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究竟靠谁来推动:有为政府还是有效市场?

2020-06-15郑尚植赵雪

当代经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郑尚植 赵雪

[摘 要]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我们要构建更高质量的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文章对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涵义进行阐释并梳理相关文献,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建构过程,理论分析新时代下政府与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政府和市场的推动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索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的作用区间,为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质量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面板门槛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20)05-0001-07

一、引 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产业结构、城乡区域协调、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成为焦点,迫切需要经济向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阶段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十九大依据新形势、新变化,审时度势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一新表述意味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方向由注重增长的速度和数量向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转变,为今后发展奠定了主基调,经济意义重大。在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动力和结构都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变革,要坚定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经济建设的核心话题,要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还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直是关乎发展的焦点问题。所谓有效市场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依照市场规则和市场价格信号,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所谓有为政府是指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特征及时调整决策目标以弥补市场的不完美,要在约束经济发展的瓶颈暴露时放松这些约束,给予市场更多的成长发展空间,同时政府自身也要随着发展变化主动改革调整职能,简政放权,以增进和补充市场。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 。新时代下,经济面临着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效率提升等多重艰巨任务,更要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辩证地分析其作用、角色和关系,将二者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构建更加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

对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及其关系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大致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从职能范围、治理能力、公共物品供给、产业调整等多方面论述市场和政府发挥的作用。洪银兴(1997)认为政府推进了市场化发展,政府作用的边界随着市场化进程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在改变,早期政府的某些职能在逐渐弱化 [3] ;王兴於(2009)对我国政府的职能进行分析,认为政府应做到“有为”并对有为政府的构建路径初步探索 [4] ;胡宁生(2014)认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协同互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要围绕资源配置效率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 [5] ;王小川等(2016)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论分析准公共物品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调促进有效供给 [6] ;王勇(2017)论述产业政策要采用“市场主导”和“政府因势利导”相结合的策略 [7] 。另一条是理论分析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或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探索和推进离不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挥作用。林毅夫(2016,2017)阐述中国道路成功的秘诀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两者有机统一、相互补充促进,缺一不可 [8] ;朱富强(2018)认为有为政府的作用以市场有效为依托,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契合及其机制的互补,是我们共同的政策目标 [9] ;陈云贤(2019)从理论和实践层次论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经济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 。这为我们的研究拓宽了思路,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已有文献,提供一些新视角:第一,回顾建国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建构历程,理论分析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协同发挥作用;第二,在实证分析上,构建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效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第三,在估计方法上,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索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的作用区间,为高质量下形成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格局提供参考。

二、制度背景與理论分析

(一)制度背景

纵观全球发展中经济体转型期的政策以及之后的发展,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国家未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终陷入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对市场进行过度干预,造成了资源错配、体制机制扭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持续扩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休克疗法的推行下,政府的干预减弱甚至消除,市场化、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结果导致采用这种转型政策的国家遭遇巨大危机,经济濒临崩溃。而在经济发展和转型期取得一定成就的国家是在认清自身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国的发展战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手的关系,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断探索,形成一条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的建构之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内外环境、解放区计划管理的经验、苏联理论和实践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拉开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序幕,政府对农产品、工业品统购统销、统销包销,依靠国家行政力量建立起统一市场。“三大改造”后计划管得过“死”的弊端显现,有一部分人认识到需要对自由市场进行探索,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这种探索陷入萎缩的境地。进入到改革开放后,经过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反思,“国家市场”作为特殊时期的产物已不再适应现实需要,要拓展自由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决议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改革的突破口,随着供应量的增加,市场的力量得以释放。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实现了对计划经济的突破,允许市场作用的发挥,但仍强调计划的主体地位。随着实践的推进,思想不断解放,对政府与市场的主辅关系有了新的突破,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明确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市场调节空间扩大,政府更侧重于指导。随着价格双轨制推行弊端的显现,人们改革的热情受挫,对于计划与市场,姓“资”姓“社”的讨论日益激烈,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指出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无关乎制度属性问题,都可以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中。随后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外部构建转向体制内的有机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对市场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党的十五大至党的十八大依次提出“进一步发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从制度上更好发挥”“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作用的表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号越来越明显。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是对经济体制改革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这一核心关系的精准定位,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到政府与市场二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双向加强的阶段。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发展历程,我国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构建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在掌握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政府和市场作用空间适时调整,建构了一条“中国版”治理道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新时代下实现经济充分平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问题。在历史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更要精准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好“决定性”和“更好发挥”的共生关系,把握好市场效率优势和政府制度优势同时发挥的动态平衡过程,形成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一方面,要运用市场机制提高效率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政府要因时制宜弥补市场不足,主动变革管理模式和职能,改善治理结构,消除错误干预和管制,以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改革,使市场更加“有效”、政府更加“有为”。有为政府是市场有效的前提,有效市场是政府有为的归依,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理论分析

