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提问和反思

2020-06-12周慧丽

读写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对比课堂提问反思

周慧丽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中师生交流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到好处地抛砖引玉,是教师在高效课堂中一直探究的主题。

关键词课堂提问;复习提问;对比;反思

中图分类号:TE122.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97-01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特色,然而许多感觉较好的课堂,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如何在数学课中落实目标定向,是由学生说呢,还是由老师来说?怎么提问使学生有兴趣?还有没有更为科学的方式。对此笔者进行了小小总结和反思跟大家分享。

一、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几种课堂提问的形式

(一)复习提问和小结提问

数学知识联系密切,在学习新课前,适当地提问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温故知新,既顺理成章地引入本课,又为本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两全其美。如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时,笔者先提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了加法法则做准备,减发转化成加法之后再计算就很容易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完了新课,通常要进行小结,以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理顺了知识内容,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链。

如学习完一次函数的性质,复习时设置如下问题:①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还是曲线?经过哪两个特殊点?②图象经过的象限由什么决定?③分别探讨k、b与图象经过象限之间的关系?④图象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图象与两个坐标轴交点坐标有什么关系?通过这四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对比提问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有很多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把相关知识拿出来进行对比提问,即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澄清模糊概念。如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对比提问、解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对比提问、角平分线的性质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比提问等等,加快了新知识掌握的速度,使计算错误率减少,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信。

(三)对模糊问题提问

有些概念法则等,表面看上去已经掌握,但实际并未理解本质。如,-a是负数吗?学生理解负数通常认为有负号就是负数,并不理解a是个字母,可以代表任何数。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这样提问:若a大于0,-a是什么数?若a=0,-a是什么数?若a小于0,-a是什么数?通过提问并举具体数字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个问题。

(四)对学生易疏忽之處提问

有些解题时的细小之处被学生忽视,从而引起大错,解方程时,对于移项变号,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很多学生会忽视,每到此处笔者都向学生提问:用不用变号?乘不乘最小公倍数?在去括号和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需不需要变号?这些小问题一经提出,马上会令犯错误的学生清醒,从而避免出错。

(五)关键处提问

在画角的平分线时,提问,为什么第二次画弧要以大于1/2半径长为半径画弧?这是画角平分线的关键,只有理解好这个问题,才能准确画出角平分线。所以关键处提问,犹如画龙点睛,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思路通畅。再如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关键是什么?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学生掌握了这一突破本节难点的关键,接下来表示坐标就得心应手了。

二、在学生的学习中还出现以下学习的情况

1.多数情况下,教师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自问自答,急于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就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对问题的坡度设置的不够,坡度过大,导致思维卡壳,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

2.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可准备采取的措施:

(1)对过多的题,进行适当的筛选;(2)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空间,让学生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3)学生有不同想法单独与教师交谈,好的想法给予鼓励并加以推广;不对的想法,给予单独的指正。这样,学生即可以大胆放心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学中漏洞补上;(4)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是老师完成任务,还要学生完成任务。相信经过笔者的不懈努力,一定会不断取得进步。

总之,提问是数学教学中时刻都离不了的武器,它是一堂课的催化剂和兴奋剂,适当地运用它,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如一颗小石子,投下去激起千层浪。而教师课后都要进行及时反思,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习惯,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因反思而提高,因反思而创新。

参考文献:

[1]华琼,《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数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对比课堂提问反思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