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在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患者中的效果探究
2020-06-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近年,肝胃郁热型胃脘痛病发率愈来愈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民健康水平[1-3]。本文通过对中医特色护理在肝胃郁热型胃脘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意在为提高该疾病治愈率提出可行性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患者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75 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28~57 岁,平均(41.2±3.3)岁,平均体重(56.5±4.5)kg,男性30 例,女性45 例。对比组患者年龄30~60 岁,平均(41.5±3.5)岁,平均体重(57.2±4.3)kg,男性30 例,女性4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比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其中包括:(1)健康知识宣传: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接受诊断后,参考患者具体诊断结果,对患者展开疾病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对疾病病因、疾病病程以及治疗方案等进行宣传教育,以此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2)用药护理:护理人员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确认药理用药准确后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在患者首次用药后密切监测其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反应,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1.2.2 研究组
研究组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治疗,其中包括:(1)中医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负性情绪对其展开中医心理疏导干预,通过陶冶情志、气功调神等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及时稳定患者的负性情绪。(2)中医耳穴压贴护理:调整患者为坐立位,单手持耳轮后,寻找患者穴位敏感点,随后对其涂抹酒精溶液,并使用按压的手法对患者肝穴、胃穴以及交感和神门等穴位展开护理治疗,每2 天进行1 次,每次3~5 min。
以上护理干预均在患者康复出院后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VAS 疼痛评分以VAS 疼痛量表进行统计,2 分以下为无疼痛感,2~5 分为轻度疼痛,5 分以上为重度疼痛。生活质量评分以问卷方式进行统计,其分值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软件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具体对比数据见表1,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治疗后统计得知,研究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 讨论
肝胃郁热型胃脘痛病发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以此危及患者性命。该疾病病因颇为驳杂,中医辨证中常认为该疾病是由肝郁化热、胃失和降导致的病发,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胃部疼痛、舌红苔黄以及情绪易燥等。目前针对该疾病主要采取药物控制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能得到显著改善,治愈性较高[4-7]。
由于该疾病病发后会导致患者胃脘部出现持续性灼痛,以此极易导致患者负性情绪的滋生,最终导致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以及临床疗效降低。因此需要考虑联合护理干预的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缓解疼痛症状,最终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而中医特色的护理模式,通过中医耳穴压贴护理等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感,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能够更好的配合医师展开临床治疗,使临床治疗难度以及风险因素大幅度降低,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8-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VAS 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治疗的应用,提高了肝胃郁热型胃脘痛临床治疗有效率,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有所降低,其患后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且患者能够自主接受临床治疗。此外,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还能规避该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此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了医患矛盾的发生率,进一步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