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探寻

2020-06-11孙孝旺

天津教育·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孙孝旺

[摘要]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精心浇灌。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多重阴影下奋力生长的花朵,如何正确地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家庭、学校、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城镇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情感的缺失,引发了很多心理问题,而些心理问题正慢慢地转变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情感的缺失、行为的偏差、性格的缺陷等是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所以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家庭、学校、社会应联手形成合力,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心理教育

本文将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便是研究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极度缺乏家庭的引导和关爱

第一,父母作为孩子最好的教师,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从小便未得到家庭、父母应有的关爱,导致很多孩子在思维、性格甚至思想品质上存在缺失,很难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积极、快乐地成长。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思维、心理一辈子的烙印,也是后天难以弥补的,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大多都缺失了成长中必要的家庭引导。虽然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但是很多爷爷奶奶的思想观念陈旧,无法与孩子进行科学、正确的沟通,很多问题留守儿童只能自己在心里默默地化解,导致学生的很多心理障碍无法得到正确的疏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正确的教育、引导,道德素质比较薄弱,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父母存在较大的误解,认为父母不重视自己,甚至可能会抛弃自己,久而久之对父母产生了怨恨,与父母的感情淡漠,没有亲情的归属感,对其他亲人也不重视,无敬教爱幼的意识。根据对某村的调查显示,农民工45%一年不回一次家,25%一年回家1~2次,只有25%左右在重要节假日回家,而经常回家的只有4%。这些家长一旦回到家里对自己的孩子往往不以教育为主,只是用钱来弥补自己不在身边的遗憾,未能重视对孩子道德行为的引导。

(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匮乏

一直以来,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匮乏已经成为阻碍农村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当前很多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并未健全,师资力量更是紧缺,很多教师身兼数职,担任着多个班级的多项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已经没有精力去照顾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灵感受,很难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深入地进行沟通,这也造成了忽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象。当前很多农村的管理模式也相对落后,很难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制定专门的管理手段,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疏导,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社会关注薄弱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现象,但是很多社会管理组织、爱心组织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很难有效地将社会温暖深入到每个村庄。尤其是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并未健全的偏远、贫穷村庄来说,不仅教学设施较为落后,而且很多村委会组织的工作也有所缺失,很难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温暖,导致农村留守家庭得不到相应的关爱,使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放任自流的地步。

(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不起学习兴趣,有不想学习的心理。通过有关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厌学的现象,他们对于学习的认知不足且兴趣不高,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也比较差。以某校七年级调查为例,60%以上的学生为农村留守儿童,80%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愿意学习、不想学习、不爱学习的情况,害怕上课。

第二,个别学生性格偏倚,行为较为极端。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较为孤僻,不会和他人沟通、交流,容易生成自卑的心理,情感淡漠且安全感比较差,遇到事情后无法冷静,常常表现出抑郁、焦虑、偏执等行为,常常处在失控的状态下,性格偏倚。通过对某校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35%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双亲不在身边,而其他的孩子都有父母在,感觉很不公平,于是会抵触一些同伴,甚至为了一点点小事争吵、打架。

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

(一)家庭层面心理教育

家长作为学生人生中重要的角色,对孩子的教育尤其关键,家长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地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保持沟通。若必须离家打工,便要学会利用“手机视频”、“信息通话”等多种形式,积极地与孩子们保持沟通。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即使出门在外,也应该给予孩子强大的心灵支柱。针对代理监护人来说,必须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尤其是针对爷爷奶奶来说,应该经常用具有正能量的话语来鼓励孩子,使孩子安心生活、安心学习,给予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家长要频繁返乡,以弥补孩子心灵上的感情缺失。无论是家长还是代理监护人,都应该尽量为孩子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孩子保持心灵上的沟通,给予留守儿童最大程度的关爱。

(二)学校层面心理教育

农村小学必须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管教育机制,结合本校留守儿童的实际心理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灵疏导。将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工作放到每个学生个体上,结合不同孩子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针对孩子的心理变化进行记录。为了将积极、健康、乐观的德育内容,向留守儿童传播,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成绩。针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开展正确、积极的引导,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积极地利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填充留守儿童的内心缺失,给予留守儿童积极的鼓励和关怀,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学校、来自同学的温暖。例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目的在于发展和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品质,开展有关的心理训练,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并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活动,重点集中在心灵沟通及情感疏导。如开展“心语沙龙”活动,一般十人左右参加,活动形式灵活、简单,在时间上可利用课后开展,对场地选择也比较自由。参与对象比较专一、活动主题集中,可以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展类似的活动。或是可以成立“心语小屋”,建立心理咨询室,小屋里有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活动等功能,当留守儿童走进心语小屋,目的是让心灵可以得到洗涤,增加良好的心理技巧,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社會层面关怀

各地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并积极开展“给留守儿童送温暖”的活动,分散到各个村镇中。制定专门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强化小学、中学周边的安全管理,避免学生在社会不良青年的引导下误入歧途。此外,还应该积极地倡导社会公益部门、爱心组织,深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中,为农村留守儿童送温暖。有效地整合农村教育力量,构建出完善的“社会——学校——家庭”联合心理教育系统,充分地凝聚社会力量,强化对农民工的教育,让农民工朋友认识到儿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相关教育部门,应该深入到各个企业的工会中,定期向农民工朋友开展“留守儿童教育”活动,使农民工朋友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三、结语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实际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各部分的心理疏导功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学周刊,2019(18).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