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白内障手术中应用人工晶体后囊膜嵌顿术

2020-06-12徐金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囊袋玻璃体晶体

徐金华

儿童阶段是双眼视功能建立的重要时期,患儿视功能发育受白内障影响,而影响儿童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是晶体状后囊膜浑浊。炎性细胞刺激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并以囊袋玻璃体为支架进行迁移、增殖和纤维化,造成后发性白内障。当前,主要采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为治疗手段,但是存在巩膜硬度低、玻璃体压力大等问题,手术操作非常困难,极易出现术后虹膜后粘连、瞳孔变形等并发症[1]。因此,要求医师探讨其他先进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本文为了深入探究人工晶体后囊膜嵌顿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了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白内障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 例(44 眼)白内障儿童均于本院接受治疗,纳入时间由2018 年6 月开始,到2019 年5 月结束,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18 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儿分别有11 例、7 例,共22 眼,年龄范围在3 ~1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8±1.4)岁。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患儿分别有10 例、8 例,共22 眼,年龄范围在4 ~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2±1.7)岁。其中,22 例(30 眼)例先天性白内障,14 例(14 眼)外伤性白内障。在44 眼术视力中,16眼患儿裸眼视力小于0.05,12 眼0.05 ~0.10,10 眼0.11 ~0.30,3 眼0.31 ~0.50,1 眼大于0.50,2 眼患儿不配合检查。所有患儿均无精神病病史、无语言沟通障碍,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以及患儿同意,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各项患儿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 >0.05),符合对比需要。

1.2 方法

所有白内障儿童均植入日本佳能公司品牌STAAR 预装式人工晶体KS-X,根据SRK-II 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年龄小于等于四岁的白内障儿童公式计算值欠矫20%,4 ~8 岁的白内障儿童公式计算欠矫10%,大于等于8 岁的白内障儿童矫正全部屈光度。对照组实施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2]。观察组实施人工晶体光学部后囊膜嵌顿术,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对白内障儿童进行全身或局部麻醉,取上方角巩膜缘切口,注入黏弹性物质连续环形撕囊,直径在5 ~6 mm,水分离后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模式吸出晶状体核及皮质;(2)其次,再次注入黏弹性物质于前房和囊袋内,行后囊中央连续环形撕囊,直径在,3.5 ~4.0 mm;(3)然后,剪修整后囊不完整白内障儿童的囊膜,以视轴为中心,切除囊下2 ~3 mm 区域的玻璃体。(4)最后,把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后,并将光学部推入后囊膜后方,于囊袋内清除黏弹剂。

1.3 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白内障儿童术前裸眼视力和术后矫正视力;采用Tetz 等分级标准[3],记录两组白内障儿童中央视轴区浑浊程度,分为0 级、1 级、2 级、3 级、4 级;采用UBM 检查,以未散瞳时虹膜水平连线平台与人工晶体平面的夹角,来评价人工晶体倾斜度[4]。

表1 两组患儿矫正视力比较

表2 两组患儿中央视轴区浑浊程度比较(眼)

表3 两组患儿人工晶体位置情况比较(眼)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18.0 统计研究数据和对比分析,例(%)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矫正视力

观察组矫正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中央视轴区浑浊程度

经比较,观察组患儿中央视轴区浑浊程度为0 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儿人工晶体位置情况

观察组患儿中人工晶体位置居中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2.4 术后并发症

两组患儿各18例(22眼),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葡萄膜反应,但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在治疗儿童白内障中,选择手术方式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困扰广大眼科医生的难题,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晶状体细胞有丝分裂和上皮细胞增生性强,造成白内障儿童术后增生和炎症反应较为突出[5]。根据有关研究表明,目前,认为炎性细胞刺激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并以囊袋玻璃体为支架进行迁移、增殖和纤维化,造成后发性白内障[6]。据相关统计,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单纯保留完整后囊膜的白内障吸出术,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100%,并且,儿童年龄越小,后发性白内障恶化越严重[7]。晶状体皮质的增生及囊袋的皱缩是白内障儿童手术后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囊袋内人工晶体倾斜导致偏离视轴中心位置,更严重的情况是人工晶体被挤出囊袋,发生人工晶体夹持,尤其以外伤性白内障儿童囊袋不完整情况表现较为突出[8]。预防白内障儿童手术后出现后发性白内障,是目前眼科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处理后发性白内障多采用Nd、二期手术截囊术,但是儿童的治疗依从性较差,易对儿童造成更大的损伤,因此需要改进当前手术方法。根据相关研究指出,对后囊膜进行环形撕囊,将人工晶体光学部从囊膜开口处向后脱出,将其固定在囊膜后,形成光学部后囊膜嵌顿,避免人工晶体的偏移[9]。还有相关学者表明,行人工晶体光学部后囊膜嵌顿,切割前部玻璃体,以玻璃体前界膜为支架,增殖晶体状上皮细胞等[10]。著名学者Koch 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出现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为切除后囊膜环形撕囊和前部玻璃体,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目前主流眼科领域仍采取该手术方法[11]。但也有相关学者反对这种手术方法,认为切除玻璃体会破坏其结构完整性,增加人工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几率,导致儿童视网膜脱落,出现黄斑水肿并发症[12-13]。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矫正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央视轴区浑浊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中人工晶体位置居中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实施人工晶体光学部后囊膜嵌顿术治疗白内障儿童,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减少人工晶体偏移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囊袋玻璃体晶体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血肿的管理及预防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解剖法制作囊袋在心脏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
“辐射探测晶体”专题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辽代契丹“绫锦缘刺绣皮囊”的艺术探析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大量积液一例
玻璃体后脱离需要做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