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社区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2020-06-13王月春
王月春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油公司卫生所,吉林 松原 138000)
糖尿病在广大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同时也是常见的内分泌缺陷性疾病,现阶段对于糖尿病尚无彻底根治措施,患病后患者需终身服药进行血糖的有效控制,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容易诱发组织器官受损以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将产生严重威胁[1]。以下将重点探究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加味参芪地黄汤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以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社区卫生所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即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组):38例,男/女:20/18;就诊时年龄61~87岁,均值为(70.9±0.2)岁;2型糖尿病程2~18年,均值(7.6±0.3)年。对照组(西药降糖治疗组):38例,男/女:21/17;就诊时年龄60~89岁,均值为(71.2±0.3)岁;2型糖尿病程2~17年,均值(7.5±0.4)年。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两组入组患者均严格饮食控制并进行适当运动锻炼。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降糖方案治疗,即给予胰岛素行皮下注射治疗,诺和灵剂量为20~60 U/kg,分别于早、晚各进行皮下注射治疗一次,与此同时需结合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药量进行合理调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加味参芪地黄汤内服治疗,方剂组成如下:生黄芪为27 g,泽泻、山药及生地黄均为18 g,党参为15 g,茯苓、牡丹皮以及山茱萸均为9 g,炙附子以及桂枝均为6 g。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视力减退者可增加枸杞子、女贞子及蝉蜕,伴随心悸、失眠症状者去茯苓,并增加远志和夜交藤;肢体麻木者增加僵蚕、川牛膝及木瓜;针对出汗较多者增加龙骨与牡蛎。上述中药需加水进行煎煮,滤渣取汁约300ml,患者每日口服1剂,并于早、晚间分次服用。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评价标准
(1)患者入组时、治疗2个月后对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测定和对比;(2)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 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s)描述,组间数据t、x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糖监测结果比较
两组入组时FBG、2hPG、HbAlc比较中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BG、2hPG、HbAlc降幅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
表1 两组血糖监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血糖监测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FBG(mmol/L) 2hPG(mmol/L) HbAlc(%)入组时 治疗后 入组时 治疗后 入组时 治疗后观察组 38 10.26±1.83 6.24±0.25 13.26±2.18 9.02±0.17 9.85±2.07 7.01±0.21对照组 38 10.30±1.79 7.59±1.10 13.19±2.24 10.92±1.14 9.91±1.95 7.96±0.59 t 0.804 7.182 0.293 4.318 1.008 5.039 P 0.217 0.010 0.183 0.030 0.129 0.021
2.2 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组:口干1例(2.63%)、恶心2例(5.26%),不良反应率7.89%(3/38);对照组:口干1例(2.63%)、乏力1例(2.63%),不良反应率5.26%(2/38)。两组比较中P>0.05。
3 讨 论
中医将糖尿病纳入到消渴范畴中,本次研究中应用加味参芪地黄汤进行治疗,该方剂具有补益脾肾和滋阴清热的价值。从比较结果中来看,观察组血糖指标的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该中药方剂可有效提升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剂中山茱萸、地黄以及山药等具有滋补脾肾的功效;牡丹皮、茯苓以及泽泻等可促进泻火除湿;麦冬和党参等合用则具有敛精固元以及益气生津等价值;生黄芪与党参合用,则可帮助温补滋养;制附子以及党参则具有生津理气、补肾泻火之功效[2]。在此基础上,随着加减能够进一步提升方剂的治疗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针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药加味参芪地黄汤进行内服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同时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