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2020-06-12郑番
郑番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源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为社会的发展趋势带来了更多的市场竞争力。而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方式和教学课程存在的基本问题,需要改变和提高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背景。尤其是在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之下,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够促进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
1 高职院校大数据目前的基本现状分析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这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变化,高职院校为社会的需求提供更多的人才需要。积极的探索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的教学改革模式才能够提高社会的竞争力,大数据的应用不仅仅给予高职院校的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大数据不仅仅可以通过数据的整理以及手段可以进行和开展教学改革,同时也能够通过了解大数据的时代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充分的认识到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教学课程改革存在的基本问题,从而有效和有针对性的开展措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2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存在的基本问题
第一,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教学互动较少。从事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广大一线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存在,也没有意识到它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这势必会阻碍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高职教育的管理层和广大教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思维意识,学习和掌握大数据先进信息技术,并将之运用到高职教育实践中去。学校还要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培训交流、教学考核等措施,促进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要从思想意识和工作实际两方面促进教师建立大数据教育观念,要让教师真正地认识到大数据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第二,由于硬件和软件的差距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匮乏。在目前大数据的背景之下,信息化的发展迅速以及共享资源促进了高职院校积极的引入软件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在财政上的支持有限,高职院校在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以及课堂上的专业化建设,无法实现真正的网络共享,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因此,这对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以及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学习资源的优质,以更大的教学资源和价值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建设,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在视频以及课堂展示当中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由于高职院校针对于信息化程度的认识不充分,从而影响了师生之间在学习资源上的利用率较低。
第三,教学专业化程度较低。国家开设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与普通院校具有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技术性以及创新性的人才,一方面是为了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技术,同时也是为了使得在教学过程当中促进高职院校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部分的教师在培训过程当中仅仅针对于理论具有很熟悉的程度,但针对于实践操作能力却无法进行专业化的教学。这就需要学校联合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状况现行相关的调查研究,使得教师能够对于企业的人才需求具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培养。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是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需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尤其是教师针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操作性的手段,这就需要借助大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能够创造更多的教学手段,从而有效的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相互结合,以最新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更多的去了解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专业化的基本程度,有效的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大数据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措施
第一,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在高职院校当中,为了促进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仅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也能够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以及思维的锻炼,使得在师生共同交流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在实践当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因此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实现学生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上的任务的完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化技术为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条件,表现为数字数据急剧增长,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它使高职教育教学面临新的环境、新的观念、新的实践。这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运用大数据时代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
第二,提高对于高职院校信息资源的共享。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就业。然而,大数据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职院校专业的科学设置与调整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实现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目标,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及时准确的专业动态调整成为了学校关注的重点。高职院校要通过信息化的背景,以大量的知识共享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师资力量以及学习教材,创建一支专业化的学习队伍,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师生共同促进的过程当中,需要学校购买一定的学习资源,将最大的限度利用于资源共享之上,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習知识的宽广面,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对于自己知识的更新以及改革的教学进度都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尤其是可以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社会发展人才。
第三,实现教学的专业化改革。高职院校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当中,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在社会实践当中,尤其是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进行相互的学习,通过校企之间的联合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才能够使得学生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自己的教知识能力和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来开展教学改革。并且教师在社会的推动之下能够实现对于教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进步,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在加强学生到学习过程当中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能够结合数据的分析以及信息化的资源建设促进教学课程的改革,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资源发展的情况之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尤其是可以通过网上下载视频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在大数据的特点之下,能够使得学生比较直观和形象的了解大数据在教学当中存在的魅力,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效率,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加深对和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总之,“互联网+教育”的意义并不等同于简单地把最好的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放在网络上即可,而是应该通过多元化、多样化、多形式、多结构的知识框架与内容,让每个人都能通过教学激发兴趣,实现自我。大数据的技术变化需要高职院校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改革方式,通过大数据的形式可以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一方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需要结合学生以及专业基本情况制定课程到基本内容才能够有意义的实行和开展因材施教,为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奠定重要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大数据之下,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压力也开始得到了全面的挑战,因此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教师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全面掌握大数据带来的信息化的变化以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