善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传统与文明的传承需要历代人的不懈付出与努力,更需要有具体、客观、可感的史料材料进行辅助。而高校档案对社会历史的记载、汇总,对各项社会实践尤其是传统文化资料的保存让高校能够以具体、丰富、形式多样的史料参与社会记忆构建,让后来人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能够激发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够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二)高校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实践方式。目前高校档案的社会记忆建构方式不尽相同,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个学校也在不断摸索档案的社会记忆建构方式,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实践方式:一是以时间发展为主线,这是目前高校主要使用的社会记忆建构方式,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部分高校是此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北大将有明显意义的重大事件或时间作为分段时间节点,将百年历程划分为九个阶段,分别为京师大学堂时期、民国初年、五四运动前后、三十年代、西南联合大学时期、复员后、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个阶段都有翔实的图片、文字、影像资料。每个阶段再根据章节或主题进行细分,如科研人物、杰出领导人、道德模范、英雄先烈、优秀学子、校史变迁等分门别类进行展出。二是以主题为主线,以时间发展为辅线,纵横交叉,以清华大学为首的部分高校是该模式的代表。清华大学依托其数字博物馆,按照清华足迹、清华人物、清华逸事、学在清华等几个主题进行分类,在大类里按照时间进行梳理,将清华的历史与重要事件相结合充分展现了其发展历程。三是以学校类型变迁为主线,展示学校社会记忆建构模式,上海交通大学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按照南洋公学初创、建设现代工科大学、理工管相结合的大学三个不同类型为划分标准,将学校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浏览者能够清晰感受到学校在不同时期的教学、科研侧重点,体会到学校的发展变化。

三、高校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面临的挑战及办法

高校档案在构建社会记忆时虽然各有特点,各高校也根据自身发展历程体现了学校底蕴,但是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新建高校可利用的社会记忆素材较少,有部分新建高校在建校初期忙于应付基础设施建设、招生等具体工作而忽略了档案馆的制度建设以及校园风景、学生风貌等资料的采集与整理,甚至因为设施建设使得部分有代表性的老建筑或特色建筑受到严重破坏;还有高校因为档案管理制度的限制,如要求档案查阅人提供身份证明、单位介绍信以及其他证件等,或因借阅手续复杂,大大降低了档案的可阅读性,造成了档案与广大师生的严重脱离,使档案成为束之高阁的材料,难以形成大家共识的社会记忆素材;还有高校对档案材料分类管理意识不强,侧重于收集行政类档案材料,而忽视了校园的日常风景、学生风貌、优秀学子信息反馈等,造成学生的母校情结较弱,校园自豪感不强。因此在新时代加强高校档案社会记忆建构应侧重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档案记忆建构要侧重于全面记忆。如前所述,现在很多高校在档案的社会记忆建构方面侧重于“官方档案”也就是侧重于行政管理与党群工作档案,而忽视了从学生、教职工等视角出发的“民间档案”,造成了档案与学校情感认知的分离。因此要实行全面的高校档案记忆建构,实行“官方档案”和“民间档案”两手都要硬,坚持档案收集渠道来源的多样性和觀察视角的立体性,形成对重大事件的多层次解读。如既要有官方的观点,也要采集教职工、学生、离退休人员的看法,形成不同的声音,让各类思想相互交流、争辩,最后形成全校性的共同认知,从而实现由个人记忆上升为社会记忆的变迁。

(二)高校档案记忆建构要确保真实。真实性是档案工作的最基本也是最高原则,要求档案要全面、真实地还原历史,让师生或参观者能够充分理解具体历史条件下学校的发展。这就要求档案建构工作在史料采集方面注重渠道来源多样化、资料存储丰富化、覆盖范围扩大化、档案管理科学化。这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让档案实现“再现历史”的重要职责。同时要广泛动员全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档案建设工作当中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思路记录学校发展的点点滴滴,不断丰富档案资料。

【参考文献】

[1]单旭东.档案记忆的社会框架研究[J].兰台世界,2019 (02):43.

[2]王娜.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8(02):43.

猜你喜欢

全面性高校档案真实性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对教学的作用
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高校档案服务大学文化建设的探讨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