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效果观察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率影响分析
2020-06-15程芳兰李冬蓉朱鸿飞柯胜男
程芳兰,李冬蓉,朱鸿飞,柯胜男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 102218)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但手术室护理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问题,具有较高的护理风险,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本研究在此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率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6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根据手术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1-60岁,平均(32.13 3.82)岁;观察组患者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4-62岁,平均(34.57 5.43)岁。研究进行前,两组患者均确认无手术禁忌症、严重心肺等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具体如下:
①建立安全隐患自查小组:由资历高且经验丰富的N3人员护士担任组长,组长或副组长负责安全隐患的监管及总结工作,并且对组内工作进行合理安排,负责全面评估并记录组内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和日常护理工作并记录存在的问题[2]。组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②健全培训及考核制度:定期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及责任意识,提高护士对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可评定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并对考核不通过的护理人员进行惩罚。③健全器械管理制度:科学管理手术室内的各种医疗器械,按照制度严格对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并定期检查,对无菌物品安置点的环境进行严格管理[3]。④严格执行核查制度: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核查患者资料。患者进入病人等候区时严格执行腕带扫码核查,接患者进手术室时再次执行腕带扫码核对,管控术间,做到相应术间只能扫码该术间患者腕带,以防接错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反复核查患者基本信息及手术方式、体位及手术部位等相关内容;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手术方式、及手术部位等信息。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术前准备不足、手术记录错误、术中操作不当、术中手术器械缺失及术后导管污染等[4]。
②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评分:采用本院自制安全隐患意识评分表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安全隐患管理意识及安全管理意向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其中安全管理意向总分为40分,其余两项总分各为30分。
1.4 统计学
将本次研究中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评分用SPSS23.0软件处理并加强分析,其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中,结果显示,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n(%)]
2.2 比较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评分
观察组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比较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评分(±s)
表2 比较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评分(±s)
组名 例数(n) 工作积极性(分) 安全隐患管理意识(分) 安全管理意向(分)对照组 30 14.77 2.96 14.46 2.37 22.17 3.42观察组 30 22.68 2.31 22.59 2.68 32.36 3.35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已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有研究显示,安全自查模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良好,其通过建立专门的安全隐患小组对安全隐患进行自查,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并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安全隐患识别能力等多发面的培训,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采用安全自查模式的观察组的相关数据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对照组,可见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并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