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分析

2020-06-12魏成智

名师在线 2020年16期
关键词:管理者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魏成智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中心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推动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造力、专注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无论是学校的制度还是日常管理活动,都需要围绕尊重师生人格、提升师生素质来开展。

一、“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应用的意义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的是科技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平等、民主的理念都会在教育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进而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紧密相结合,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1]。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要敢于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给予的挑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教学管理工作中,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能够有效去除传统教学管理带来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管理中,大多是权威性的管理模式,校方下达相关指令,师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忽略了人文因素。同时,在传统教育方式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丰富的联想、活跃的思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都逐渐消失,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小学教育管理是学校行政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的双向互动,想要提高互动的效果,就需要转变教育管理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人文因素的重要性,尊重人的价值,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2]。因此,可以说,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改变传统教育管理带来的弊端。

二、我国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侧重经验管理

教学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教育的改革,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当前小学教学管理中,虽然有很多地区,特别是较为发达地区的学校管理者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但是仍有部分学校的管理者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仅凭经验进行管理,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和权限。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没有落实,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个性发展没有受到重视,最终使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流于形式。

(二)管理趋向功利性

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不仅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升学竞争,也对教师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造成了阻碍。比如,教师无法顾及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教学的方式陈旧;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忽视了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些都使小学教育管理目标趋向功利化。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学校的管理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但是应试教育使小学教学工作围绕着考试分数开展,教师的绩效奖金等都与班级平均分或升学率挂钩。

(三)教师的主体性严重缺失

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学校管理人员主要是由个体、群体及领导者构成。在传统教学管理中,大多是管理者安排好政策,教师去执行。教师对政策落实和执行的能力成为衡量教师能力的标准。而这种情况使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他们的自主性无法发挥出来。另外,小学教学管理中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也流于形式,有些学校设立了工会、教职工代表等,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很少。

三、对“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分析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管理观念,落实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应加强德育管理,积极构建与小学纵向衔接的德育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3]。其次,要全面认识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想要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就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中等、高等教育的提升。再次,要积极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塑造,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规律,给予其思考的空间,挖掘学生的更多的潜力。最后,应树立现代主体管理观念。小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被管理者,学校管理者应尊重师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认真听取教师的建议,积极改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注重校本管理

注重校本管理,给学校更多的自由和权力,使其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优化资源分配,为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进行更为有利的课程设置、学校人事决策等各个环节的改革,进而促进学校管理体系、资源的优化[4]。校本管理能够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实现对资源、体系、制度等的优化,这对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校本管理要求校内的群体共同参与到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工作中,也要求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针对学校未来的发展等进行校本研究,挖掘出学校自身更多的潜力。由此可以看出,校本管理其实就是以学校为本体,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学校中的一切工作都是坚持为人服务的。

(三)增加柔性管理

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增加柔性管理、情感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重要体现。首先,学校在面向教职工群体时,应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管理者在制订决策时需要将公平与公正放在核心位置,在学校管理中,尊重每位教师,坚持对其人身权利和义务上的统一,建立公正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5]。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应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处处为教师着想,关心他们内心的需求,在制订决策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关心他们生活上的需求,并从细节上落实对教师的服务。当发现教师生活有困难时,应及时出手帮助;鼓励教师经常锻炼身体,定期体检,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对工作认真、师德师风好的优秀教师,学校要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等,尽量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四)完善民主管制机制,发挥教师主体

民主管理能够提升学校职工的凝聚力,有利于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想要实现民主管理,首先应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其次应设立完善的民主管理机构,确保民主管理的稳定实施,最后要发挥教职工的主体作用。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在制订重大决策时听取和采纳教师的意见。学校应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使全校教师群体都能及时地了解学校管理的决策,赋予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评判和表决权等。

(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和谐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关注教师的生活方面,还应关注教师的精神方面,为他们的工作构建和谐、宽松,具备人文关怀的环境,增强教师的归属感,使其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更加努力工作,并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同时将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学生[7]。其次,要注重构建友好的人际关系,使校园内的每个人都能相互传递关怀,在充满和谐的校园氛围中,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想情感与行为的统一中,提升学校的生命力,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结 语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关键因素,小学是我国教育的基础阶段,其对提升国民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下小学教育的需求,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并将其切实地落实到小学教学管理中,真正地做好对教师的尊重与关心,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仅能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理念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进而促进小学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者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窗口和镜子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