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综合护理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0-06-12康玉环
康玉环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0 引言
胃癌属于恶性肿瘤中常见类型,受目前生活及饮食方式的改变胃癌在发病率上不断增加,发病人群也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这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1]。在胃癌疾病中,针对早期胃癌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具体手术方式为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然而手术毕竟属于一种创伤操作,可能存在因患者不配合及医护操作不当引起手术失败情况,因此为确保手术的实施效果,做好围术期护理干预工作至关重要[2]。本研究中,探讨了对临床中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个体化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至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6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出现典型的腹痛症状,经穿刺病理组织活检确诊胃癌[3]。②术前查体确定患者不存在手术禁忌,并且麻醉分级ASA 在Ⅰ-Ⅱ级。③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处在胃癌晚期者或活检确定合并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组标准如下:实验组31 例,男13 例,女18 例;年龄41-65 岁,平均(53.3±2.3)岁。对照组31 例,男15 例,女16 例;年龄40-63 岁,平均(52.9±2.5)岁。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差异小(P>0.05)且可比性高。
1.2 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手术团队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疾病,在围术期期间予以对照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个性化护理。入院后即刻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胃部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对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予以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术前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术前协助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率等相关检查,针对血压及血糖波动较大者可应用合适的药物控制血压及血糖在合适水平,为手术治疗提供有利基础;术前6 h 指导患者禁食禁饮[4]。术前提前准备好各种手术器械,如内镜、电刀、电极软管、止血钳及抓钳等手术所需物品。②术中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手术流程熟悉,做好各种手术准备工作;术中辅助患者为左侧卧位,保持双腿屈膝就选择恰当部位咬合垫进行固定;护理人员辅助麻醉师做好麻醉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指标;手术过程做到器械传递的及时准确,保证输液通畅及呼吸道通畅。③术后个性化护理。在术后需即刻将患者送回原病房,为患者连接心电仪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观察术后患者是否有呕吐及反流情况,术后针对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可早期提供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软食—普食物。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等来抑制胃酸的分泌,促进创口愈合,督促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停药或增减药用剂量,保证治疗效果。术后患者若出现压痛、反跳痛症状提示可能发生胃穿孔,此时需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及胃肠减压等,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及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预后。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入院时、术后12 h 进行两组心理状态的评分,具体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价,均是采取百分制的评分,分值同焦虑或者抑郁情绪呈正比。②从术后观察到出院时刻,统计期间两组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 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术后12h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较入院时刻降低,但相比之下实验组评分降低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变化对比(±s)
2.2 并发症
在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但是在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则是实验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早期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主要指的是癌细胞发生在胃黏膜层、黏膜下层但并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情况[5]。针对早期胃癌,临床中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具体手术治疗方式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该方法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特点,然而实际中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常导致治疗效果及康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手术实施过程配合相关的护理干预尤其关键。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个体化综合护理在最近几年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本研究中,就探讨了对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围术期间采取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辅助手术治疗及患者康复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焦虑评分还是抑郁评分上两组均是术后12 h 较入院时降低,但是在评分的降低幅度上则是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这提示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是护理过程通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可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这样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此外实验组在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上也低于对照组,这提示个体化综合护理对保证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安全性有很大帮助,主要是该护理模式在术后重视对并发症的预防,如此可从根源上预防并发症发生,让患者顺利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中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将围术期护理同个体化综合护理用于辅助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让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显著的缓解,同时还可以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促使患者手术顺利实施及康复,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生活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