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障大学生无障碍图形设计教学实践研究
——以图形创意课程改革为例

2020-06-12郭娜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艺术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士艺术设计图形

□郭娜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图形创意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听障本科生大三年级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图形创意课程,能掌握图形创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作用及设计的内容要求和基本内容,能熟练掌握图形创意的方法,能独立完成从创意到制作完整图形创意作品,以及完成以图形为核心的视觉传达基本要素设计。目前社会空间中的无障碍图形设计存在视觉误差,并在硬件设施外缺乏对设计人性化的关注。将无障碍设计中图形设计的部分融入图形创意课程,主要针对听障人群的无障碍图形设计的核心需求进行更加合理化的设计。

无障碍设计针对的目标群体是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及正常生活能力衰退者,设计的目的是满足该群体的日常生活需要,使其生活更加舒适、便捷。以往的国内无障碍图形设计均出自身体健全的设计师,设计师与设计作品的受众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恰恰是形成图形表达与图形感知之间差异的可能性原因。基于笔者多年对听障生的教学经验,听障生有其自身特点,对图形有异于常人思维的认知和需求。

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听障本科生,具有专业优势,还有一定的艺术设计创作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学生不仅能掌握图形创意相关知识技能,还能通过所学专业,以贯穿于课程始终的无障碍图形设计作为大主题进行设计实践,探索无障碍图形设计的视觉表现规律,通过设计作品切实解决听障人士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社会空间中的无障碍图形引导提出更有效、更适合的方案,为社会中听障人士的无障碍生活贡献力量。

一、基于课程内容的前期调查

特教学院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大三年级共有三个班,每班21 人,共计63 名学生参与到此次课程中,参与课程的学生皆为听障大学生。为了更好地实行课程改革方案,学校对参与课程的63 名学生进行了有目的性的课前问卷调查。问卷共有10 道题。

问卷题目如下:(1)姓名。(2)性别。(3)手机号码(联系方式)。(4)你是否在课前接触过图形设计及图形创意的相关知识?(5)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图形创意类的图形设计或图形符号?请举例。(6)你目前对图形创意的理解是什么?(7)设计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解决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你认为图形创意能解决你生活中的哪些问题?(8)你在生活中见过帮助听障人士行为活动的图形或标识吗?(9)图形设计作为无障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图形角度在社会公共空间中解决及帮助听障人士行为需求的问题,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你在生活中见过帮助或辅助听障人士生活行为的图形标识吗?请列举。(10)优秀的图形设计可以引导人的视觉,合理指引人的行为,依据你的生活体验,你认为目前哪些地方最需要图形设计进行说明引导,以帮助听障人士进行行为活动?

参与本次调研的63 名学生中,包含20 名男生,43 名女生。其中,31 名学生表示在课程前接触过图形设计和图形创意的相关知识,占比49%。41 名学生表示在生活中注意过帮助听障人士行为活动的图形或标识,占比65%。大部分学生对图形设计和图形创意的理解为在有针对性的语境和目标下,有意识的形状的设计工作,用以传达某种特定信息。学生在平日所关注的图形设计集中为商业设计和公共区域的导视设计这两大类。针对图形设计能够帮助和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话题,学生集中认为图形的传达速度和力度是超过文字和语言的,能更加直接高效地传达特定的信息,并更加具有审美特性。对于生活中帮助或辅助听障人士生活行为的图形设计,学生几乎一致认为不曾见过专门辅助听障人士的图形设计或标识。在很多公共空间见到过辅助残疾人的标识,如商场或地铁站卫生间、电梯间等,但是基于帮助听障人士的标识图形,学生表示未曾关注过或未曾受到过直接的帮助。个别学生认为,虽然有些视觉设计不是针对听障人士做的,但是确实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帮助了他,如公交车和地铁,从车站到车上的空间,所有的标识图形作用性都很强,车站的位置标识、上下车的引导、站牌站名的顺序、运行方向、当前位置标识等,作为聋哑人能够切实感受到图形在信息传达上的价值和作用,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进行出行活动,避免了碰到疑问不知如何向人求助的尴尬。基于听障人士的生活体验,针对目前哪些地方最需要图形设计进行说明引导,以帮助听障人士行为活动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提到了医院、银行、饭店这类公共场所,问题集中在和人的交流上,如医院和银行有很多重复性的相对简单的词语,对方在没有视觉引导的情况下与自己交流,会非常困难,如果能把一些关键的指令性词语转化为图形图标,将会大大节省沟通成本,也避免造成误解,带来的后续问题。

二、无障碍图形设计教学及课程中的作品分析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学生基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旨,展现了比以往课程更大的兴趣,更加注重于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角度去主动思考,比以往更注重问题本身和通过视觉传达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根据前期需求调研,学生按照医院、学校、餐厅(食堂)、自选区域这几大主题针对听障人士的无障碍视觉标识展开设计。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集中关注在与人沟通中的关键指令性动作要求的内容,以及面对听障人士特定的功能性内容,并且注重表达自我关键需求的关键词传达,而非仅限于我们目前在以上公共场所所见到的地点或名词以及方位性等词语的视觉化[1]。

医院主题是学生的共同需求,学生集中关注和医护人员沟通中的关键词,如医护人员传达的关键词,如站立、转身、躺下、空腹、去缴费等;而听障人士传达的关键词,如我晕血、不空腹、我是听障人士等。餐厅及食堂主题中,更多的是作为听障人士的需求类关键词,如不吃辣、需要添加米饭、素食者、加汤等。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在医院、银行这类公共场所设置专供听障人士的咨询处或配备专门为听障人士提供帮助的相关咨询人员。

由课程中的作业图1、图2、图3 可见,学生设计的图形倾向于简约扁平,对于传达的信息内容更加直观、直白。与日常所见的图形标识不同的是,此次课程作品皆通过图形特征及色彩搭配,更注重将动态指示性的语言视觉化,图形形状集中倾向于弧线、圆角线,力求体现柔和、亲切的视觉效果,用以缩短对方与使用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此外,帮助听障人士生活行为的图形设计作品可以用于公共空间中,制成标识附于墙面;或印刷成册,便于直观沟通,以减少时间成本;也可分类别制作成电子版,整合成供听障人士沟通使用的手机端应用。

图1 医院主题——坐下

图2 公共空间主题——为听障人士提供帮助的咨询处

图3 餐厅主题——请加汤

三、关于艺术设计类听障大学生的教学思考

针对特定人群的设计,以特定人群的视角去看待设计工作,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对信息传达目标及需求的准确把握是其中的重点。图形的设计结果在信息传达中的准确性,在本次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相对准确的把握。学生通过改革后的图形创意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掌握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与创作方法,还能了解无障碍图形设计在社会空间中的应用。课题制的方式为学生增加了实践经验,有目的性的实用设计能够帮助听障学生更加切实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由此也能增加其将来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

结 语

发挥听障大学生的潜能,引导其发挥自身特点,将专业技能与实际需要相结合是图形创意课程中的重要举措。设计者与使用者在此次课程中重叠,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专业听障大学生的能力和价值,使其通过无障碍设计进行自我实现,同时也彰显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除功能需要外,无障碍图形也是归属、爱与尊重的需要。

猜你喜欢

人士艺术设计图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WHEELS IN MOTION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