建国初期,经济发展刚起步,亟须维护国防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此时强政府的作用是有效的,运用行政力量推动工业化建设,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拉动整体经济的增长,带动经济总量的扩张。但随着要素贡献率的下降,人口红利的减弱,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失衡、区域差距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传统动能的优势在下降,高投入低效率的发展方式需要扭转,亟待向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转变。在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对政府和市场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全球范围内产品、技术、服务、管理等变化迅速,需要充分利用有效的市场机制参與全球化的竞争,以精准掌握发展趋势应对未来竞争;另一方面,政府要在公共品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有为,为保证整体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转型期各类风险的发生。

高质量发展是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总量充足与结构优化有机统一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加强,共同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在创新上,既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战略创新,推动中国创造,建设创新强国,又要注重企业微观主体创新,提升研发能力促进产品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共同实现科学发展;二是在发展的协调性上,要协调产业、区域、城乡等结构性问题,需要市场优胜劣汰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也要政府整体布局促进区域、城乡结构的合理化,共同实现均衡发展;三是在绿色发展中,需要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促进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流动,提高配置效率,也要政府宏观调控构建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共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四是在不断开放的过程中,要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供给水平,同时政府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改善营商环境拓展“引进来”的空间,提高总体开放水平,打造开放式新格局;五是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市场要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政府要更多地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精准扶贫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包容性发展。新时代下,政府与市场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通过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型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综合上述对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建构的回顾和二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经济建设的核心命题,对二者关系的探索将不断走向深处。新时代下,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的发挥,市场的“有效”和政府的“有为”有机统一于高质量发展中,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在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选取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市场的“有效”、政府的“有为”对推动更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索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的作用区间,为新时代下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三、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一)模型设定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犹如硬币的两面,是推动发展的双翼,有效市场以有为政府为前提,有为政府以有效市场为依托,两者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本文使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二者发挥作用的分界点,这一运用门槛变量寻找门槛值的方法最早由Hansen(1999)提出,通过这种方法对门槛变量的观察值进行分段,有效避免了一般研究者所使用的主观判定分界点法所造成的偏误。本文以单一门槛模型对面板门槛模型进行解释说明,基本方程可设定为:

其中,i=1,2…,N表示不同的个体;t=1,2,…,T表示时间;qit 表示门槛变量,在本文中分别为政府效率和市场化指数;yit 为被解释变量,在本文中使用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这一指标;I(·) 是一个指标函数,当满足这一条件时取值为1,否则取0。根据门槛变量

和门槛值γ的大小进行排序,以门槛值为分界点将观察值分组得到不同区间,区间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回归系数β1和β2的不同上。对模型的估计采用“组内去心”的方法去除组内平均值剔除个体效应,以矩阵转换表现为Y= X(γ)β+ε,对于给定的γ值,可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得到参数β的一致估计量,即β^(γ)=X(γ)′X(γ)  -1 X(γ)′Y,相应的残差向量为e^(γ)=Y-X(γ)β(γ),残差平方和为S1(γ)=e^(γ)′e^(γ),最后根据Hansen(1997)的建议,采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通过最小化残差和获得γ的值,即γ^=argmin γS1(γ)。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作为衡量1999—2014年经济发展“质量”的变量,一是由于其来源具有权威性及数据的可靠性,二是在注重经济增长数量和速度的阶段该指标更加全面,其分析衡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公众评价等方面,包含42项指标,与当前高质量所侧重的方向是一致的。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政府效率和市场化指数,政府效率的测度参照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和江西师范大学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以其1999—2014年的政府效率来作为有为政府的衡量;有效市场采用樊纲等编制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表示。

本文选取人均储蓄(CPS)、产业结构(ISTRU)、对外开放度(OPEN)、城市化率(URBAN)、所有制结构(OSTRU)作为控制变量来衡量各省份的发展特征。其中,人均储蓄以储蓄额与人口数之比来衡量,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所有制结构用公有制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之比来测度,对外开放度采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来衡量,城市化率则采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来度量。

2.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为逻辑依据,对31个省份1999—2014年數据构建面板样本数据。各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中国发展报告》《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对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变量的具体统计特征见表1。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于政府与市场推动作用的回归检验

为验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设定基本模型进行回归检验,模型设定为:

具体思路为在相同控制变量下,运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实证检验政府、市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某种线性相关关系;再运用交互项分析政府和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估计结果为:模型(1)和模型(2)分别使用政府效率和市场化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显示政府效率的系数为负,市场化指数的系数为正,且都显著。这表明总体而言,政府效率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市场化指数系数虽为正,但数值相对较小。模型(3)和模型(4)在控制相同的变量下,分别加入政府效率和市场化指数的平方项进行回归,考察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影响。模型(3)表明政府效率在加入平方项后,平方项系数显著为正,呈现一种“U”型结构。其中,对外开放度系数由负转为显著为正,人均储蓄和城市化率系数也有提高,说明政府效率存在一定分界点,政府效率的提高为各项经济事业提供制度保障。模型(4)在对市场化指数加入平方项进行回归后,平方项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需要有为政府的支撑,否则市场化的效果可能会背道而驰。进一步加入政府与市场的交互项进行回归,模型(5)结果显示政府效率和市场化指数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政府和市场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推动经济发展。模型(6)加入控制变量后,政府效率系数显著为负且绝对值变大,市场化指数系数变小且不显著,进一步验证政府亟待改革,提高行政效率,营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新格局(见表2 )。

