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预后的改善情况
2020-06-13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广东 佛山 528061)
0 引言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外界高能量暴力干预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会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而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1]。据统计,全身骨折中约有1.2%患者为胫骨平台骨折,其中又以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Ⅵ型骨折最为常见[2]。传统的外固定手术治疗此类骨折虽较为普遍,但术后康复期间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欠佳,易发生严重并发症,以致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3]。为最大限度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提高手术预后效果,本研究选取50 例改良后内侧倒L 型入路手术或改良后内侧倒L 型入路联合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结果。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选自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骨科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共50 例。根据术后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25 例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25 例早期康复护理患者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可比(P>0.05),见表1。纳入标准: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Ⅳ-Ⅵ型[4],关节面塌陷3mm 以上,侧方移位5mm 以上;意识清晰,可主动配合术后治疗与护理;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头、胸、腹器官损伤,多处骨折,糖尿病及精神障碍患者。剔除术后并发肺栓塞及其他需转科治疗患者。研究项目经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患者入组后均行改良后内侧倒L 型入路手术或改良后内侧倒L 型入路联合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见下。
1.2.1 对照组
术后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常规使用头孢呋辛钠(2.0g/次、2 次/d)预防感染,同时给予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对症药物治疗;嘱患者家属帮助患者翻身、擦拭皮肤,预防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术后第2-3 周观察骨折愈合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第6 周,指导患者酌情负重下床锻炼。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包括①加强患者心理干预及康复宣教,术后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结果,通过宣教使其了解膝关节康复锻炼重要性,赢得患者及其家属护理配合;②手术结束当天即采用冰袋垫毛巾外敷于患者患肢膝关节处,冰敷1.5 h/次,2-3 次/d,连续2 d,通过物理方式促进膝关节消肿、止痛;③术后第1 d 即鼓励患者在病床上进行肌力训练,被动收缩、伸直患肢,收紧股四头肌并使膝关节处压向床面,10 s/次,休息间隔10 s,10 min 为1 组,每天进行4 组训练;④术后第2 d 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直腿抬高锻炼,平躺于床上尽量足尖向上,绷紧大腿前部肌肉,缓慢抬高超过40°,持续30 s,20 min 为1 次,每天2-3 次,足趾关节、踝关节行屈伸主动抗阻力训练;⑤训练关节活动度,使用持续被动运动仪,患肢关节活动从30°/30min/次开始,2 次/d,循序渐进,每天增加活动度5°-10°,训练时间和频率酌情增加,训练持续2-3 周;⑥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主动屈伸膝关节训练,活动到最大角度坚持10-20s,术后第4d 在家属协助下扶双拐下床行走,第2周开始轻度负重,随着患者疼痛程度逐渐减轻增加负重量,第3 周行膝关节抗阻力训练,第6-8 周在骨折愈合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弃拐行走。
1.3 疗效评价
术后密切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后即刻、护理期间患者胫骨平台骨折端复位情况(Rasmussen 评分)[5],0-30 分,评分越高说明恢复程度越佳;采用X 线或CT 扫描检查,观察患者膝关节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后倾角(PA)变化;应用HISS 评分标准[6]评价患者膝关节疼痛(30 分)、功能(22 分)、活动度(18 分)、肌力(10 分)、屈膝畸形(10 分)和稳定性(10 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膝关节恢复越好;统计两组康复优良率,Rasmussen 评分27-30 分为优,20-26 分为良,10-19 分为可,9 分及以下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两组患者Rasmussen 评分比较
见表2。术后即刻两组Rasmussen 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干预2 周、3 个月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影像学检查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表2 术后两组患者Rasmussen 评分比较()
表2 术后两组患者Rasmussen 评分比较()
2.2 护理期间两组TPA、PA 变化比较
见表3。不同康复时期两组患者TPA、PA 角大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3 护理干预3 个月两组HISS 评分及康复优良率比较
见表4、5。护理干预3 个月,观察组HISS 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护理期间两组TPA、PA 变化比较()
表3 护理期间两组TPA、PA 变化比较()
表4 护理干预3 个月两组HISS 评分比较()
表4 护理干预3 个月两组HISS 评分比较()
表5 护理干预3 个月两组康复优良率比较(n,%)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在全身骨折中较为常见,多因交通、砸伤等意外高能量暴力事故导致,对于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Ⅵ型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案,通过骨折复位并借助钢板对关节加以固定促进骨折愈合[7]。膝关节功能是判断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骨折愈合期间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与临床护理的实施密切相关。术后早期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其目的是在确保胫骨平台骨折不会发生位移前提下经过专业的指导下锻炼,最大限度降低机体功能暂时性障碍给患者造成的不便,从而改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使其尽快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投入社会活动[8]。
综上所述,给予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专业的骨科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提高预后效果,对促进病情康复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