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的实践
2020-06-11许惠玉
许惠玉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维护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为此,本文联系实际,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包括问题解决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疑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问题意识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但当前,许多小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心不强,也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改变小学生这一学习、成长现状,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作重点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中出现的问题
(一)问题的构建和划分不合理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也会尝试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问题设计和任务划分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进行划分时,并不能够周密地按照学生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进行相应的划分。
(二)缺乏恰当的问题探讨时机
在小学学习阶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模式,虽然是一种提倡的数学学习方法,但是也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能够将这种教学模式随意应用。如果在教学中仅仅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对具体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形式做出设计,那么必然会影响这一教学理念的效率。
(三)教师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体系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讨论成果做出汇报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点拨。在小组合作形式下,有的同学没有明确目标,只顾“玩”给他们带来新鲜的工具,没有紧张感,拖拖拉拉,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完不成目标。数学体现出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在数学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提出问题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学生进入小学后,在数学中会表现出他们性格的不同,比如:对数学兴趣的差异。性格的外向和内向,以至于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有所差别,每个学生的提高有所差异。
二、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注意事项
(一)不能过分依赖组长
作为一个小组的领军人物,组长的作用是很强大的,在进行小组长选择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将组织能力强、公平公正的组长挑选出来,保障活动的有序合理进行。但是,强化组长的作用并不代表只听组长的话,组员一定要有自己的发言权,秉持着人人参与的精神,共同维护小组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二)提高每个组员的参与程度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才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所以在设计合作内容时一定要明确,给每一个学生都布置提出问题的任务。
三、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革新教学理念,把握正确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有序开展,小学数学教师要能立足实际学情,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自身首先树立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的意识,之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于潜移默化中逐步引导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另外,新课改背景下,一切数学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要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科学地采用提问、互动等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逐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提升。
(二)重视提问艺术,促进学生积极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提问或引导学生提问等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驱动下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生成。但为进一步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或引导学生提问时,都应重视语言的艺术、提问的艺术,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变化,科学地引导学生有效提问,让学生慢慢地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从而促进问题意识逐步形成。
具体如下,在引导学生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做到有效提问,教师可对学生做出以下引导: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并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发现量角器有什么明显特征?学生在观察后指出量角器是半圆形的,但也会提出量角器上为什么会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表达赞赏,给予学生肯定,之后再乘机追问: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哪位同学可以解答以上问题?通过这样连续的发问,能让学生的思维持续处于深入探究的状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探究,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也养成了提问、发问的习惯,形成了问题意识。
(三)及时解决问题,巩固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在于通过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问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这样方能达到教学目的。具体如,在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学生不仅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对于这一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知识也会记忆得更为深刻,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提问是有价值、有必要的,但若教师只一味引导学生不断发问而不去解决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如过眼云烟,难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为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课堂集中讲解、课后实践等方式正确地解决问题,让学生的质疑、疑惑得到解答,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小学问题意识和能力相应策略的开展以及符合原则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积极探究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引起师生关注。
(一)合理看待个体和团队的关系
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机以及分配时间一定要注意好,不能让合作学习耽误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不能过多地进行独立思考而忽略了团队合作。合作学习是独立学习的深化步骤,但是合作学习需要独立学习作为基础,如果没有自己的认识,学生无法做到更完美的团队合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只有个体和团队相辅相成,才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将问题作为导向
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通过教师提出问题作为引导,积极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和学习思路,通过营造合理的学习氛围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
(三)师生共同参与
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指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进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体现和谐的师生氛围,做到师生平等、共同对待问题。
(四)以人为本,讲究事实
在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在体现以人为本保障事实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团队间的评价,要注重小组中个体的努力,也要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综合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质疑、提问与解答,逐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參考文献:
[1]胡虎林,马雅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之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33).
(责任编辑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