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要素和实现路径分析
2020-06-12聂如诗
聂如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基于该观念,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意义和文化育人的要素,并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具体实现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有效地改善高职院校教育环境,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深度。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精尖人才,有效地健全了我国的人力资源应用格局,切实地转变了我国的人力资源应用方向,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全面应用文化育人要素是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也是必经途径。
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意义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价值归属,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优秀的人类文化去指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要求高校作为优秀文化的引领者,充分挖掘文化育人资源,以文化育人为抓手,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我国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在高职院校中全面推进文化育人工作,是在人才培养中将我国在五千年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有效措施,能够在人才的思维体系中将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社会文化、积淀着的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进行进一步渗透,有效地强化了教育的深度,推动了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我国培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文化育人教育理念为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和有效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遵循,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以下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要素进行介绍:第一,师资力量。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的教育人员只有在教育改革措施和教育改革理念的积极影响下转变个人的教育观念,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文化育人目的;第二,文化氛围。在高职院校中全面推进文化育人工作,不只需要具备优秀的教育人员还需要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全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是将我党的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意识进行充分传承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才能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人才带入到深度学习阶段,从而切实建立我国特色教育下的文化自信,逐渐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我国繁荣发展。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
3.1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
文化是道德的滋养源泉,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可见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同时也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过程中,必须将文化育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相结合,全面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深度。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第一,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对各高职院校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现有教学水平进行针对性调查,并定期组织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在教育工作会议上全面强调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以及重要性,提升教育人员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二,教育部门可组织区域内的高职院校教师开展以“不忘初心,文化育人”为专题的教学活动,使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积极的讨论和交流教学经验,并反思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缺失,从而建立坚实的文化育人教学基础,教师还可通过观摩学习优秀的文化育人教学案例,进一步掌握文化育人的精髓,实现文化育人工作的创新。
3.2与专业建设发展相结合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要求人才具备更加全面的就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学科关键能力,在此基础上,文化育人工作可以与高校的专业建设发展相结合,以实现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培养人才的专业能力和文化自信的目的,进一步践行全面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第一,高职院校的教育人员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育人教学意识,并对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建立明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向以及主要目的进行精准定位,寻求专业建设与文化教育的内在联系和协同开展的切入点,以此实现文化育人目的;第二,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培养富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专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专业的历史、文化、精神和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课堂思政”教育模式,通过渗透思政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3与思政课堂教学相结合
教育是国之大计,国之根本,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兴则国兴,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職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相当于高职院校办学的大动脉,与高校的长期发展和教育所产生的持续影响息息相关,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帮助人才建立优良的思政基础,促进高校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基于此,高职院校可将文化育人工作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始终保持高职院校办学大动脉的持续跳动,发挥文化的共鸣力量,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理念和措施,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渗透文化育人理念,结合当前我国相关真实案例,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将学生带入到教育情境中,使其明确认识我国的文化涵养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建立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此外,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将文化育人工作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还可全面地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采用适合当代大学生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教学模块和教学理念,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3.4与师生实践活动相结合
文化育人始终要指向当下,面向未来,而面向未来,最主要的载体就是青年一代,文化育人要充分考虑到青年主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青年主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也是保证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重要基础,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文化育人的基本任务是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新的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教育领域的先锋,自当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的方针和任务。基于此,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可以与师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深度,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将文化育人工作与师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在潜移默化中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较高的思想政治基础和思想政治意识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员和教师应该立足于当前高校学生的文化思想水平,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为目的,积极组织适合当代大学生思维体系的教学活动,充分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我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素养。文化育人工作与师生实践活动的结合,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文化育人格局,拓展了我国文化育人工作的覆盖面,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多元化的文化因素,可逐渐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3.5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我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精尖人才,促进了我国各个领域的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力量,在高职院校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拓展教育工作覆盖范围,切实保证文化育人的工作效果,是进一步健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格局的有效措施。在高职院校中,要想持续推进文化育人工作,应充分明确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在日常工作中,可将文化育人工作与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相结合,立足于高职院校当前文化育人工作的推进效果和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具体规划,探寻二者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协同开展基点,进而在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进一步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任务进行落实。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应做好体系化设计,教师和学生角色不同,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中推动文化育人工作,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就教师而言,应该全面转变个人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地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教育理念进行全面渗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度学习,理性感知教学内容中蕴含着的深厚文化内涵,以此建立个人的文化核心素养;而就学生而言,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挥个人的学习创新能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的相關文化信息,从而为构建我国文化建设格局贡献力量。
4 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能否有效创新文化育人工作格局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全面推进文化育人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全面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能够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
(作者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