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酸改性花生壳作为Cr(VI)吸附剂研究
2020-06-15汤琪刘攀涂胜李传强
汤琪,刘攀,涂胜,李传强
(重庆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
生物吸附法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含铬废水处理方法,以其廉价易得、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二次污染小、处理效果好等诸多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农林废弃物如麦秸[1]、橡树皮[2]、玉米秆[3]、花生壳[4]、板栗壳[5]、香蕉皮[6-7]、谷壳[8-9]、芥末壳[10]、锯末[11-12]、椰子壳[13-14]、蔗渣[15-16]等是生物吸附剂中比较有潜力的一类。通常情况下,农林废弃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相对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生物吸附的优势。研究者发现,通过化学改性能有效提高农林废弃物对Cr(VI)的吸附能力,其中酒石酸[17]、磷酸[17]、丙烯酸[18]、柠檬酸[19]等酸性物质是常用的改性剂。
花生壳来源广泛,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前期研究表明,柠檬酸改性花生壳能有效提高对Cr(VI)的去除率,且改性工艺环保、简单、成本低。本文将深入研究改性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优化改性工艺,分析相关机理,以期为废弃花生壳的资源化利用和含Cr(VI)废水的生物吸附法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花生壳,取自某农贸市场;柠檬酸、重铬酸钾、1,5-二苯基卡巴井、盐酸、氢氧化钠等均为分析纯。
DZ11-2恒温水浴锅;JJ-I定时电动搅拌器;PHS-3C精密pH计;HJ-3A恒温磁力搅拌器;AL204电子天平;DHG-9076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SHZ-C循环水多用真空泵;6202粉碎机及分样筛;722S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实验方法
1.2.1 花生壳预处理 将花生壳用自来水清洗,再用去离子水润洗,90 ℃烘干,粉碎、过筛,分别得到20,40,60,80目和100目的预处理花生壳。
1.2.2 Cr(VI)溶液的配制 称取120 ℃干燥2 h的重铬酸钾2.829 3 g,溶解后,移入1 0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配成1 000 mg/L的Cr(VI)溶液。其他浓度的Cr(VI)溶液由1 000 mg/L的Cr(VI)溶液稀释而得。
1.2.3 改性花生壳 称取3 g颗粒度80目的预处理花生壳于250 mL三颈瓶中,加入100 mL浓度10%的柠檬酸溶液,在室温下搅拌3 h。抽滤,洗涤至中性,60 ℃烘干,即得柠檬酸改性花生壳。
1.2.4 吸附实验 取150 mL、25 mg/L的Cr(VI)溶液于250 mL烧杯中,用1.0 mol/L的盐酸和1.0 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2,加入1.0 g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在室温(25 ℃)下,搅拌吸附2 h,抽滤。用1,5-二苯基卡巴井分光光度法测定滤液中Cr(VI)含量。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对Cr(VI)的去除率(R,%)和吸附量(Q,mg/g)按式(1)、(2)计算。
R=(C0-Ct)/C0×100%
(1)
Q=(C0-Ct)V/m
(2)
式中V——溶液的体积,L;
C0——吸附前Cr(VI)的初始浓度,mg/L;
Ct——吸附后Cr(VI)的浓度,mg/L;
m——柠檬酸改性花生壳用量,g。
2 结果与讨论
2.1 柠檬酸浓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在花生壳质量3 g,颗粒度20目,反应温度为室温(25 ℃左右),反应时间3 h条件下,柠檬酸质量浓度对改性花生壳吸附性能的影响见图1。
图1 柠檬酸浓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Fig.1 Influence of cit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modification effect
由图1可知,随着柠檬酸浓度增大,改性花生壳对Cr(VI)去除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柠檬酸浓度为10%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70.11%,比未改性花生壳的去除率(51.21%)提高了很多。一方面,柠檬酸能与花生壳中的醇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引入对Cr(VI)吸附力强的柠檬酸基;另一方面,柠檬酸能有效增强花生壳表面活性官能团的活跃性,并去除花生壳表面的杂质,增加活性基团与Cr(VI)作用的机会,使其对Cr(VI)的吸附性能增强。柠檬酸浓度太低时,引入的羧酸基团数量少,不能有效活化花生壳表面,改性效果不明显。但当柠檬酸浓度超过最佳值时,部分柠檬酸除了与醇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外,多余的柠檬酸会继续发生缩水反应等副反应,降低活性基团的数量,导致对Cr(VI)的吸附效果下降。因此,柠檬酸浓度的较佳值为10%。
2.2 花生壳颗粒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在花生壳质量3 g,反应温度为室温(25 ℃左右),反应时间3 h,柠檬酸浓度10%条件下,花生壳颗粒度对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见图2。
