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教育理论下新时代农村家校共育的有效模式探索

2020-06-11梁惠娇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家校共育

梁惠娇

摘要:家校共育,就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共同培育学生。教育的成果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协调一致。为此,我们立足于新时代农村小学,深化家校共育模式的研究,探究出家校共育的有效模式——以活动为载体的家校共育。文章从以活动为载体的家校共育的活动资源发掘、活动中家长的角色、活动中学校的引导几个方面探究。

关键词:生活教育;家校共育;共育模式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推进农村家庭教育,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是贯彻落实党十九大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现。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立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家校共育情况简述

家校共育,就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来共同培育学生。教育的成果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形成互补教育。

家校共育的途径较多是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本,架起家校互通的桥梁,或组建家长委员会和网络媒介等,拓展家校互动渠道。家校共育多以信息交流为主要合作模式,缺乏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和有效机制。现在,大多数家校合作的情况是家长根据学校的要求,配合学校的工作,处于服从学校安排的地位。学校在家校共育中起着主导、决定性的作用,家长配合起来比较被动。这样的合作共育模式终归难以长久。家校共育是一个与教育长久共存的工作,需要家长主动参与其中才能顺利延续、发展下去。

二、家校共育探究

我们立足于新时代农村小学,深化家校共育模式的研究,探究出家校共育的有效模式——以活动为载体的家校共育。以活动为载体的家校共育探究主要包括活动资源发掘、活动中家长的角色、活动中学校的引导。

(一)活动资源探究

活动资源是家校共育的重要载体,连接着家长、学生、学校三个主体,并把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活动资源的探究变得尤为重要。活动资源探究分为活动分类、挖掘资源、扩大范围三部分。

1.活动分类

家校共育活动形式多样,活动的目的也不一样。我们把家校共育的活动分为品德教育类活动、实践操作类活动、参观学习类活动。

品德教育类活动在众多家校共育中实施得最为普遍。大多品德教育类活动都是以学校为主导,家长和学生参与其中。例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或家长会、环保教育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等。学校先出活动方案,并把学生和家长组织起来开展相关活动,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实践操作类活动是家长参与度最高的一种家校共育活动。我们开展最多的实践操作形式的家校共育活动是家长进课堂。家长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本领或技能传授给学生。例如,家长与学生一起包饺子、做月饼、做汤圆等等。学生在活动中既能学习到特定的技能,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

参观学习类活动是离不开家长协助的一种家校共育活动,很多参观机会都得益于家长的帮助。家长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帮助学校得到参观学习的机会。例如,学生参观汽车城、酸奶厂、农场、快递公司等。如果有从事该工作的家长,他们很可能就可以联系到相关参观场所,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讲解。

2.挖掘生活资源

家校共育活动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形式。活动资源需要不断挖掘。我们总结、归纳出两种挖掘资源的方式:向生活延伸、与社会资源结合。

向生活延伸主要是家校共育活动取材于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校引导家长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活动。例如,植树活动、中秋做灯笼活动、做各种食品等等。

与社会资源结合指家校共育活动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社会资源不但为活动提供了场所,也提供了许多具体的场景、现实的物资。例如,到敬老院做义工、到村里慰问孤寡老人、到农场参观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到烈士陵园扫墓等。学校、家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体现了家校共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生活中扩大教育范围

家校共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学校进行,教育的范围一般是某一部分学生。例如,家长进课堂活动一般对象就是一个班的学生。但如果是大队活动中的家长来介绍经验,活动的范围就会扩大。有些家校共育活动可以在全校性活动中进行,例如,文艺会演或校运会中邀请家长参与,他们可以做观众,也可以做后勤工作人员。这样既能为孩子加油,又能为学校、其他学生提供许多帮助。

(二)活动中家长的角色探讨

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活动,学校必须赋予他们某种角色,给予他们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这样的家校共育模式才能长远发展下去。我们把家长在家校共育中活动中的角色归纳分为观众、引导者、后勤工作者、管理者等几类。

1.观众

家校共育活动中,家长最为常见的角色就是观众。学校通过特定的活动向家长汇报一段时间的教学成果。例如,教学开放日、文艺会演、校运会开幕式等。家长在学校的邀请下到学校观看相关活动。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能了解到学校的相关教学常规,有利于家长在课外可以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由于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现在的学校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存在着很多差异,加上大部分家长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了解甚少,能在家校共育活动中了解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们渴望的一件事。观众这个角色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家长不需要为参与活动准备特定的物资和技能,只需跟着学校的指引做就可以了。因此,在活动中家长以观众的形式参与是最受家长欢迎的一种形式。

2.引导者

有些家校共育活动中,家长可以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这类活动大多是实践操作类的。例如,植树节的种植活动中,家长通过具体的操作示范,让学生掌握植树的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又如,在迎中秋做月饼活动中,家长与学生一起制作月饼。学生在家长的具体动作指导下,很快就学会称重、包皮、印模等工序。学生学得饶有兴趣,还能增进亲子感情。这类活动有别于平时的思维训练,因此很受学生欢迎。

3.后勤工作者

每一次家校共育活动都需要相关后勤人员。在没有发动家长做后勤工作的情况下,后勤工作一般由教师承担,或者由高年级学生配合。其实很多后勤工作由家长来做会更好。第一,家长比较了解孩子的需要,做得也非常认真。第二,家长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更能胜任。例如,学生表演前的化妆工作、校运会的后勤工作经常能看到家长忙碌的身影。

4.管理者

家长作为管理者进人家校共育活动中主要以纪委会的形式进行。家长以家长委员的身份组成家委会,家委会与学校共同商讨教学、教育的相关方式,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活动中学校的引导

家校共育活动离不开学校的引导。学生需要引导,每次活动学生都需要在教师、家长的引导下进行;家长也需要引导,因为他们对活动不熟悉。

活动开始前,学校要确定在本次活动中家长的角色。根据角色的定位安排相关工作。学校引导家长时要讲清楚需要家长配合的具体内容,家长可以用什么方式做,以及完成的时间等。

家校共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我们在教学、教育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并不断完善,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