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网络背景下图书馆的理论变革

2020-06-11王雨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知识网络

王雨

摘   要:本文以《图书馆学导论》为研究重点,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图书馆科学的定论,并研究它与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的关系在知识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的思维变革,结合图书馆社会传播职能的改变,对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员角色发展的重新定位,引出图书馆理论知识中“经验与学术”在构建科学的图书馆学体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知识网络  图书馆科学  理论变革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2(c)-0233-02

《图书馆学导论》是皮尔斯·巴特勒于1933年出版的作品,也是图书馆界重要的理论著作,虽出版80余年,但对世界图书馆的发展产生着持续重大的影响。扉页的第一句话清楚的写着:“利用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理论来阐述图书馆学的基本命题”,这是与我平常认识的有关图书馆学的书籍相去甚远。它是一本很不及物的书,与图书馆传统认知的业务知识联系甚少,更多的是讲人、书籍、与科学的关系,并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依据下,上升到科学的性质,试图构建科学的图书馆学体系。

初读起来很难理解,图书馆主要以传播与传承为主,应该是服务、文化传播、信息储存等职能相结合,怎么这里与科学、社会学、心理学这种宏大的概念扯上了关系?认真理解之后才发现,这是图书馆服务职能与图书馆学理论两重角度,图书馆学理论指导图书馆服务职能,而图书馆服务职能则为图书馆学理论奠定科学基础。

1  图书馆的科学本质

巴特勒认为图书馆的本质是将社会记忆转移到人们意识之中的一种社会机构。首先我们借助王子舟老师对该书的导言理解,他阅读完本书提出来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第一,巴特勒重新定义了图书与图书馆的性质,巴特勒认为现代人这种最新的思维方式就是以观察、实验等为基础获得可靠的知识,并以其作为运用的基础,这是科学的本质;第二,巴特勒将图书馆学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贯穿一起并用来研究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只是因为其在本质上遵循了现代思维的思考习惯。任何一门学科或者一位学者如欲将大量的信息综合成一种知识,其必须先从客观现象着手,面对这些客观现象,必须通过各种严格的科学观察方法對其进行观测[1]。图书馆是为满足现代文明需求而产生的,经过不断发展,如今,图书馆已经成为社会网络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文化必须超越个体而存在,因为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经验累积,这种经验既包括先辈们已经掌握的、经历过的内容,也包括每一代人潜在的尚未体验的内容。

该书散发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和哲学氛围,巴特勒认为科学是有限度的,而巴特勒图书馆学思想对科学理解及其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局限性也显露出来,在教导意义上局限在图书馆事业可能会如何发展,而没有承担起教导大家如何做好一名图书馆员又懂得图书馆事业如何发展的双重任务[2]。

2  图书馆的社会学问题与服务职能

巴特勒在《图书馆学导论》中提到“学校、图书馆都是教育工具, 但图书馆与学校的功能不同”,这一观点阐释了社会问题。在图书馆工作中,学校的功能是育人,而图书馆的功能更宏大一点,文化传承,信息服务,社会服务等都是范畴内的。实际工作中以围绕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图书馆经营活动的改革和创新,向读者宣传和推广馆藏资源,不断挖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潜力和服务内容,促进图书馆资料的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使用,增强图书馆的效益,那么从营销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图书馆社会学问题揭示了书籍、图书馆的本质和功能——“书籍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机制,而图书馆则是将这种记忆移植到活的个人意识中一种社会装置[1]。因此在社会科学中涉及到任何相关现象的讨论时都可用到图书馆学,同时也为图书馆员提供新的视角,应该将注意力从图书馆业务流程更多地转向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上来。

3  图书馆的心理学思考与阅读的关系

多种动机就会有多种阅读,而读者阅读时会在不同动机中进行切换书籍,所以读者的知识收获也是多方面的[3]。巴特勒认为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重视阅读动机的研究。阅读动机对于吸引读者入馆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用心理学分析读者的阅读动机与行为的论点是图书馆发展的一项新的思维变革。首先阅读通常是单个个体自我选择的行为,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参与的不是阅读,是阅读活动;其次阅读是一种心理选择的行为,是心理对阅读兴趣而产生的动机行为,是主动性的,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本身就不喜欢阅读,排斥阅读,导致阅读无法进行,因为他们无法让自己的精神进入到书中,即使只有片刻而已,如果让这些人强行集中注意力,他们会感到紧张疲劳,这种疲劳比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更让他们觉得筋疲力尽。因此,尽管有时候从理性的角度,我们会选择阅读,但实际上阅读这一行为只有在阅读动机很强的时候才会发生。

阅读动机一定要足够强烈到能够战胜个人心中的其他各种动机,否则不会激发个人产生真正的阅读行为。一个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会发现重复阅读行为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而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在完成一次阅读活动后,让他再一次阅读时就会很吃力。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安排一些休闲时间以及单独的阅读时间,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这一习惯有助于个人工作与生活。在日常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发现,我们很容易受他人观念、习惯影响,尤其是好些其他人都具备而你没有的观念与习惯。在有些群体中阅读是被认为智力正常的表现,有些则认为阅读是懒散、堕落、孤僻等非正常的表现,这些观念都会对个人阅读行为产生影响。所以说,个人习惯及社会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不可避免地决定一个人是否主动性的开卷读书。

知识网络背景下,书籍与知识载体的变革也极大的影响着读者的阅读选择,图书馆应改变传统思维模式,通过拓展阅读推广服务空间,了解和挖掘读者的需要和潜在阅读动机需求,提供与之对应的活动形式,增加读者阅读的便利性与主动性,逐渐引导更多的读者参与到阅读中来,从而获得增强读者满意度的目的。以创新的方式打造自身的精品或优势活动项目,利用本校教师信息资源,建立本校的机构知识库、教师著作阅览专架、毕业生学位 (毕业) 论文等数据库,增加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竞争力。精品活动的打造又可以引导学生和读者参与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体验中,通过长期的服務和管理,为图书馆事业带来长久的生命力与活力,打造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4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知识变革

图书馆事业的基本元素植根于社会积累的知识之中,并通过静态的图书馆空间与动态的图书馆员连接起来,通过不同的服务模式将这些知识通过服务传承下去,通过了解图书馆的历史、研究书籍,巴特勒认为这有助于真正理解书籍与图书馆事业,尤其是知识网络时代的变革及应对模式,通过产生不同的职业特征塑造不同的职业性质的图书馆员,不仅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员基本素养的来源,并以此共同发展图书馆事业及图书馆学本身,对图书馆、图书馆员都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5  结语

纵观本书,探讨了图书馆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科学的图书馆学体系,此外,还深入剖析了现代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是理论知识当中的经验知识还是学术知识,更推动文明进步,这一点目前在实践中还很难判定,所以研究书籍所载的知识的历史就成为图书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可以说,该书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在当今知识网络大环境下,该书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指导图书馆事业发展乃至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皮尔斯-巴特.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

[2] 姜志奎.巴特勒图书馆学思想的意义及局限性[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8(4):50-54.

[3] 赵晶.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营销服务策略研究——评巴特勒《图书馆学导论》[J].新闻爱好者,2019(4):115.

[4] 张大英.巴特勒《图书馆学导论》述评[J].图书馆,2011(5):42-44.

猜你喜欢

知识网络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思善想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思善想
高职院校产学研中的知识网络分析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复习课“知新”策略的探索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