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理论视野下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成因及转化
2020-06-11胡雪华
胡雪华
[摘要]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成因有多个方面,只有本着“人本关怀”的教育理论,才能纠正他们的不良思想行为,从而使其思想行为始终朝着“正确、科学”的方向不断前进。据此,本文探究当前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希望能為各位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教育人士提供切实可行的小学生思想行为培养方案。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成因;人本关怀;转化策略
小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行为将会对中国社会日后的主流价值观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目前,受国内外文化和社会现况的影响,小学生的某些思想行为正在发生着不良变化,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了保障小学生思想行为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学校、社会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人本关怀”教育策略把他们的不良思想行为加以纠正。如下是我的详细分析。
一、当前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成因
(一)思想性格方面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10后,其中更有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形成了严重的自我倾向,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重己轻人的性格特点。有些学生在喜欢表现自己的同时常常看不起其他同学甚至是教师;有些学生则会因为功利心而选择性地交友。同时,小学生受不良网络文化和社会负能量的影响,会以一些糟粕文化装点自己的精神世界,经验虽少但内心无比骄傲,认为自己小小年纪就已经找到了生活的真理,没有对自己的能力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
(二)生活行为方面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小学生也会受到社会正能量的影响而形成难能可贵的思想品质。比方说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心地善良,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有时候会因为一时冲动(或因为所谓的哥们义气,或因为要保护弱小)而采用打架、骂人等不文明的行为方式,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些行为方式无疑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小学生尚未过多地接触社会的阴暗面,他们的内心还是纯洁的,能够相信世间的一切美好,但同时他们也拥有极强的自尊心,不喜欢被别人指手画脚。所以有时会盲目抵触家长、教师的苦口婆心却盲目相信外人的“糖衣炮弹”,导致他们在虚空的幻想中形成了消极厌世的思想行为,而且某些思想行为还涉嫌违法犯罪,甚至可能危及自身的生命安全。
二、当前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转化策略
针对小学生不良的思想行为,这里需要指出一个前提,那就是无论社会、家庭和学校都需要本着“人本教育”的理念去感化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行为就对其进行惩罚性教育,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针对某些特殊的小学教育群体,比如残障学生、留守儿童等,既要关注他们的思想行为动态,还要关注他们可能遭受到的来自其他正常小学生的欺凌。而针对目前存在的“校园霸凌”现象,社会、家庭和学校要手拉手共筑健康、安全的环境,切实转变小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同时也要防止不良思想行为对其他小学生的不良影响。人本关怀教育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借助的是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以及家校思想行为教育两方面的教育力量,具体分析如下:
(一)发挥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多以社会正能量影响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中国梦,在这奋斗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展现出了难得的社会正能量。诸如见义勇为、尊老爱幼、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等等,这些社会正能量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教师应当让小学生多接触这些正能量,组织“公益我行动”“助人为乐我能行”“文明礼貌在身边”“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活动,多从社会活动中学习作为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继而形成积极的思想行为。比如在“公益我行动”中,让学生从捡起身边的一片垃圾开始,践行我国的绿色环保理念。
2.引导小学生树立“邪不胜正”的坚定信念。
“邪不胜正”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思想行为。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的时候,不是不让他们接触社会的阴暗面,而是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邪不胜正。教师可以用“警察抓小偷”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明确那些小偷盗窃他人财物,是邪恶的;而警察叔叔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的。所以现实中警察叔叔总能把小偷抓住并绳之以法,这就说明了邪不胜正。
3.引导小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
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万众一心共创美好生活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小学生作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承担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承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重任。所以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引导小学生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目标。教师可以讲一讲周恩来总理上学时候的故事,并渗透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榜样教育,让小学生有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以身边学习好、品德好的学生为榜样,让其他有着不良思想行为的小学生主动向他们学习,比如学习乐于助人、友善待人、诚实守信等等,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
4.让小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热爱生活。
小学生只有发现生活之美才能谈到热爱生活。客观来说,小学生虽然没有挣钱养家的压力,但是也承受着来自教师、家长以及学校人际关系的压力,只有引导他们正确释放和消解压力,才能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培养热爱生活之心。教师和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旅游、散心或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让他们发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继而培养热爱生活之心,纠正不良行为。以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例,教师可让学生种一棵小树苗,然后定期去给它浇水施肥,看着树苗慢慢成长,学生也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自然也就容易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慢慢地学会热爱生活。
(二)以家校教育消除社会不良影响
1.渗透独立教育。
小学生作为具有一定社会生存和生活能力的特殊群体,虽不像幼儿需要处处被人照顾,但也绝比不上成年人可以独当一面。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帮助小学生尽快地适应当下社会的快节奏,让他们尽快摆脱对教师、家人的依赖,学会自己处理一些事情,即使面临挫折甚至失败,也可问心无愧。教师和家长可根据小学生的心智水平,让他们自己穿衣吃饭、自己买东西、自己打扫房间等等,习惯不依赖父母做好事情,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行为方式也会越来越规矩。
2.渗透规则意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青少年,既要尊重人的价值,也要尊重规则的价值。当下小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幼稚可笑的行为,都是因为他们没有领悟到社会的隐形规则(包括法律和道德)。所以,教师和家长需要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要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学生打骂了别人,家长不能站在前面道歉,而要让孩子自主自觉地道歉,让他们知道犯了错就应当受到惩罚,这样就能让他们慢慢形成规则意识,进而转变不良思想行为。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本关怀”作为当前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转化策略,实则是从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成因入手,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继而对症下药,制定相关的思想行为教育策略。当然,上述分析只是我的个人浅见,希望各位教师、家长和社会教育人士能够基于本文的分析论证继续探究相关的教育策略,文中尚存的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涂雪瑞,金诚,郭光芝.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调查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8(6).
[2]袁飞,柏嫱.挫折——攻击理论视野下的学生失范行为及其教育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7(7).
[3]桂淑艳.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19).
[4]顾秀林.内隐理论视角下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J].文教资料,2016(3).
[5]张驿清.中学生品德不良行为成因分析——基于关怀理论视角[J].才智,2017(13).
(责任编辑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