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临床病理特征与胰腺癌根治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0-06-15任瑾任贺高春涛
任瑾,任贺,高春涛
(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60;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免疫治疗科,青岛266000)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其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差,现在位于美国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3 位,整体5 年生存率约为9%,且其发病率约等于致死率[1]。近些年在中国,胰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是第7 大常见肿瘤,且其位于癌症有关致死率的第9 位[2]。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是根治性切除,然而只有不足20%的患者有根治性切除或边界可切除的手术机会,超过80%的患者发现时因已发生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3]。并且不乐观的是,即使患者可行根治性切除,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发生早期复发或转移,据统计其中位生存期为 20~24 个月[4],5 年生存率为 25%[5]。
目前对于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后的患者,预后依据主要为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肿瘤大小、神经侵犯,然而这些主要是通过术后病理检查获得的,并且该病种对现有的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靶向疗法相对不敏感,因此人们对胰腺癌高效率的预后因素的识别越来越重视。
目前普遍认为炎症在肿瘤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通过多项研究已经显示出其明确的预后价值。研究表明,NLR与结肠癌、肝癌、胃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6],但是有效截止值并没有统一。本研究探讨在本临床中心术前NLR 在我院患者行胰腺癌根治术后的预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天津市肿瘤医院122 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满足行胰腺癌根治术的条件且已行胰腺癌根治术。(2)患者手术后病理确定为胰腺导管腺癌。(3)所收集的血液学指标为术前1 周的结果。(4)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患者未行胰腺癌根治术。(2)围手术期死亡或术后因非肿瘤原因死亡。(3)术后病理非单纯的胰腺导管腺癌。(4)术前经过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5)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6)术前有急慢性炎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7)患者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
1.2 研究方法 查阅所有患者病例资料,明确患者最终诊断及治疗,收集入组患者的术前1 周的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 值。电话随访后续治疗过程,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复发及转移时间。生存期从术后第1 天算起,至今仍存活患者记录其最后随访时间,随访终点为2019 年7 月,失联患者记录为失访。并根据ROC 曲线的结果,选取NLR 的最佳截止值,将患者分为低NLR 组和高NLR 组。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ROC 曲线分析得出NLR的最佳截止值。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法,多因素生存分析以Cox比例模型进行,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资料特征 在122 例患者中,截至最后随访期确定死亡者69 例,仍存活和失访者53 例,中位生存期为17 个月;其中大于61 岁者57 例,小于61 岁者65 例;男性患者有70 例,女性患者有52例;有饮酒史者29 例,无饮酒者93 例;有吸烟史者49 例,无吸烟史者73 例;有过敏史者17 例,无过敏史者105 例;胰头患者有87 例,胰颈体患者35 例;有被膜侵犯者有91 例,无被膜侵犯者31 例;有神经侵犯者88 例,无神经侵犯者34 例;组织分化较好者50 例,分化较差者72 例;肿瘤大于4 cm者24 例,肿瘤小于4 cm 者98 例;有淋巴结转移者52 例,无淋巴结转移者70 例;根据第7 版AJCC TNM分期,Ⅰ期和Ⅱa 期有70 例,Ⅱb 和Ⅲ期者52 例;CA19-9 大于 27 U/mL 者 59 例,小于 27 者 63 例。
2.2 NLR 截止值 根据ROC 曲线,当NLR 为2.0时,灵敏度0.571,特异度为0.808,约登指数为0.378,取2.0 为本研究NLR 的截止值。低NLR 组患者 49 例(40.2%),高 NLR 组患者 73 例(59.8%)。ROC 曲线如图1。
图1 预测最佳NLR 值的ROC 曲线Fig 1 ROC curve to predict the best NLR value
2.2 不同NLR 组间临床病理资料特征 根据NLR最佳截止值将患者分成低NLR 组(49例)和高NLR组(73 例)。与低 NLR 组相比,在高 NLR 组中发生淋巴结转移者较多、TNM 分期IIb 以上者较多、CA19-9>27 者较多、胰头发病者居多(均 P<0.05)。而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被膜侵犯、神经侵犯、组织分化、肿瘤大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3 根治性切除胰腺癌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 年龄、饮酒史、神经侵犯、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NLR 与胰腺癌根治术后的生存差有关(均P<0.05);组织分化与胰腺癌预后差有相关性趋势(HR=0.622,95%CI 0.38~1.018,P=0.059);性别、吸烟史、肿瘤位置、被膜侵犯、CA19-9 与胰腺癌根治术预后在本研究中无明显相关性,见表2。