图2 花生壳颗粒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of peanutshell on modification effect
由图2可知,随着花生壳的颗粒度减小,改性花生壳的去除率先增大而后基本不变。颗粒度较大时,花生壳的比表面积较小,被柠檬酸改性的基团较少,表面活化效果较差;同时,单位质量的活性位点较少,也不利于对Cr(VI)的吸附。颗粒度较小,单位面积被改性的花生壳基团数量就较多,改性较充分,吸附剂的性能得以提高,然而80目改性花生壳的去除率与100目改性花生壳的相差不大,且改性后较易过滤与洗净,方便后续操作。因此,花生壳颗粒度的较佳值为80目。
2.3 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在花生壳质量3 g,反应温度为室温(25 ℃左右),颗粒度80目,柠檬酸浓度10%条件下,反应时间对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见图3。
由图3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改性花生壳的去除率先增加而后降低,反应时间为3 h时,去除率最高,达89.02%。反应时间较短时,酯化反应程度低,花生壳改性不充分,引入的柠檬酸基较少,且花生壳表面未完全活化,影响改性效果。反应时间超过3 h时,已改性的花生壳可能会与柠檬酸进一步发生不利的副反应,破坏活性基团,导致改性效果下降。因此,花生壳的较佳反应时间为3 h。
图3 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Fig.3 Influence of reaction time on modification effect
2.4 反应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在花生壳质量3 g,颗粒度80目,柠檬酸浓度10%,反应时间3 h条件下,反应温度对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见图4。
图4 反应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Fig.4 Influenc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modification effect
由图4可知,随着反应温度升高,改性花生壳对Cr(VI)的去除率先增大后下降,温度为40 ℃时,改性效果最佳,去除率为90.22%。因为柠檬酸改性花生壳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副反应增多,不利于花生壳的酯化。同时,较高的反应温度可能会破坏花生壳的表面结构,不利于花生壳表面的活化,导致改性效果有所下降。反应温度为室温时,改性效果也很好,去除率可达89.35%。同时,室温改性无需消耗额外动力,操作简单,成本低,故选择花生壳反应温度为室温(25 ℃左右)。
2.5 花生壳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在花生壳颗粒度80目,柠檬酸浓度10%,反应温度室温(25 ℃左右),反应时间为3 h条件下,花生壳用量对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吸附性能的影响见图5。
由图5可知,花生壳用量增加时,去除率增大,花生壳用量3 g时,达到最大值,为89.35%;当继续增加到7 g时,去除率降低至71.49%。花生壳用量太少,柠檬酸用量就相对较多,导致花生壳表面的醇羟基与柠檬酸发生酯化反应后,又与多余的柠檬酸发生缩水反应,降低吸附剂的性能。花生壳用量达到最佳值时,柠檬酸与其接触充分,能有效发生酯化反应,并活化花生壳表面。但当花生壳用量太大时,柠檬酸用量就相对较少,其与花生壳接触不充分,使得改性效果较差。因此,花生壳的较佳用量为3 g。
图5 花生壳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Fig.5 Influence of peanut shell dosageon modification effect
2.6 正交实验
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制备Cr(VI)吸附剂的反应工艺中,柠檬酸浓度、花生壳颗粒度、反应时间、花生壳用量等都是影响吸附剂性能的关键因素,反应温度以常温为宜。选择常温为花生壳的反应温度,选择柠檬酸浓度、花生壳颗粒度、反应时间、花生壳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吸附剂对Cr(VI)的去除率为考察指标,用L9(34)正交表进行研究,实验设计和结果见表1。
表1 正交实验结果Table 1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由表1可知,各因素对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吸附性能的显著性主次顺序为:柠檬酸浓度>花生壳颗粒度>反应时间>花生壳用量,最好的水平组合是A2B1C2D3,即柠檬酸浓度为10%,花生壳用量为 3 g,反应时间为3 h,花生壳颗粒度为80目。
用1.0 g最佳工艺制得的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在pH为2的条件下,处理150 mL浓度25 mg/L的Cr(VI) 溶液,Cr(VI)去除率达89.35%,吸附量为3.35 mg/g。
3 结论
(1)柠檬酸改性花生壳作为Cr(VI)吸附剂,具有改性工艺环保、改性工艺简单、成本低,以及对Cr(VI) 去除率高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改性剂。
(2)柠檬酸改性花生壳作为Cr(VI)吸附剂的最佳改性工艺为:在100 mL改性溶液中,柠檬酸浓度为10%,花生壳颗粒度为80目,反应温度为常温,反应时间为3 h,花生壳用量为3 g。
(3)1.0 g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在pH为2的条件下,处理150 mL浓度25 mg/L的含Cr(VI)溶液,Cr(VI) 去除率达89.35%,吸附量为3.35 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