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2020-06-13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1300)
0 引言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特别是绝经期后的老年妇女,发生该疾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起居,且会在心理上发生负面影响。给予传统保守治疗方法,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严重影响到患者身体衰退功能,并导致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症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能够快速止痛,通过微创,短时间的治疗,保证治疗安全性,该治疗方法已经被临床医生广泛应用[1-2]。此次我院通过分析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进一步研究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0 例2015 年4 月至2018 年5 月本院收治的200 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包括男、女各125、75 例,年龄区间54-78 岁,年龄均值(61.78±2.64)岁,双锥体121 例、单椎体55 例、三椎体24 例,经影像学诊断为18 例相邻椎体、9 例非相邻椎体。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诊断标准,并了解本次试验,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常规肌注鲑降钙素和口服钙剂,2-3 天后采取手术治疗,指导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均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具体手术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2.1 穿刺
给予患者椎体成形术穿刺针,要求患者呈俯卧位,定位穿刺点,给予常规消毒,铺无菌巾,行局部麻醉,于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进行穿刺,进针于一侧椎弓根体表投影定位处,沿椎弓根方向向椎体前中三分之一处进行穿刺,针尖处在中线附近,并将斜面向对侧指正。
1.2.2 调制灌注剂
在调配前将骨水泥置于冰箱内,同时降低单体与粉末温度,大约在5 ℃和6 ℃,行无菌操作,对灌注剂进行合理调配,将其清晰彰显出来,适量加入硫酸钡,将其作为显影剂,再将骨水泥单体加入其中,进行调配,快速搅拌维持到拉丝前期,分别抽人多只1 毫升注射器进行备用。
1.2.3 灌注
拔出穿刺针芯后,先将2% 2 mL 利多卡因注入椎体内,起到镇痛作用。然后将调至好的0.5 mL-0.6 mL灌注剂经穿刺针注入,之后停止注射,在透视状态下,对灌注剂扩散趋势密切观察,若有椎旁静脉显影,应对针尖深度和方面进行合理调整,再次将试验剂量注入其中,在注射过程中,穿刺针尖深度及方向会发生一定改变,可在某种范围内对灌注剂的扩散方向进行控制,当不满意单侧注射扩散时,可于另一侧进行穿刺,在进行灌注。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相邻和非相邻新发椎体骨折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骨折椎体个数、体重指数、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椎体数、骨水泥用量及身高下降。②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骨折椎体个数、体重指数、既往骨折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胃肠道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肺气肿。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数据用SPSS 21.0 软件整理,定数资料用[n(%)]描述,行χ2检验,定量资料用()描述,行t检验,P<0.05 表示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相邻和非相邻新发椎体骨折
分析相邻椎体骨折组与非相邻椎体骨折组住院中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骨折椎体个数、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椎体数、骨水泥用量及身高下降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相邻和非相邻新发椎体骨折()
表1 比较相邻和非相邻新发椎体骨折()
2.2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骨折椎体个数、体重指数、既往骨折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胃肠道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肺气肿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提示体重指数≤18.5 kg/m2为主要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n(%)]
3 讨论
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并发症,现阶段,在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时,经皮椎体成形术已经成为广泛应用方式,该手术方式的主要优势为微创、快速止痛,但与灌注剂渗漏、脑栓塞等并发症一样,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邻近椎体再次骨折[3]。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过程中,为了在椎体内使灌注剂得到良好扩散,并试图在最大程度上使压缩骨折椎体高度得到恢复,手术医生尽可能多的将灌注剂注入病椎内[4]。现有灌注剂的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与正常椎体强度相比,其强度更大,也明显高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体,势必会对相邻椎体产生不良反应[5]。若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发生过骨质疏松,一般情况下,脊柱会发生生理曲度改变[6]。脊柱维持正常生理曲度,可保证对外来应力做出应急反应,若在某一点出现畸形,会破坏生理状态,在加上椎体受到过大强度,对再生邻近椎体骨折埋下隐患[7]。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接近20%的再生骨折发生率,在手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在CT 引导下精确定位,尽可能减少发生灌注剂渗漏的概率,手术过程中采取过伸手法,可恢复压缩楔形变的椎体,促使脊柱后凸畸形得到有效改善[8-9]。与此同时,应关注内科疗法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后凸成形术可对骨水泥的渗漏进行有效预防,但基层医院无法广泛推广手术器械,预防骨折才是根本。因此,在预防骨质疏松症时,合理的用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非常关键的[10]。
综上所述,椎体压缩后楔形变,导致改变脊柱生理曲度,强化伤椎骨水泥后存在着过大的强度,特别是发生灌注剂渗漏时,会降低椎间盘功能,伤椎对相邻椎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会增加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