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评估探究
2020-06-15马微微
李 亮,马微微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核磁共振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宫颈癌为临床治疗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的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当前女性工作压力较大,再加上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宫颈癌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逐渐呈年轻化,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分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诊断方式为CT 及磁共振成像[1]。因此,下文将进一步对宫颈癌的分期诊断方式进行探究,现开始以下内容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12 月我院收治的96 位宫颈癌患者为实验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参照组,各组患者48 人。年龄28 ~68 岁,平均年龄(45.37±2.6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并且对本次实验目的知情,自愿加入各组。所有患者之间的各项资料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0.05),下列数据可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开展CT 诊断,诊断前指导患者饮用大量水,确保患者膀胱保持充盈,将患者处于仰卧位,对患者进行扫描,将螺距设置为1.0 ~1.2mm,间距及层厚设置为5mm;首先进行平扫,然后再加强扫描,选择碘佛醇作为对比剂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注入量保持90ml 左右,最后记录患者影像资料。
参照组:对患者开展MRI 诊断,前期准备工作与常规组操作相同,对患者介绍MRI 诊断的相关注意事项,间距与层厚设置为4mm,选择马根维显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剂量为20ml。对患者轴位、矢状位、冠状位进行T1WI 进行加强扫描,矩阵为256×256,对患者采集2 次,最后对患者记录影像资料[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病灶检出率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分期检出率情况。
1.4 统计学原理
本使用SPSS21.0 软件包对病灶检出率及分期检出率使用χ2计算,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灶检出率情况
常规组:间质浸润病理数48 人,检出率39.58%(19/48);阴道侵蚀病理数26 人,检出率30.77%(8/26);宫体侵蚀病理数22 人,检出率27.27%(6/22);宫旁侵蚀病理数5 人,检出率40%(2/5)。参照组:间质浸润病理数48人,检出率95.83%(46/48);阴道侵蚀病理数26人,检出率88.46%(23/26);宫体侵蚀病理数22 人,检出率81.82%(18/22);宫旁侵蚀病理数5 人,检出率80%(4/5)。
常规组患者各项病灶检出率远低于参照组患者病灶检出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χ2=13.812,P=0.0001。
2.2 两组患者分期检出率情况
常规组患者分期检出率远远低于参照组患者分期检出率,两组分期检出率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分期检出率情况[n(%)]
3 讨论
临床在开展宫颈疾病的诊断中,通常采用CT 与MRI方式进行诊断,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资料,为治疗争取最佳时间。MRI 诊断具有更好的病灶及分期检出率,更加清楚的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4]。此次实验研究宫颈癌分期诊断的价值应用中,由上述实验结果知晓,常规组患者各项病灶检出率远低于参照组患者病灶检出率,两组差异显著(P <0.05),χ2=13.812,P=0.0001;常规组患者分期检出率远远低于参照组患者分期检出率,两组分期检出率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0.05)。因此,临床可广泛应用MRI 方式诊断宫颈癌[5]。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MRI 诊断宫颈癌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清楚观察患者肿瘤位置、大小以及入侵程度,分期诊断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