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比较研究
——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例
2020-06-12张俊威
姜 霞 张俊威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对以城市化进程为动力的城市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城市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但积累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如经济增速减缓、发展方式粗放、消费疲软、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均衡等。探究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根源,探索经济发展的路径,是推进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所谓高质量发展,是指不再单纯关注经济的总量水平和增长速度,更要关注发展的质量和方式,高质量发展不再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而是各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北上广深)作为我国最发达的4个城市,具有经济高速发展的独特优势,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持续下行,如何实现发达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振兴至关重要。本文从区域视角研究4个发达城市经济发展,分析影响各个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因素,探寻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揭示4个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性,提出各个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以及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
1 北上广深经济发展质量的实证测度
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内涵式、集约式、效率提升式的发展,不仅指经济总量的提升,还要求一国或地区在科技、产业、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共同协调发展。因此,本文从创新驱动、结构优化、集约均衡、绿色生态四个方面各选取3个指标,构建北上广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在创新驱动方面,选取R&D经费投入与GDP比值、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专利授权量等3个指标。R&D经费投入与GDP的比值体现了一国或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程度,充足的科研投入是实现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越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反映一个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活力和潜力,一个城市的大学生数量直接决定了该城市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综合指标,充分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经济结构优化方面,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上升,意味着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变,有利于促进消费,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实际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反映了一国的开放程度和贸易规模。
在集约均衡方面,地均GDP是反映区域发展程度和经济集中程度的指标,体现土地的利用效率,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地区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越高;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地区发展程度,体现社会公平、平等。这两个指标的提高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在绿色生态方面,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的主要指标,单位GDP污水排放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体现了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和大气资源的污染程度。
表1 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注:各项指标权重均为作者根据熵值法计算得出
1.2 数据来源
本文以北上广深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为2008-2017年,指标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年鉴》、《上海市统计年鉴》、《广州市统计年鉴》和《深圳市统计年鉴》,缺失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予以补齐。
1.3 研究方法
1.3.1 数据标准化处理
选取n个城市,m个指标,则Xij为第i个城市的第j项指标数值(i=1,2,…,n;j=1,2,…,m)。由于各项指标之间单位不同,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采取无量纲化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消除数据的单位限制,具体操作如下:
(1)
(2)
式中,Xij’(i=1,2,…,n;j=1,2,…,m)表示第i个城市第j项指标经过标准化之后的数值,max(Xj)是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min(Xj)是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
1.3.2 熵值法赋权
为了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产生的计算误差,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若第j项指标的熵值为ej,则该指标的信息熵冗余度为dj=1-ej,各指标的权重即为:
(3)
根据上式所求各项指标权重,计算出城市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值为:
(4)
1.3.3 城市发展质量等级划分
为了能够直观反映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本文对测算得出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值进行了分类,并在0~1之间划分了5个等级,划分方法见表2。
表2 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等级划分
1.4 北上广深经济发展质量实证测度分析
利用上述方法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综合测算,得到2008-2017年北上广深四市的综合发展质量评价值,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可以得出2008-2017年北上广深发展质量变化趋势和各城市之间的差距(见图1、图2)。
表3 2008-2017年北上广深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2008-2017年北京市的发展质量始终明显优于其它3个城市,2015年以前,上海和深圳的发展质量不相上下,2015年后深圳的发展质量逐渐超过上海,广州的发展质量在4个城市中始终最低且增长速度较慢(见图2)。
从时间演变来看,2008-2017年北上广深4个城市的发展质量总体上呈现波折上升趋势,说明我国4大一线城市在近十年间追求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也在努力提高发展质量,4城市的经济质量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17年,北京市的发展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其它3市也达到中等水平。分阶段来看:
(1)2008-2010年北上广的发展质量提升并不明显。2008-2009年北上广的发展质量得分分别提高0.0081、0.0354和0.0413,2010年发展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2008-2009年北京市的发展质量不升反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圳市2008-2009年发展质量提高较快,从2008年的0.2361提高到了2009年的0.3067,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深圳市政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原深圳大工业区整合为坪山新区,全面提升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了人口的城镇化率,有利于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2011-2013年各城市的发展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上海市提升幅度最大,2012年上海大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5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水平持续提升;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促进了商品、技术、服务的自由流动。北京市2011年发展质量得分0.4053,首次达到中等发展质量水平,而深圳市2012-2013年发展质量有所下降,由0.3870下降为0.3738。