2.4 根治性切除胰腺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将与预后有关的各个单因素纳入Cox 比例风险模型中,结论为年龄、饮酒史、神经侵犯、肿瘤大小、NLR为胰腺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NM分期对胰腺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HR=7.04,95%CI 0.921~53.833,P=0.06),见表 3。
表1 不同NLR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NLR
2.5 两组NLR 的生存差异比较 NLR 与胰腺癌根治术的预后显著相关。低NLR 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高NLR 组患者(27 个月vs.17 个月),且低NLR 组患者及高NLR 组患者至随访截止日生存率分别为 57.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表2 根治性切除胰腺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Tab 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rognosis of radical resec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图2 不同NLR 患者的生存曲线Fig 2 Survival curve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f NLR
3 讨论
胰腺癌的总生存期短,以往报道显示胰腺癌预后与肿瘤大小、分化、TNM 分期相关,且肿瘤直径越大、分化程度越低、TNM 分期越晚预后越差[7]。王卓等[8]报道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的危险性因素。胰腺癌有嗜神经特性,有研究报道神经侵犯与胰腺癌的预后相关[9]。本研究通过Cox 比例风险模型得出肿瘤大小、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是预后的危险因素,此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但是,淋巴结转移及TNM 分期不是独立影响因素,这可能与队列中其他混杂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本研究为小样本的单中心研究有关,需进一步扩大队列研究。
因NLR 在外周血中较易测量,并能直接反映全身宿主的炎症反应,所以NLR 逐渐被重视;并且,NLR 值较高时与多种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已在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在内的不同肿瘤内得到验证[6]。
众所周知,癌细胞会产生髓样生长因子,从而增加嗜中性粒细胞的产生。肺癌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与存活率降低有关[10]。另一方面,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胰腺癌的增殖和转移:Bausch 等[11]报道中性粒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它们可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胰腺癌的生长和转移。此外,中性粒细胞可能在胰腺癌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通过分泌弹性蛋白酶介导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分化(EMT)[12-13]。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抑制CD8+T 细胞而有助于建立胰腺癌的免疫抑制微环境[14]。鉴于上述这些原因,中性粒细胞增加预示不良预后是合理的。但是,对于分母而言,淋巴细胞参与胰腺癌的机制可能更为复杂:Fogar 等[15]报道胰腺癌患者循环中CD8+T 淋巴细胞增加,而Chang 等[16]的发现却恰恰相反,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查以解决该争议。
NLR 在预后生物标志物中的作用现已得到深入研究,例如,在474 个胰腺癌的大型队列研究中,包括可切除和不可切除的病例,高NLR 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在ROC 曲线弯曲后执行多元Cox 分析,存在过度拟合数据的高风险[17]。最新大数据Meta 分析结果显示,NLR 是胰腺癌良好的预测指标,且低NLR 者预后较好;与高NLR 者相比,NLR 低的患者的肿瘤体积明显较小,分化程度更好,较多处于早期阶段和CA-199 水平低,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是,对于哪个NLR 临界值可以用于分层治疗选择,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18-19]。在本研究中,通过ROC曲线确定2.0 为临界值。在多变量分析中,发现NLR与各临床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联系,并显示出其为独立影响因素。但是,在本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限制。这是一项回顾性分析,没有前瞻性研究设计。术前NLR 的临界值应以前瞻性方式验证。总之,术前NLR 可为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总体生存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并且应进一步地通过独立前瞻性试验来证实这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