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0-06-13周威
周 威
(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411)
在当前的临床中,房颤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很容易诱发脑卒中一级脑梗塞等病情。在目前的研究中发现,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属于房颤的高发人群,特别是非瓣膜性房颤,发病率更高,因此临床中也成为老年人房颤。患者在出现这一症状之后,会造成心脏缺乏有效的机械运动,同时在患者的心房当中容易出现血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1]。因此,本研究在选取100例患者作为样本的基础上,对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在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之后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样本选取的时间段设定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从本院诊治的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中进行抽样,选取了100例患者作为样本,使用信封式方法进行分组。在此次选取的样本中,从性别构成来看,男性53例,女性47例;从年龄构成来看,最大值为73岁,最小值为54岁,平均值经计算为(64.23±3.18)岁。本次研究在开始之前,已经征得了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患者及其家属都详细了解了此次研究的目的,进行了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在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之后,在均衡性方面相对较高,同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尿检、常规削减以及凝血与肝肾功能检查之后,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观察组患者需要在治疗前,需要进行INR监测,然后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每天0~1.25 mg,第1 d需要給予患者1.25 mg的阿法林,然后每天递减,递减剂量为0.625 mg,直到停止用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观察,适当的对华法林的用量进行调整[2]。
1.3 观察标准
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之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包括临床并发症、治疗效果等等。
1.4 统计学方法
在对此次研究当中获取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统计学的手段,使用的工具为统计学软件SPSS 19.0,使用百分率(%)来进行率的表示,进行t检验以及x2检验,在进行统计学显著性衡量的时候,设定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缺血性卒中与脑缺血发作的几率大大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对比
3 讨 论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老年人在出现房颤症状之后,往往会造成心房收缩功能受阻,进而使得患者的心室频率异常,出现心率过快或者过慢的情况,诱发心力衰竭。而在出现心衰症状之后,往往会诱发各种心房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华法林作为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治疗当中疗效显著,能够对患者体内的维生素K进行抑制,从而阻碍其与凝血因子的结合,起到良好的抗凝作用,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缺血性卒中与脑缺血发作的几率大大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通过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临床效果,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临床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