(二)基于门槛模型的回归检验

1门槛估计

为了确定回归模型的形式或者说使用几重门槛模型,需要进行门槛效果检验,确定到底存在几个门槛值。经门槛检验,得到所需的F统计量以及相对应的的P值,以政府效率作为门槛变量,双重门槛效果检验的自抽样P值为0.09在10%的水平上是显著的,因此,下面的回归分析使用的模型为双重门槛模型。以市场化指数作为门槛变量,经过门槛效果检验得到相应的P值为0.02,通过检验,因此使用单一门槛模型(见表3)。

经以上分析,相对应的具体模型如下:

为了更加直观地观测及理解门槛值,绘制了相应的似然比函数图。同政府效率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模型中,门槛变量对应的估计值分别为

0.160 0和0.759 5。根据这两个门槛值的大小关系,可以将政府效率细分为低水平(GE≤0.160 0 )、中等水平(0.160 00.759 5)这三个子样本进行相应的考察。在以市场化指数为门槛变量的模型中,门槛变量的估计值为2.82,以2.82为界限,将市场化指数分为MI≤2.82和MI>2.82两个区间(见图1 、图2、图3)。

2.门槛回归结果

将政府效率根据门槛值0.160 0和0.759 5将样本数据分成(0,0.160 0]、(0.160 0,0.759 5]、(0.759 5,∞)三段。从回归结果看,当政府效率低于0.160 0时,系数显著为负,也就是当政府效率处于低水平时,此时市场化指数的系数为-0.037 41,此时市场作用的发挥并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当0.160 0< GE≤0.759 5时,此时市场化指数系数是-0.000 46 ,绝对值较低水平变小,统计上虽不显著,但可以认为政府在提升自身效率,由于存在制度依赖性,发挥作用的效果存在时滞,政府效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当GE> 0.759 5时,市场化指数的系数由负转为正,相应的P值为0.005统计意义上显著,表明此时的政府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会释放更多的市场活力。同时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人均储蓄、城市化水平显著为正,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系数显著为负,反映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动能转换问题并指明发展方向。遗憾的是对外开放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过去十几年来对外开放对经济“质量”的提高无影响(见表4)。

在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条件下,许多事情完全可以由市场去做,政府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的行为。市场机制的完善会使政府“有为”的边界更加合理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市场化指数作为门槛变量,将把市场化指数分为MI≤2.82和MI>2.82两个区间。当MI≤2.82时,此时政府效率的系数为-0.016 19,当跨过2.82这个转折点,系数由负转为正,两区间的P值分别为0.615和0.14,统计上虽不显著,但进一步验证了当前市场改革的深化必须在政府提高自身行政效率、转变管理模式、提升职能等方面下功夫。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要两手抓,两者都不能松懈,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见表5)。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意涵

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对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涵义和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渐次推进的探索之路进行回顾,并对新时代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1999—2014年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对政府和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政府效率和市场化水平在不同区间的作用程度,为新时代下构建高质量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通过实证检验和分析,得出当政府效率处于高水平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会释放更多的市场活力,应着力推进政府效率提升以保障市场机制的发挥,向共同促进、相互协调的阶段转变。

根据本文的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消除政府的无为、乱为,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积极有为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发扬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高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高质量的需求;最后,要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充分发挥在经济转型期的作用,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11] ,将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有机结合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总量足、结构优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過程中,要继续探索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丰富治国理政的经验,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王 勇,华秀萍.详论新结构经济学中“有为政府”的内涵—— 兼对田国强教授批评的回复[J].经济评论,2017(3):17-30.

[2]中 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9-11-01).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9/1101/c64094- 314318-60.html.

[3]洪 银兴.地方政府行为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J].经济学家,1997(1):41-49,126.

[4]王 兴於.有为政府: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模式[J].学习月刊,2009(9):25-26.

[5]胡 宁生.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市场和社会新型协同互动[J].南京社会科学,2014(1):80-86,106.

[6]王 小川,张文政,刘富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双轮驱动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社会保障视角的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6,15(3):200-206.

[7]王 勇.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政策[J].学习与探索,2017(4):100-104,175.

[8]林 毅夫.中国经验:经济发展和转型中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缺一不可[J].行政管理改革,2017(10):12-14.

[9]朱 富强.如何引导“企业家精神”的合理配置——兼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J].教学与研究,2018(5):51-58.

[10][ZK(#]陈 云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J].经济研究,2019,54(1):4-19.

[11]中 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16-117.

Who Should Promot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Effective Government or Efficient Market?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Panel Threshold Model

Zheng Shangzhi, Zhao Xue

(School of Marxism,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China′s economy has turned to a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requiring us to build a higher quality economic system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 effective government and the efficient market and sorts out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rough review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new 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in promoting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On this basis,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are used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promo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Furthermore, the scope of the government′s "effective" and market′s "efficient" are explored with the panel threshold model.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for building a highquality government market relationship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effective government; efficient market; panel threshold model

(责任编辑:张积慧)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