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七家医院细菌分布情况对比及我院耐药性监测报告
2020-06-15刘宝封红艳赵德军万珊曹慧军费樱
刘宝,封红艳,赵德军,万珊,曹慧军,费樱,*
(1 贵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贵阳 550004;2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检验中心;贵阳 550004;3 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清镇 551400)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与泛耐药菌的检出率比例不断提升,其所致感染为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成为了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严重问题[1]。而且由于各地不同医疗条件和用药习惯,使得细菌耐药性也存在差异。因此做好本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特别是在临床经验用药和防止耐药扩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时监测贵州省细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2017年10月—2018年9月贵州省七家医院的病原菌分布、多重耐药情况进行比较和对某院耐药性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
1.2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细菌鉴定采用商品化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器,药物敏感试验参照2017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推荐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3],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检测法。
1.3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链球菌ATCC49619、流感嗜血杆菌ATCC49247。
1.4 统计分析
用WHONET5.6软件及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七家医院病原菌总检出情况
贵州省细菌耐药监测网七家成员单位2017年10月—2018年9月共上报菌株58565株,具体上报菌株数如表1。
2.2 病原菌重复菌株检出情况
七家医院原始上报菌株共58565株,其中去重后菌株数为44440株,重复菌株共14125株,总重复率为24.12%,具体情况如表2。
2.3 主要病原菌检出情况
七家医院主要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ECO)、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肺炎克雷伯菌(KPN)、肺炎链球菌(SPN)、铜绿假单胞菌(PEA)、鲍曼不动杆菌(ABA)、屎肠球菌(EFM)及粪肠球菌(EFA),具体检出情况见表3。
2.4 耐碳青霉烯类的大肠埃希菌(CR-ECO)和肺炎克雷伯菌(CR-KPN)的检出情况
肠杆菌科细菌中CR-ECO平均检出率为1.20%,CR-KPN平均检出率为5.68%。对于CR-KPN,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检出率为15.60%,显著高于其他医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仁市人民医院的检出率最低。具体情况见表4。
表1 七家医院病原菌总检出情况
表2 七家医院病原菌重复菌株检出情况
表3 七家医院病原菌主要病原菌检出情况
2.5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的检出情况
非发酵菌中CR-AB平均检出率为47.18%,其中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检出率为79.7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检出率为76.36%,显著高于其他医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仁市人民医院的检出率最低,为12.68%。CR-PAE平均检出率为15.13%,其中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出率最高,为24.87%,黔南州人民医院未上报。具体情况见表5。
2.6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情况
MRSA的平均检出率为32.34%,其中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出率最高为42.98%,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检出率最低为15.71%。MRCNS的平均检出率为81.38%,各医院检出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具体情况见表6。
2.7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2017年10月—2018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收集病原菌7795株,主要细菌分布情况见表7。
2.8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
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CRECO检出率为2.1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6.8%,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6.7%、9.5%、2.7%、2.9%,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60.00%左右,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50.00%左右。肺炎克雷伯菌中CR-KPN的检出率为6.46%,未发现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6.50%,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约为45.00%,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约为25.00%。具体情况见表8。
表4 七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情况
表5 七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情况
表6 七家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出情况
2.9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要非发酵菌耐药情况
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CR-AB的检出率为79.7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59.9%,其他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铜绿假单胞菌中CR-PAE的检出率为24.8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9.1%,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1%,具体情况见表9。
表7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表8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
2.10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MRSA的检出率为29.68%,未发现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噁唑、利福平敏感率高;肠球菌属细菌未发现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0.6%、13.3%,其他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具体见表1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参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医院逐步扩增,贵州省细菌耐药监测范围的逐步扩大和细菌耐药监测信息的逐步完善,贵州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对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传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越来越重要[4]。
本研究从贵州省耐药监测网选择了2017年10月—2018年9月菌株检出数量排列靠前的七家医院进行耐药监测情况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10月—2018年9月,七家医院共收集到58565株病原菌,重复菌株检出14125株,平均重复率为24.12%。分离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最高,其次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这与2017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所报道的数据大致相同[5]。
表9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要非发酵菌耐药情况
表10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目前,国内外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呈增长趋势,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增加,CRE对常用的临床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对临床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加强医院细菌耐药性的监测,阻制CRE菌株的传播流行很有必要[6]。本次结果显示耐碳青霉烯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20%和5.68%。碳青霉烯类药物在我省仍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仍应引起警示,因为CRE往往同时带有多种耐药基因,导致有效治疗药物少,发病率和病死率高[7-11],而且通常CRE菌株不推荐经验用药。
非发酵菌对很多抗菌药物不敏感且很多抗菌药物会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特别是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大量、广泛使用后,使得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进一步加剧,成为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的细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12]。本次监测结果显示,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检出率为47.18%和15.1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检出率均>75.00%,明显高于其他医院,应当充分重视地区差异和坚持持续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2.34%,低于杨斌等2014年的报道结果[13],从近年来贵州省报道数据[13-14]中可以发现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率呈现减少趋势,与国外某些报告有类似之处[5,15-17],这可能与近年来贵州省各家医疗机构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政策、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所取得的成效相关。MRCNS检出率为81.38%,普遍高于2017年其他细菌耐药监测报道结果[5,18]。
由于贵州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安全等问题,我们仅对七家医院排列第四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CR-CEO检出率为2.10%,CR-KPN的检出率为6.46%;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未发现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药物保持较高的耐药率,未发现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和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延缓耐药菌的产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3-14],但阿米卡星对肾、耳等有不良反应,所以此类药物用于临床感染治疗时应慎重使用[7]。肠球菌属中没有发现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6%,但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仍然较高。
相对于近几年全国平均水平而言,我省多重耐药细菌的检出率除MRCNS以外,其他均低于全国水平,但是细菌耐药形势依然严峻。贵州省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相对较落后,更应该加强管控。我们应注意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抗菌药物对细菌耐药性的选择性压力,减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应注重医院感染控制,减少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和扩散[18]。
长期和连续性的监测不同地方的细菌耐药性有助于了解当地病原菌的构成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在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同时,也应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