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钱选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2020-06-12陈玲镇江科技新城实验学校

艺术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山脚山居归隐

□陈玲 镇江科技新城实验学校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人,南宋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在南宋灭亡后,将自己所有著作付之一炬,归隐山林。钱选工诗文,擅书画,是技法全面发展的画家,在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画有别于宋院体画,充满着士气,又不同文人画挥洒肆意的“墨戏”。

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记载:“(钱选)善人物山水、花木翎毛,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千里,尤善作折枝,其得意者,自赋诗题之。”《山居图》是以画家归隐生活为题材表现江南湖光山色的青绿设色作品。画面中部群峰突起,山脚绿树成林,茅舍数间隐匿其中,竹篱环抱。山居左右,湖水环绕,波平如镜,一座野桥连接左边苍松高耸的小山坡和中间的主体峰群,一人骑马携书童踱步其中,怡然自得。右边湖面点缀扁舟一叶,篙师持杆撑船,唤渡者倚坐船尾,用笔古拙,画面静谧。远处山峦起伏,连绵不绝,云雾缭绕。卷尾有一首画家自题诗:“山居唯爱静,日午掩柴门;寡合人多忌,无求品自尊。鷃鹏各有志,兰艾不同根;安得蒙庄叟,相逢与细论。”表达作者“隐于绘事以终其身”的思想。画中线条劲细,用笔方折,山石空勾无皴,山顶和山腰,苔点聚散得宜,气脉连贯。画面着色清丽,唯左边苍松设色厚重,俊秀挺拔。远山以淡花青色晕染,烟水浩渺,近景山脚和野岸施以金粉点缀,雅致不失活泼,中景树林姿态万千,有参天古木,苍松翠柏,作者采用双钩填彩的方式,精工不乏朴拙。

《浮玉山居图》是作者另一幅以归隐生活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与《山居图》截然不同。吴兴浮玉山风景优美,自古就颇得文人骚客偏爱,钱选曾隐居于此,故择此入画。这幅画的构图非常有特色,采用了图案概括式的手法。丘壑多变、墨山翠树,是水墨与青绿结合的大胆尝试。图中山脉既不似北宋的大山大水,亦不像南宋的边角之景,画家将山峦分成三组,从右往左,第一组的小山坡体积最小,坡度平缓,树木形态婀娜多姿,设色上浅下重。山脚与水面交接处,有横带状小草点缀。第二组群山分布呈Z 字形,山体间沟壑纵横。树木虽因品种不同导致叶片的勾勒方式不同,但都挺秀笔直。整体造型统一和谐,排布紧密有序,工而不板,寓巧于拙。设色亦浓淡适中,相得益彰。山脚碎石组块,大小形态不一,使画面在统一中富有变化。第三组群峰山体棱角分明,峥嵘突兀,山坳白云缭绕,似有温泉,宛若仙境。整体来看,从右往左,山势越来越陡,三座山峰并没有野桥断岸相连,宛若遗落在人间的仙岛。在山石纹理处理上画家采用干笔皴擦的方式,与宋画多层墨色晕染有本质区别,是画家在“复古”中寻求的改变。明代姚绶对其推崇备至:“细腻清润,真与唐人真衡”“七分用墨,三分设色,笔法绝类《辋川》,复入顾恺之之域。”右上方有自题诗:“瞻彼南山岑,白云何翩翩。下有幽栖人,啸歌乐徂年。丛石映清泚,嘉木澹芳妍。日月无终极,陵谷从变迁。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尘彯一以绝,招隐奚足言。”

〔元〕钱选 《山居图》 26.5cm×111.6cm 纸本

元代画家渴望摒弃南宋画院柔弱迤逦之气,赵孟頫提出“复古”实践观点与钱选的艺术主张不谋而合。他们才情兼备,推崇绘画中的“士气”,常在画中题写诗文或跋语,开创了诗、书、画、印紧密结合的文人画新面貌,构成了后世文人画的基本形制,对元中后期乃至明清的文人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与赵孟頫“荣际五朝,名满四海”不同的是,钱选选择了一条宁静致远的路,他无法在作品中完全忘却尘世喧嚣,但能很快调整自我,适应当下生活。与其说平淡清雅是他山水作品的主色调,不如说是他淡定自若的生活态度和天真高逸人格品性的写照。

猜你喜欢

山脚山居归隐
山居图
草堂归隐
山居秋暝
天宫院
浓雾
我是云
山居图
抵达山脚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归隐情结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