(3)2014-2017年各城市发展质量均快速提升。北京市发展质量提高到0.6279,成为研究范围内唯一一个达到较高发展质量的城市;上海在这3年中发展质量也上升了一个层次,2017年达到中等水平;2015年广东自贸区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广州和深圳的发展质量,2015年广州和深圳的发展质量分别提高0.0234和0.0676(见图1)。
图1 北上广深经济发展质量对比
图2 北上广深经济发展质量变化趋势
2 北上广深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城市的发展质量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测算,找出影响各城市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设Y(k)(k=1,2,…,n)为参考数列,Xi(k)(i=1,2,…,m;k=1,2,…,n)为比较数列,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步骤如下:
(1)求参考数列Y(k)与比较数列Xi(k)的灰色关联系数ζi。
(1)
(2)计算关联度ri。
(2)
ri越接近1,说明关联性越高。
(3)关联度排序。将m个比较序列对同一参考序列的关联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便组成了关联序,反映了各比较序列对参考序列的影响程度。
2.2 北上广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的发展质量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影响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主导因素。通过计算得出4个城市的发展质量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如表4所示。
表4 北上广深经济发展质量与评价指标的关联度排序
分析结果显示,与北京经济发展质量关联最高的5项指标依次是X6、X1、X4、X5、X8;与上海经济发展质量关联最高的5项指标依次为X1、X8、X7、X6、X4;与广州发展质量关联最高的5项指标依次为X2、X8、X4、X9、X6;与深圳发展质量关联度最高的5项指标依次为X8、X1、X9、X3、X7。通过比较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关联度最大的几个指标,发现虽然每个指标对不同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但这些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
(1)人均GDP(X8)对4个城市的发展质量均存在着较大影响。人均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水平的核心指标,其数值直接反映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和居民的生活水平。10年来,4个城市的人均GDP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深圳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广州次之,而北京和上海的人均GDP曲线几乎重合,且略低于深圳和广州。
(2)消费占GDP比重(X6)与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发展质量关联度较高。消费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续的力量,对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较大,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我国消费潜力虽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增加消费需求,进一步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由图4可知,10年来消费占GDP比重最大的是上海,其次是北京,广州和深圳最低,其原因是这两个城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贸易规模大,其经济模式决定了消费占比低于出口占比。
(3)R&D经费与GDP比值(X1)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发展质量。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随着各项改革方案的提出,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国科研成果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快速上升,目前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由图5可知,2017年4个城市的科研经费投入强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3%),其中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最高的是北京,一直保持在5%以上,最低的是广州,2008-2015年都在2%左右,自2015年开始有逐年递增趋势,上海市和广州市科研投入强度居中,呈曲折上升趋势。
(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4)与北京、上海、广州的发展质量有较强的相关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反映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第三产业的生产周期短,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可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北上广深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4大城市,2008-2017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均在50%以上且呈现稳定上升态势。
图3 北上广深人均GDP
图4 北上广深消费/GDP
图5 北上广深R&D经费投入/GDP
图6 北上广深第三增加值/GDP
3 推动北上广深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技术落后的工农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变,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积极发挥首都优势,吸引高新技术人才来京发展,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推动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拓展经济发展方式,壮大实体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全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鼓励居民更新消费理念,追求健康、合理、文明的消费方式,逐步提高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加速城镇化进程,深化城乡体制改革,降低外来人口进城落户的门槛限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简化外来流动人口的登记手续,提高流动人口登记的信息化水平,积极引导外来人口就业。
3.2 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政策优势,利用其外资拉动型经济模式,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将产业布局由上海市中心地区向周边地区分散化发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上海市应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快建立与老龄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积极整合地方资源,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兴办养老机构。
3.3 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广州人才数量上的优势,加大对高校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鼓励各大高校开展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将人才数量上的优势转化成质量上的优势。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尽可能多地把高校毕业生留在广州,为本市科技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重点行业,布局一批前瞻性的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延长制造业产业链,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针对广州城市化发展的城中村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城中村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强治安管理,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美誉度。
3.4 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与香港接壤,应充分发挥珠三角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对外联系的优势,积极加强与港澳及泛珠三角省市的合作,提升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深圳的创新先发优势,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鼓励企业紧抓核心技术研发,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全社会基础创新、原始创新和关键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力争将深圳打造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加大深圳市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继续增加民办学校数量和学位数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